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中医思维,什么是中医之心?

望诊歌

一观神形二看面

三舌四目五耳验
六观胸腹七背探
诸色毛发俱当辩。
附辩唇法
唇辨,上唇大肠经所过,下嘴唇胃经所过。脾主唇四白。大肠与肺表里主金主气,脾胃是气血生化之源,上唇主气,下唇主血。上唇发红肺大肠有热,发青有寒,发黑有淤,淡白少气。下唇红胃或血热,发青有寒,发黑有淤,淡白血不足。唇干津液不足。粉红如图1,主气血皆微不足。唇色不光泽,阳气不足,唇色鲜红阴不足。唇色如猪肝色,血瘀重症肝病心脑血管病高发。
小朋友:
上唇色淡发热,多受寒所致
下唇发淡,饮冷所致
上下唇都淡,饮冷受寒
下唇红,食积发热,或风热
上下唇发红,咽喉肿痛发风热
(另有舌诊,眼诊,耳诊,手诊,望色,望神等)
闻诊

发声机理:心为音声之主,肺为音声之门,脾为音声之本,肾为音声之根。音调属于足厥阴,凭高低以衡肝之刚怯。音量属于手太阴,别大小以权肺之强弱。音色属足少阴,察荣枯以测肾之盛衰。音域属足太阴,析宽窄以蠡脾之盈亏。肝刚,肺强,肾盛,脾盈,则丹田之气沛然而金鸣高亢。

另有歌诀一首,悲清秋赋,英雄气短,不慢不快,促膝长谈,沉语微言。(本决秘传,非亲传弟子请勿咨询概不教授)

问诊

请参考十问歌

脉诊

吾有脉决二十八,

深速力节脉两把,

长广束绷滞涩滑,

速疾沉伏洪实大,

细弱曰微芤弦革,

芤脉虚涩浮与大。

伤寒有脉论三篇

三菽之脉浮曰肺,

脉洪六菽候心田,

脾脉中缓九菽间,

弦脉寻肝十二菽,

沉按骨间肾相连。

左手候脉心肝肾,

右脉唤作肺脾命,

再添伤寒十五菽,

学得脉法弹指间。

心洪肝弦脾中缓

肾沉肺浮本脏脉

生克制化见真章

难经十六辩法明。

脉有阴阳何谓也

大浮数动滑为阳

沉涩弱弦微是阴

阴阳画卦辩法成。

若有心学医,先找到本心,是为中医之心。是中医之根本,种子之嫩芽,仙人之金丹,后建立中医思维。中医思维就是中医的病理学生理学基础,含有中国哲学思维。有些医者穷其一生还在中医门外转悠。下边的录音或许能帮到您。

五易中医之心,就是这样,或许你更迷茫了,这是我的中医之心,不是恁的,当恁有了自己的中医思维。一切就清晰了。
(0)

相关推荐

  • 嘴唇的这6种颜色要警惕,是你的身体在报警

    中医认为,唇舌是反映身体健康状况很重要的部位.舌在口腔之内,而唇显露在外,五脏六腑的气血通于舌.达于唇,人体内部气血的盛衰.脏腑的枯荣,常常能从嘴唇的位置最先表现出来. 一般来说,一个健康的嘴唇应该是 ...

  • 【谁能教我学中医:抄诵《四圣心源》】(6)

    <天人解>          6. 形体结聚 作者:清·黄元御         [一元堂按:         学中医怎么相起面来了?         原来中醫不只是經絡.针灸.中药.方剂- ...

  • 「观面无隐私」嘴唇有异状?可能有大危险

    嘴巴肿了,长茧了,长疮了,知道这些病症的原因吗?了解病因,才能做到"有则治之,无则防之". 唇肿:嘴唇红肿(见图9-13),这是体内有火气造成的.不过有人嘴唇肿,而且发白,这是因为 ...

  • 郝万山:用中医思维来理解中医的“五行”

    I 摘要:五行是通过"仰观天文,俯察地理,中知人事"的研究方法,揭示出的自然界一年之中气的运动变化规律.<内经>把五行和阴阳并列起来,都看成是化育生命的本源.五行学说是 ...

  • 用中医思维来理解中医的“五行”

    绿色医学 今天 五行是通过"仰观天文,俯察地理,中知人事"的研究方法,揭示出的自然界一年之中气的运动变化规律. <内经>把五行和阴阳并列起来,都看成是化育生命的本源. ...

  • 古中医思维篇:中医病症古医大家之语录集!

    古中医思维篇:中医病症古医大家之语录集!

  • 郝万山:如何用中医思维来理解中医的“五行”?

    I 摘要:五行是通过"仰观天文,俯察地理,中知人事"的研究方法,揭示出的自然界一年之中气的运动变化规律.<内经>把五行和阴阳并列起来,都看成是化育生命的本源.五行学说是 ...

  • 阴阳气血流注,表,卫气,中医思维,中医之心

    (另有录音课件,请咨询乐阳子) 凌晨3点到上午9点为少阳时段,病者用柴胡剂和柴胡桂枝剂!上午9点到下午15点为太阳时段,病者用麻桂剂!15点到21点为阳明时段,用阳明法治疗!此非子午流注法,乃为阴阳气 ...

  • 中医治病,一定要用中医思维

    I导读:这篇精彩的讲座相信很多老读者都读过并且印象深刻,文中宋柏杉老师讲了两个病例,一是桑菊饮合通窍活血汤治愈一例脑瘤,一是宣白承气汤治愈一例主动脉夹层.几年前我们第一遍读的时候,就是完全的震撼.感动 ...

  • 技法思维篇:中医临床的治疗规律

    一.痰之治疗律 痰乃津液所化,多因风寒湿热之盛,七情饮食之郁,以致气逆液浊,变成多量稀黏之汁,或吐咯上出,或凝滞胸膈,或留于肠胃,或客于经络四肢,随气升降,遍身上下,无处不到,其所见诸症,为咳,为嗽, ...

  • 阳气少,浑身堵!明代薛己的医案,补阳气、消腹胀,回归中医思维

    (本文仅供学习.参考,不能替代医嘱和处方.文中所述配伍.方剂,必须在中医师当面辨证指导下来借鉴.应用.切勿盲目尝试!) 本文理论依据:<难经>.<中医基础理论> 你好,我是中医 ...

  • “取类比象”——中医思维的灵魂!

    象形思维(一):望诊,中医最有趣的灵魂 有没发现中医平时说的四诊:望闻问切! 望诊是排在第一位,由此可见望诊的重要性,<难经玄解>有云:望而知之谓之神,闻而知之谓之圣,问而知之谓之工,切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