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为什么爱上自然农业?38岁老北漂想跟特训伙伴说的话
我叫郭玉贵,男,38岁。在农场,大家叫我郭子。
我遇上自然农业,似乎很偶然,却又好像有必然性。
虽然童年里还有依稀的乡土记忆,但从在县城上初中起,我就已离开乡土,迄今有近30年了。
2004年大学毕业,十三年来,我在大城市里一路狂奔,追逐着财富和梦想。
从上海陆家嘴到徐家汇,从北京CBD到亚奥区,见证了国际都市的繁华和拥挤,练就了快节奏的步伐,在人山人海的公交和地铁上可以瘦成一道闪电,在每天15小时工作中成为了“拼命三郎”。
在香港参加社会企业培训
哪怕后来转型做了公益,也痴迷着城市的繁华,直到2017年,我暂时放下在京的忙碌,走访了一些乡村后,静谧的风光,淳朴的人情,让我的乡土情怀苏醒了。
而当年自己的体检报告显示,因长期熬夜,肝功能受损。我知道,生活方式得改变了。
走访阜平贫困乡村
2018年,我开始学习生态农业,接触乡村扶贫项目。
2019年,我在昌平一有机果园试包了块苹果地,一边又忙着城里的活。
果树管的惨不忍睹,不过接触了一群可爱的小伙伴,他们朴实、勤劳、直率,整天在地里刨食,好似逼格差了点,但只要你真诚相待,他们也跟你掏心窝子。
昌平有机果园小伙伴
远离了复杂的商业和社会环境,终日与果树、蔬粮、田园为伴,我那日夜忙碌的心消停下来了,感觉农村的一切很美好,哪怕常去村里饭馆的泔水桶里,给果园的几条大狗捞食吃,我也乐此不疲。
果园桑树上挂起大南瓜
当然,我愿用多年所学的项目管理、社会工作方法陪伴这些新农人。
然而,2020年1月,新冠疫情来了。
我在老家过了一个20年来最长的春节,陪伴着日益变老的父母,看到了中医对防疫和保健的价值。
于是,儿时的中医梦想被点燃,我对中医有了信心,自学中医成了我2020年的重头戏。
枕边书换成了《黄帝内经》
至于来到龙泉慈心农场,好像是冥冥之中有什么力量牵引着。
早前偶尔听人说起延庆有家叫龙泉慈心的纯素食农场,种地不杀虫,不用药,什么外来肥也不用,感到很神奇,这也能种出东西来?
2017年12月的一天,闲着没事,我就过去拜访了一次。
没想到农场还种有中药草,创始人林老师出身中医世家,拥有神奇的一口品鉴食材有无农药的能力,农场还举办过一些中医培训,每年有不少朋友在农场住上一段,而身体会明显康复。
这些让我来了兴趣。
慈心农场大门对联:敬天惜地养成千顷良田,善愿慧心广种无量食蔬
2020年3月,在微信聊天中,林老师说封我个培训学院副院长的官,让我来农场把培训一事抓起来。当时我觉得挺搞笑,我这么一个农业小白,自己都没学明白呢。
然而,当时我已在河南老家自我隔离两月多,家乡的乡土风貌早已不在,到处林立的高楼让人压抑,而北京严格的疫情管控,让自己出行路线严重受限,心想要不要过去待几天先看看。
家乡城市开发,大量村庄被拆除
没想到我爱人挺支持,说她参加清华大学新农人培训班时去农场体验过,而清华教授说不敢去,因为农场的饭太好吃了,一去就吃撑。
于是,3月27日,我们来到了农场,用近一年时间实现了我们在农业的“软着陆”。
疫情期间初到农场
个中好玩的趣事挺多,限于篇幅,先分享几个较大的变化吧:
一是中医学习终于迈进了一步。农场里的野生药草,可入药的植物很多,到处都是练手处,这可方便了我。
于是,我从开始听阴阳五行、四气五味的晕头转向,到能自己分辨一些药食的温凉寒热,并初步学会了把脉,遇到身边人有个头疼发热,能开个食疗的方子了。
这一变化,让我的家人心喜不已。
红薯地里的野草可以入药呢
