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瑞春 | 《伤寒论》治肝法

I沐子健ps:最近毕业事情尤多,继续学习陈瑞春老先生的经验。

伤寒六经辨证,其病理变化主要是落实在脏腑之上,而脏腑病变又以六经概括,因而六经辨证与脏腑的关系是不可分割的。论中有关治肝大法,有方可循,有法可效。

本篇试将《伤寒论》(以下简称“原书”)治肝法的运用加以归纳整理,并列举病案说明之。

1 温肝散寒

肝属厥阴,寒邪侵袭于肝,则为厥阴肝寒之证。原书说:“干呕,吐涎沫,头痛者,吴茱萸汤主之。”此即厥阴肝寒,浊阴上逆之候,故用吴茱萸汤温肝散寒。

论中用吴茱萸汤温肝散寒法有三:

一为阳明“食欲呕吐”;

一为少阴吐利(按:应以吐为主);

一为厥阴干呕,吐涎沫,头痛。

笔者认为,仲景虽在阳明、少阴、厥阴病皆列有吴茱萸汤证,但三者的共同点都是由于寒伤厥阴,下焦浊阴之气上逆于胃而产生干呕、吐涎沫等症。深究其所吐之物为清水涎沫,乃厥阴寒邪犯胃,胃阳不布,故产生涎沫,与脾虚湿胜所生之痰相比,病理产物不同,病所亦殊有别。临床上吴茱萸汤证的干呕,多有气机冲逆,嘈杂并见,头痛则在巅顶(按:厥阴经脉上会巅顶)为甚,且有空虚之感。同时,与胆胃实热之证比较,彼则为实热,此则属虚寒,不难鉴别。

案一 余某,女, 49岁,保管员。

患者头晕,哕呕一月余,经治不已。

现症头顶空虚状,面色苍白,胃脘部胀疼,嘈杂冲逆,吐清水,晨起头晕哕呕更甚,进食后好转,食欲不馨,大便软,舌淡苔白,脉象细软。钡餐透视,诊断为胃窦炎。

用吴茱萸汤加味:

吴茱萸10g,党参15g,炙甘草6g,生姜4片,大枣3枚,法半夏、陈皮各10g。水煎服,每日1剂。

服6剂后,诸症悉减。惟头有空虚状,食欲不佳,舌润,脉缓弱,继以六君子汤加味,

服10剂食量倍增,一切正常。

2 柔肝缓急

肝属刚脏,肝性强急。论中治伤寒脉浮,自汗出,小便数,心烦,微恶寒,脚挛急,并治腹中不和而痛等症,皆取柔肝缓急之剂,如芍药甘草汤即是。本方长于滋养阴血,和营止痛,作用专一,是缓肝之剂的首选方。因为土虚木旺,肝木乘脾则腹痛,用白芍酸收苦泄,能行营气而泻肝木,甘草甘缓,能和逆气而补脾土,甘缓相合,故可主治腹痛。同时,由于芍药和营益阴,力专止烦,故论中反烦,更烦,心悸而烦者,皆主以芍药。再则,论中用芍药甘草汤主治的脚挛急,是肝主筋,营阴不足,不能濡养筋脉所致,用酸甘缓急而收捷效。临床上用本方加味治溃疡病、痢疾、痛经、肾绞痛等,其所治不同,但假芍药酸以柔肝,合甘草之甘以缓急,作用机制乃是同出一辙。

案二 黄某,女,24岁,学生。

患者两膝关节疼肿大,行走不便,屈伸不利,腓肠肌挛急,头晕口渴,大便干燥,脉缓而弦,舌薄黄润,

用芍药甘草汤合三妙散加味:

白芍15g,炙甘草、苍术、黄柏各10g,牛膝12g,

每日一剂,随症加减。服10剂后诸症消失,未作其他治疗。

3 抑肝培土

肝木横逆乃克脾土,土虚又可招致木克,两者互为因果。其为病多腹中挛急作痛,治则抑肝培土,缓急止痛。论中说:“伤寒阳脉涩,阴脉弦,法当腹中急痛,先与小建汤… … ”又说:“伤寒二三日,心中悸而烦者,小建中汤主之。”本方以桂枝汤为基础,变辛温调和营卫为甘温建中补虚。方中以甘药为主,甘味守中,有缓中补虚之功。论中前后两条叙症虽不同,一为阳脉涩,阴脉弦,病在肝脾不和;一为心悸而烦,病在心脾两虚。两者均以小建中汤获益,此乃甘药能滋养脾胃,生长营血,肝得之木气疏畅,心得之火用复明,腹中急痛,心中悸烦可收效,一方两用,异曲同工。

案三 杨某,男,42岁,工人。

病者胃脘部疼痛多年,经诊断为胃溃疡而转中医治疗。

主症胃脘部刺痛,痛甚则呕恶,吐酸水,食入则胀,大便溏而不爽,时有黑粪,脉象细涩,舌淡苔润滑,边有瘀点,

用四逆散合良附丸加味:

柴胡6g,白芍12g,党参15g,陈皮6g,良姜、制香附、川木香、枳壳各10g,丹参12g。每日1剂。

服5剂痛减呕止,大便清爽无黑粪。

又服5剂疼痛消失,精神好转,食量大增,二便正常,脉缓略弦,舌边瘀点消失,舌苔薄润,改投小建中汤加味:

桂枝6g,白芍12g,当归10g,生黄芪、丹参各15g,川木香6g,大枣2枚,生姜3片,饴糖30g(冲服),炙甘草10g。每日1剂。

服15剂后已正常上班,近期显效。

4 养肝通络

肝主藏血,肝血虚寒不能温煦经脉,则手足厥寒而脉细欲绝。论中说:“手足厥寒,脉细欲绝者,当归四逆汤主之。”本证素有血虚,复感外寒,气血被寒邪所遏,流行不畅所致。王晋三认为本方“寓有治肝四法,以桂枝之辛以温肝阳,细辛之辛以通肝阴,当归之辛以补肝,甘草之甘以缓肝,白芍之酸以泻肝,复以通草利阴阳之气,开厥阴之络”。当归四逆汤的主要功用,概而言之,即是温运血行,散寒通络,临床用于痹证、冻疮、痛经等病症,取其养肝通络,颇具卓效。

案四 卢某,女,21岁,学生。

患者月经一直不正常,每于临经腹痛,血量少颜色淡,经服四物养血,逍遥疏肝罔效。且每年冬天必发冻疮,两手背肿大,皮肤发紫,甚至溃烂,脉象细涩,舌质淡红。

拟当归四逆汤加味:

当归、白芍各10g,桂枝、通草、甘草各6g,细辛3g,吴茱萸5g,制香附10g,益母草20g,大枣3枚。

嘱每月经临服5剂,自腹痛开始服用,至经净停服。坚持服用4个月,痛经缓解,当年冻疮发作大减。

5 疏肝理脾

肝性疏泄喜条达,肝郁则气滞影响及脾,导致肝脾不和,产生腹痛泄利下重等症,正是木邪侮土,肝气不舒的表现。论中说:“少阴四逆,其人或咳,或悸,或小便不利,或腹中痛,或泄利下重者,四逆散主之。”此即阳郁不伸,气机不宣的证治,李士材说:“此证虽四逆,必不甚冷,或指头微温,脉不沉微,乃阴中涵阳之证,惟气不宣通,是以逆冷。”诚然,本条原文虽出自少阴病篇,究其病机,以方测证,着眼点是肝郁不伸,气机滞涩,影响及脾。四逆散方以疏肝理脾擅长,临床用于肝郁气滞者多验。

案五 胡某,男,14岁,学生。

患孩右侧少腹疼痛,膨胀难忍,大便不爽,不能食,食之则胀甚,不发热,查血白细胞计数不高,无急腹症征,曾作慢性阑尾炎治罔效。又考虑蛔虫,用蛔虫药亦不验。经治月余,诊断仍是腹痛待查。脉象缓略弦,舌薄白润。

拟从疏肝理气图治,四逆散加味:

柴胡6g,白芍、枳实、川楝、香附、佛手、神曲各10g,甘草6g。每日1剂。

服2剂后,诸症如失,食欲增进,胃纳良好,为巩固疗效。

又服2剂,告愈。

6 清肝止利

肝经湿热下注,内迫肠道而下利,其症可见少腹急结,肛门坠胀,下利便脓血,必须清肝以止利。原书说:“热利下重者,白头翁汤主之。”《内经》谓:“暴注下迫,皆属于热。”故用白头翁汤加味主治。

白头翁为肝经专药,配合黄连苦以清湿热,厚肠胃,黄柏泻下焦之火,秦皮苦寒收涩,李时珍认为其治下利崩漏是其收涩之功。

案六 邹某,女,37岁,农民。

自述腹痛下利4天,现症腹中急痛,大便下黏液血便,秽浊异臭,日10余次,肛门坠胀,小便甚少,饮食不纳,口渴,脉弦数有力,舌质红,苔白黄而润滑。

用白头翁汤加味:

白头翁、槐花、银花、连翘各12g,黄连、秦皮、青木香各10g,赤芍、黄柏各6g。

当日煎服2剂,夜即痛止,坠胀减轻,口渴等症好转。

次日又服2剂,粪转稀溏,第3日又进2剂,诸症消失。

前已述及,《伤寒论》中的治肝大法,有温肝散寒、柔肝缓急、抑肝培土、养肝通络、疏肝理脾、清肝止利等法,凡肝之所生病者,皆可以法为治,因证择方。由此可见,《伤寒论》虽以六经分证,但病机变化主要是落实在脏腑之上,可以设想,从竖的方面以六经概括,从横的方面以脏腑分治,这样有纵有横,使之融会贯通,有利于临床运用。

  • 本文摘选自《中医药通报》2007年第05期,作者:陈瑞春

  • 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如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请随时与我们联系。

(0)

相关推荐

  • 医圣张仲景为何爱用芍药?原因在于5大功效

    小编导读 芍药是临床上的常用中药,现在使用时会分为白芍和赤芍,而在古代,一开始二者是混用的,大概在南北朝时期才逐渐区分开.医圣张仲景也常用芍药,在许多经典名方中都能见到它的身影.今天就和大家盘点一下, ...

