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作家•散文】冯永太(湖南邵阳)◇哀念连江老师

◆◎作家冯永太散文精选◎◆

【作者简介】冯永太 湖南邵阳市老三届知青,国企退休人员  。

⿻◎作家冯永太散文精选◎⿻

哀念连江老师

作者/冯永太(湖南邵阳)

摄影;钟连海

主编/仝仲堡(山西)

黄昏,被冬日的残阳退去了金色,日暮从天边渐渐弥漫旷野,天色暗淡下来。萧瑟山风迎面拂来,不说寒气逼人,凉意还是在身的。没想到大年初二遇上个艳阳天,棉袄都穿不住了。

在友人的陪同下,我揣着哀思的心境攀上寨子后背的山岗。踏开茅草小径,在情感的负债中,亲临那片僻静荒凉的陌生墓地,去看望故去的挚友。

身置夕阳,凝视旷野,青山依旧,余晖横照。村落依旧,落霞素装。在随风摇曳的茅草丛中,我沉默注视被指定隆起的土堆,那就是我梦寻山野,追思故友至归点。那里,有一个我熟悉的灵魂静卧着,与山川共存,和日月同辉———我当年知青岁月的挚友、民办教师生涯里的同事、个人情感里的老兄,让我仰望的连江老师。

说起我与连江老师的故事,源自我生活历程中的巧合,没有我上山下乡的知青岁月,没有我们的相遇、相识、相交到相友。在我追忆他的《连江老师》一文中已有叙述,刊过报纸,播过广播,我就不再说了。
    趁暮色尚未退去余光,我极目环绕四周一眼,山上松柏常青,四周竹林苍翠,浩瀚苍穹之下,墓地在黄昏里格外的幽静。一股冷风吹来,不由自主抖动了一下身子,脑海里透出一丝凄凉,我沉默无语,黯然望着茅草地,冥思土堆下的朋友,再一次为朋友的人生归宿而心碎。我默默屈躬俯身扯去墓前杂草,清出小块平地,作祭奠前准备。香烛、纸钱、贡品是我电话托友人事先备好了的,既来之,就得按风俗习惯略表我的心意。

我知道,在我即入古稀之时,远道数千里前来祭奠故友,不易。人到了这把年纪,好多事已身不由己,来一次是一次了。日后要有个三病两痛,难容我二次,更不易我再来。为此,我在新年大节里弃一切忌讳,破所有禁忌,十分注重这次行程。

我虔诚燃起香烛,焚烧纸钱,在青烟袅袅,火光冉冉中,我神情肃穆伫立墓前,让记忆的涟漪泛起连江老师一幕幕我所难忘的影像,用心去感悟他的音容笑貌,用情去寄托我的哀思。触动肺腑时,哀伤情不自禁涌上心头,泪水充盈眼眶,为他英年早逝而伤感,而心痛。我苦楚脸面,仰头蔚蓝青天,面向巍峨群山,远望飘逸浮云,仿佛为他送行远方,遥去西天。

是的,人生不易,生活艰难,连江老师出生在乡村,成长在乡村,从事的乡村教育事业历经了开头,却没了结尾,以致五十出头,就被病魔夺去了生命。一位普普通通,平平凡凡的乡村教师能让我在心灵中情动,能让我去记住他,是他的人性善良,是他的为人诚挚。

对于他的逝去,我是很悲伤的。自从招工回城后,忙于工作,我再也没时间回过插队之地,会会昔日朋友,一别就是四十余年,直到退休,我才寻梦故土,重回山乡,也是那次才知道连江老师已不在人世了。突闻噩耗,让我难以置信,一时呆若木鸡,大脑一片空白。万万不曾想到,由民办教师转正后还没到退休安度晚年,就舍下妻儿先行而去,实在令人惋惜。

