那年梨园春
千禧年那会儿,河南电视台有两档比较热门的栏目。
初出茅庐的郭晨东,那个时候还是个光头,主持了《周日擂台》,是国内较早的歌唱比赛栏目。
这个栏目的评委为了凸显逼格,比较热衷于英文歌选手,记得有个曹蓓还是曹磊还是什么的姑娘,凭借英文歌,连续霸占了三期擂主。
后来,节目不知道什么原因停办了。郭晨东转身去主持了《武林风》。
接下来是改版的《梨园春》上场,这是一档专门唱河南戏的栏目。
作为河南人,其实我不大听戏的,之所以对这个节目关注,是因为每年年尾的时候,都有一次月度擂主的总决赛,奖金多得想临时抱佛脚去学戏。
为了吸引关注,当时作为奖品的小汽车是直接开上舞台的。
因为这个栏目,我也跟着听了那么三两耳朵,知道了几个经典唱段,诸如《朝阳沟》选段,就是“亲家母你坐下”那个;《穆桂英挂帅》选段,“辕门外三声炮”那个;《七品芝麻官》选段,“严嵩要三千磨墨的钱,我说道,莫说三千,三钱也没有”那个;还有《抬花轿》选段……
说到抬花轿,我个人比较喜欢王红丽的扮相和唱腔,特别是她那两颗虎牙,称得上是一笑一勾魂。
我的青春期就是在她的那两颗虎牙下启蒙的。
当年在《梨园春》上初次看到王红丽的时候,多年轻呀,现在不知道是否风采依旧,所以说岁月催人老,我不老你就老,谁也跑不了。
大概是两年前,我参加了一个餐饮企业的美食颁奖活动,活动现场见到了王红丽本尊,打算上前问候偶像,索要签名,怎奈现场太过繁杂,只能作罢。
下面接着说戏。
在人们的印象中,听戏、唱戏的,应该都是上了年纪的人,可那个时候,周边的人,这其中就包括我们村里屁大的孩子,都在围着电视看《梨园春》,而且大多是小女孩。
那个时候,小女孩们的偶像估计是秦梦瑶。
秦梦瑶是《梨园春》很古早的擂主了吧,别看年龄不大——获擂主的时候,估计也就七八岁吧,可唱起戏来那是一板一眼的。
特别是学起《朝阳沟》中银环她妈来,那真是一套一套的,嘴一撇,手一搭,八字步一迈,老太太的形象活灵活现的。
记得某年的春晚,秦梦瑶和李咏、王小丫搭档还演了一个小品,名字忘了,内容好像是开心辞典的一个现场演绎,满身都是戏。
后来呢,上了高中,就没再关注《梨园春》,而当年那个小丫头秦梦瑶估计也出落成大姑娘了吧。
所以,想想现在的孩子真是不得了。
想象自己这么大年龄的时候干吗呢——光着屁股在河里洗澡?到人家地里偷西瓜?
——反正就是叛逆呀迷惘呀到处耍流氓呀。
看着别人唱得热闹,我也跟着学了几段,唱得能够拿得出手的,就是闻名全国的《花木兰》选段,“刘大哥讲话理太偏”那个。
这是个老唱段,估计任何一个河南人都能来几句。
现在因为电影的缘故,花木兰被炒得火热,其实,河南人早就走在了打造这个热门IP的前列。
其次就是《朝阳沟》选段,“亲家母你坐下”那个。
后来才知道一个惊天秘密,《朝阳沟》中的主演栓宝——真名叫什么来着忘了,居然和银环她妈——也就是栓宝他老岳母,在生活中是真正的一对。
想想生活真是猜不透。
听到这个消息,我就跟知道了六小龄童生活中的妻子不是《西游记》中玉兔公主李玲玉,而是李玲玉她母后来着一样觉得不可思议。
而《收姜维》则是我最喜欢的一部戏。
其实《收姜维》不是豫剧,而是越调,属于河南地方戏其中的一个戏种。
我之所以对《收姜维》这部戏热衷,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我们初中的音乐课本中选入过其中一段,就是《四千岁你休要羞愧难当》。
此唱段讲的是诸葛亮收姜维的事。
四千岁就是白马将军赵子龙。
赵子龙由于年老体衰战不过血气方刚的姜维,而向诸葛亮请罪。
大花脸赵子龙谁演的不知道,只知道申凤梅演的诸葛亮,声音特有个性。
我特喜欢听她笑的声音,四千岁你休要羞愧难当,听山人把缘由细说端详,哦哈哈哈……就是这么来着。
这部戏中有两个比较有名的选段。
一个就是上面说过的《四千岁你休要羞愧难当》,一个就是《三传令》:一支将令往下传,镇北的将军名魏延……
接下来怎么唱得忘了。
当年,我们县的电台有个叫做《点播台》的节目,每年晚上六点钟准时播这个,所以,耳闻目染也就不知不觉得学会了。
刚开始看《梨园春》的时候,觉得挺热闹的,但听多了也就觉得不过尔尔。
原因是,几年下来,所有的比赛唱段,老是那么几个传统剧目,什么《花木兰》呀、《穆桂英挂帅》呀、《大祭桩》呀、《打金枝》呀、《卷席筒》呀,犯了跟《同一首歌》一样的毛病,翻来覆去就是那么几首。
这样一来,别说是我,就是我爹也喜欢《梨园春》了。
我父亲最喜欢的是我们豫东小调,比方说红脸王刘忠河的《打金枝》《王华买爹》《徐延中搬兵》之类,都是传统剧目,对历史、野史加以改编而成的,故事性很强,弄得我都喜欢听。
再然后呢,《梨园春》开始走下坡路了,而河南豫剧的下坡路滑得更快。
其中缘由是听戏的人越来越少。
另外一个最主要的原因,恐怕就是能够镇得住场面的戏曲大家越来越少了。
河豫剧大师有常香玉、申凤梅、牛得草、马金凤,再加上我们商丘豫东的红脸王刘忠河,前三个已经作古,后一个也已经年过八十。
中青年演员中虽然也出了不少优秀人才,但能够镇得住场面的却不多。
如果有,那么,范军应该算一个。
其实,我知道范军是从他说相声开始的。
之所以喜欢他说的相声,是因为他的模仿功底很强,算得上学谁像谁。
后来再看见他,就是在《梨园春》的舞台上了,膀大腰圆的一个胖子,跟肉墩子似的。
前段时间再次重温《梨园春》的时候,发现范军居然瘦了那么多,大肚腩居然没有了,弄得我一惊一乍的,跟见了妖怪似的,丫挺的是怎么减肥的,效果那么明显。
如果谁认识他,替我们打听打听他用的事什么减肥妙方,拿出来大家共享一下。
随着网络的盛行,戏曲也慢慢回归了人们的视野,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也开始关注这些传统栏目。
比如说,因为郭德纲,年轻人开始喜欢太平歌词;因为王珮瑜,年轻人开始喜欢京剧;因为张云雷,年轻人开始喜欢北京小曲儿……
想必在不久的将来,也会有更多的年轻人,会个年轻人的带动下,喜欢上新生的豫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