二是初步掌握了农业培训的需求与挑战。慈心农场的农业生产没有教科书,技能体现在农人的双手上,除了日常劳动,似乎没有什么稀奇的。
而农场周围全是林地,成片的农田伫立在山脚下,朴实无华到连一个标牌都没有,静静的向大自然展示着她的风貌变化。
我不满足于这无言的天书,买了一堆专业书,听了多节网课,外出参访了一大圏,接触到的农业人物从江湖大咖、农业新秀到行业新兵,观摩了东西南北各地特色的农业培训,基本掌握了有机农业和人才培养的现状、困境与经验,形成了上万字的调查报告。
我买了一堆专业书
三是总结了一个老牌农场的经营管理经验。副院长只是个虚名,我自告奋勇,担当起了农场的人事工作,虽然没招来几个人,好在深入了解了农场的来龙去脉,挑战及成因,不败及缘由,有了支持人才成长的信心。
农场不擅长商业包装,对外宣传几乎没有,外表跟普通的农家没啥区别,这与外面世界的光鲜形成了很大反差。只是在屋里多了书,大量的圣贤经典、中医药书摆满书架,来往的也多有能人异士。
远离了商业的喧闹,农人们默默的耕耘着,静静的等待着大家来寻宝。
吴秀军老师在向消费者讲解自然农耕的特色
四是开发出品鉴食材的“超能力”。作为一个不下厨的人,我对吃饭不在乎,向来走到哪吃到哪。没想到吃了几个月农场饭菜后,起了变化。
再外出时,我能明显分辨出哪些是调味品的味,哪些是原味;而等我学了本草,能分辨出药食的气和味,能体察到它们在体内的走向后,再吃超市里的普通蔬菜,舌头即发涩发麻。
想起之前,农场的老义工们一尝外面的食物,就咧着嘴说舌头发麻,他们“夸张”的表情和那探测仪般的神奇舌头,让我印象深刻。
而今,我也“不幸”成了他们中的一员——常常于不经意间,惊奇地感受到普通食物的“毒性”,及身体对自然食材本能的渴望和喜悦,于是,我也转成了一名铁粉。
对原味食材毫无招架能力,我沦为了一名吃货
五是心境有了一定的转变。放下城里的一切,真的长年下到地里,住到村里,我感觉像穿越回了三十年前,甚至一度感觉跟做梦一样。
好歹自己之前也是社工行业里有头有脸的“人物”了,真就甘心当一辈子农民了?
扪心自问,在乡下感觉是单纯的温暖、喜悦,是被滋养的。而城里的光鲜,在繁华的物质表相下,则离不开私心杂念,烦恼丛生、身体衰败。最终,答案是肯定的。
六是认定了自然农业和乡村康养。十年前,我开始做环保公益,关注生态危机,包括极端天气、能源枯竭、雾霾等。到了今天,我确信了——自然农业,正是化解生态危机和人身疾病的一剂良药。
因为,来农场生活的少年、青年和家长群中不断出现明显康复的例子,而我自己的身体状况也恢复到这些年来最好的水平。原来,调整了饮食、起居、情志、运动,健康可以如此简单!
这里不追求高学历、高科技,也没有财团支持,有的是对外购配料洁癖般的追求,静观天地人生的宽广视野,和可以透视人身心的清澈心境。
自然农业,是独特的存在,在慢慢品味中,我逐步确信了自然食材和生态乡村的健康价值,也明了了可以在此回归记忆中的故乡,打通心灵的归宿。
农场自然生长的田地里,有着各式的野草和昆虫
在腊八节这天,我无意中吃了几颗别人送的坚果,很快感觉嘴里火辣辣的,这吓我一大跳!以我尝药数百种的本草学习经历,这分明是“中毒”征兆啊,赶紧找出甘草嚼几口解毒。
难道是自己的嘴巴出了问题了?我又小心的选了腰果、开心果、核桃、巴旦木4种品尝,果不其然,每一种都或麻或涩或辣。
作为对照,我又吃了几颗一自然农法生态村出产的花生,除了香脆,却什么后遗症也没有。
(左)麻嘴的坚果和(右)解毒的野生甘草
跟老农人学点豆
杂草和虫害等成为困扰农人的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