从墓地下来,很巧在村委会前遇上连江老师的儿子。不经友人介绍,我是不认识的,我走的时候,他还没出生呢。那中等个子,一表人才,待人落落大方热情,在满脸笑容里,一看就渗透着连江老师平和的影子。冇想到两辈人此时此刻在这里第一次不期而遇,确实让我有点意外和想象不到的惊喜,为此,我也有了些许慰藉。

就在闲谈中,友人指向从山下赶来的老年妇女对我说;那是连江老师的爱人来了。我一听,抑止不住对连江老师怀念之情顷刻间驱使我急忙转身走上前去,双手紧紧握住老嫂子的手,一种久违的亲切感从心中油然升起。望着她青丝披霜,容颜沧桑,一脸惊奇的疑惑,我满腹对连江老师深深的哀思,掩饰不了满脸的苦衷,内心难以克制悲凉让我仰天长叹。

紧握的双手默默地传递着我哀伤的情感,我在自责,我在自怨,我在自诉,为什么走后与他们失去了联系?为什么没来早早看望他们,我怪于自己愧对昔日情同手足朋友。那一刻,在无尽的思念中我又一次失控,潸然泪下。

小小的山村,突然来个陌生人,特易引人注目。连江老师的爱人在得听我去墓地后,急忙在女儿的陪同下从垄间里赶上来。对于她,我并不熟悉,当年见没见过面我都记不起来了。那时我单身一个,知青中当民办教师的不多,当地民办教师有几个要好的喜欢常来我那里玩,吃一锅饭,挤一张床,乃是家常便饭,好似一家随随便便,其中自然少不了连江老师。相反,他们成家早,兄弟姊妹一大家,又没分开过日子,我是不便前去凑热闹的。

交谈中,得知她早已做了外婆和奶奶,日子过得也还马马虎虎,对此,我也感到宽慰,要是连江老师健在,该多好啊。人的这一辈子,不求大名大利,能有粗茶淡饭,平平安安就是福了。

老嫂子好客,硬要拉我去家里坐一坐。这对于我的远道而来,基于她的热情好客,诚挚相邀都是应该去的。我不会因连江老师的故去而淡薄了兄弟情谊,舍失那份友谊。只是诸事太多,天已渐黑,租来的车还得赶回县城,实在不便久留。我一边解释,一边谢意,一边叮嘱,一边辞行,希望老嫂子在子女的照顾下安度好晚年,多看看社会发展新景致,多享受儿孙缠膝的人间欢乐,更期待往后我们再有会面。
    再见,我知青岁月的桑梓地。
    再见,我萍水相逢的乡亲们,

我虽走了,而心中依然念想的还是那熟悉的山,那亲昵的水,那眷念的人,以及那扯不断情愫的千丝万缕······

→END←

   投稿说明

●文章体裁:不限

●投稿邮箱:891229829@qq.com

●投稿微信:18634239199

●投稿方式:文章正文+作者简介+作者彩照

●主编微信:18634239199

●稿件要求:2000字以内。原创首发,文责自负。勿一稿多投。

●权利与义务:责编对来稿有修改和编辑排版、版面设计的权利。

纸媒出版:公众号所发表作品,以“年集”方式出版。

●作品推送:本期阅读量不足100的作者,下期作品不予采用。

媒体总监:仝仲堡

资深校对:惠    广

视觉总监:阿    童

商务总监:荣    荣

本期责编:杜翠娥

特约主播:梅灵娜  凌    云

特约编委:杜翠娥  汤強梅  吴桂芬  清    欢

运营发行:冯玉玲  梁居香  杜翠娥  仝仲尧

图片声明:文章图片来自网络,广告图片来自商家。所有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及时告知删除。

特别鸣谢:您的赞赏是对写作者最大的鼓励。所有赞赏将作为出版“年集”书籍的众筹资金。

温馨提示:欢迎商家、个人、单位在本公众号投放广告。若喜欢本文,请搜索关注相关公众号:世界作家,世纪作家,魅力作家,作家诗典,作家年鉴。

魅力作家

世纪作家 ▎▎世界作家

作家年鉴 ▎▎作家诗典

长按,识别二维码,加关注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