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国只改革了胡服骑射,为何就有能力和秦国长期军事对峙?
战国时期的变法,按照现在讲就是革新。完整的、系统的变法只有两家,秦国和韩国,一个成功,一个失败,其余国家的变法都是偏向某一部分,魏国重经济、齐重吏治,和他们相比,赵重军事。而且胡服骑射并不仅涉及军事,还包括当时的礼仪(包括服饰等生活习惯)以及工作方式,相当于秦的移风易俗。所以如果赵国的胡服骑射不算变法的话,其他国家除了秦就没有变法的了。
战国初期各国的竞争压力不是很大,所以大部分都是全面变法,魏国在军事和经济方面都很成功,楚国因为楚悼王的死导致变法夭折。到了中期,各国之间的战争开始频繁,所以变法谋求的就是快速强国之道,如秦国的霸道,韩国的术治,齐国的仁政他们都使国家快速走上强大之路。到了后期,诸侯间的兼并战争日益加剧,所以后期的燕赵为了适应局势,侧重军事上的变革。
赵国公仲连主持的变法,紧跟魏国之后,胡服骑射只是强军,公仲连变法后赵国就在积蓄国力,因为前期参与三晋拒秦一直有损耗,到赵武灵王时期和秦国关系稳定,所以只突显了胡服骑射的作用。赵国有胡服骑射军事变革,但是相关的政治经济变革却不多,导致经济拖累军事,长平之战就很明显,要是赵国粮草充足,赵括也不会决死冲锋,把赵国绝大部份的可战之兵送掉,所以打到最后还是看综合国力。
胡服骑射是战国比较成功的变法,其一改变了一国军事体制,其二改变一国风俗习惯,加之三家分晋本身就是一场变革一定程度上是一场经济基础改革,赵国才能在六国中崛起,相比看燕墨守成规,楚积重难返,齐有限变革。三晋,魏输在先天不足,后天战略短视,韩输在变法过于强调以术取制忽视人性本恶。但相比秦国,赵雍军事爆棚,政治超前,其后赵输在制度和经济基础上,两千多年前以黑夫书信为例这样的体制力量有多可怕。
秦赵两国渑池相会之时还达成了一个约定:秦欲得赵助之,赵欲得秦助之。虽然在前273年秦赵之间发生了军事冲突,当时秦王去书赵国问责秦欲得韩,赵为何不助之?赵王则反曰赵亦欲得韩。到了前269年,赵王去书秦国,说秦赵两国的国土都互相深入对方国境,要求与秦国交换城池,秦王爽快答应,当即划了三城给赵国。赵王爽约说,那三城离邯郸太远不方便管理,于是拒绝履约。秦王盛怒之下发兵攻赵。但秦赵之间依然是小打小闹。
那时的秦国只需要对付赵国就行。齐国远在天边,齐闵王还特作,燕国与秦国接壤也少,另外的韩、魏、楚已经被秦国打得溃不成军。秦国只需要对付赵国就行,才有了所谓的秦赵争雄。 而且赵国也没抗衡多少,只是打赢了一小部分的战斗,却输了最重要的长平之战。
三晋一体的时候就有强韩劲赵的局面,只是魏一直致力于打压秦赵韩以维系身霸主地位,赵以胡服骑射改革军事,只是主事者赵武灵王因为继承人问题被儿子关起来饿死,改革止步于军事未扩及别的领域,但长年北抗戎狄,南击诸侯,军事实力一直保持在高水准,又与秦接邻,自然打得狠。魏兵败马陵道,韩被大哥吊打削弱,齐被收买,燕距离太远,楚虽然强,但一直被中原诸侯视为蛮夷,各怀鬼胎,一直未能形成稳固的反秦体系,故六国饲秦而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