  • 白芍、甘草名师运用经验[主治应用]缓挛急...

    白芍.甘草名师运用经验 [主治应用] 缓挛急,解拘痛.用于脾胃虚弱,脘痛绵绵者. [经验体会] 胡翘武经验:白芍酸苦微寒,擅长平抑肝阴,养血敛阴,柔肝缓急止痛:甘草味甘性平,功能益气补中,清热解毒,缓 ...

  • 国医大师张志远运用甘草经验

    [摘要] 张志远教授临证善用甘草缓.和.补的特点,不拘泥于将其作为诸方的辅助品,亦常将其作为君药在方剂中挂帅使用,如与白芍配伍可镇静缓急,治疗胃痛.腹痛.腓肠肌痉挛:与茯苓配伍可益气宁心,治疗惊悸不安 ...

  • 【药师说】芍药甘草汤,止痛方剂的老祖宗

    如果说桂枝汤为群方之魁,那么,芍药甘草汤则是小方之首,因为它真的太简单了,简单到只有两味药:芍药和甘草.芍药甘草汤出自<伤寒论>,功能缓急止痛. [白芍] 芍药甘草汤立法以甘酸为主,其依据 ...

  • 陈瑞春:治痰九法

    中医书友会第1547期 每天一期,陪伴中医人成长 I导读:温故而知新,本文与下两文同参.(编辑/王超) 大师风范:刘渡舟讲痰饮病(中医课堂竟如此精彩), 傅青主治痰全法 化痰九法 作者/陈瑞春 一.燥 ...

  • 【陈瑞春:治痰九法】

    化痰九法 作者/陈瑞春 一.燥湿化痰法 脾喜燥而恶湿.脾阳不足,水湿停滞,气机阻遏,则可酿成湿痰.脾湿生痰,是湿胜则精微不运,从而凝结成痰.其主要症状是:胸脘痞闷,四肢乏力,咳嗽,痰白清稀,胃纳呆滞, ...

  • 6.2,陈瑞春真武汤治水肿

    临床应用  必须指出,运用真武汤应切实掌握"温阳利水"这个大法,不能局限于肾炎水肿.临床上凡是"阳虚水肿(水邪泛滥)",无论其病在何脏,均可与之.这样就能正确地 ...

  • 论辛补、酸泄治肝法

    本文仅供参考.讨论.学习.不作为用药参考,否则后果自负.本资料小编到手时,文中并无提及作者.如若作者看到本文,请及时通知小编,小编把您的名字放上来.如若侵权,立删.再次感谢作者为我们学习中医提供这样的 ...

  • 国医名师:肝气、肝火、肝风、肝寒、肝虚、肝阳六类证症治肝法!

    <素问·灵兰秘典论>说:"肝者将军之官,谋虑出焉."肝主谋虑,在志为怒,怒伤肝.肝藏血,肝有储藏血液.调节血量的作用.肝性喜疏泄,肝之部位在两胁,厥阴经绕阴器而上循于身 ...

  • 肾病 | 治肝法在肾病中的运用

    中医认为肝肾同源,水涵肝木.肝主疏泄,肾主闭藏,共同维持藏与泄的正常进行,所以肾炎时的蛋白尿.血尿.水肿的形成都与藏泄失调相关.肝主疏泄,调畅一身之气机,气机的调畅与否与肾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气滞可 ...

  • 陈瑞春 | 三仁汤治阳痿

    I沐子健ps:最近毕业事情尤多,继续学习陈瑞春老先生的经验. 日常跟师过程中,刘师常言湿热成痿.这痿包括了,疲劳,四肢痿软,还有阳痿.最近天气转热,阴雨绵绵:热蒸湿,环境中的湿热增加.这种痿也是越来越 ...

  • 费伯雄调营治肝法在月经不调中的应用探析

    费伯雄,清代孟河医派著名医家.在学术上,以醇正.和缓为宗旨,重视理.法.方.药的完备与临证处方用药的灵活性. 调营与治肝是费氏论治疾病的两大法门,在妇女月经不调诸疾施治中,费氏将和营.养营与滋肝,清肝 ...

  • 治肝三大法:肝气8法、肝风5法、肝火17法!

    一. 肝气证治八法 1.疏肝理气:如肝气自郁于本经,两胁气胀或痛者,宜疏肝,香附.郁金.苏梗.青皮.橘叶之属:寒加吴萸热丹栀,痰加半夏.茯苓: 2.疏肝通络:如疏肝不应,营气痹滞,络脉淤阻,宜通血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