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职业
琴深如海绝对原创的文字精神,笔随心,文随情,不从俗,反抄袭。人生的意义,不是得到了什么,而是为世界留下了什么。
文/律林好汉
如今,打开微信朋友圈,做微商的不在少数,各种商品琳琅满目,令人应接不暇。货真价实与假冒伪劣共生,赞美褒扬与批评贬斥并存,让人欢喜让人忧。在我的朋友圈里,做微商应该是其第二职业,因为他们同我一样,都是上班族中的一员。就是这份份每天映入眼帘第二职业,打开了我的那段尘封二十多年的遥远记忆。
九十年代初,我在成都郊区的一家国有化工企业上班,那时的月工资、奖金收入徘徊在300至400元之间,虽然不高,但维持一个单身汉的基本生活不成问题。后来两年,企业实行风险抵押金制度,若上月生产考核无奖金,则本月工资要被扣除百分之二十,收入直接降到底线。恰逢当年弟弟考上一所铁路学校,若收到他的来信,一定是让我接济的,别无它事,我不得不跑到邮局去寄上几十元,这样一直持续四年。雪上加霜的月份,让我真正体会到什么叫青黄不接,什么是捉襟见肘。
住集体宿舍隔壁的老冯,比我先参加工作两年。我们时常一起拿着饭碗到食堂打饭,一起到锅炉房提开水,一起在宿舍露台上喝茉莉花茶,一起感叹日子不好过。邓小平南巡讲话后的神州大地,市场经济出现了前所未有的高潮,步步深入人心。身边有的同事辞职了,有的停薪留职,个个孔雀东南飞,飞到深圳,飞往海南。当时的我和老冯可没有这份打破铁饭碗的胆量与勇气。当谈到我们“三班倒”有充足的时间时,何不一起利用下班时间做点小生意呢?一语点醒梦中人。老冯说,他们家庭所在的镇上做皮鞋的小厂较多,我们可以进点皮鞋来卖。我看本钱不大,便欣然同意。
说干就干。我们来到皮鞋厂,进了少量皮鞋,开始了练摊生涯。一辆自行车,一根两端带钩的橡皮绳,一条蛇皮口袋,这就是我们第二职业的全部家当。我和老冯分属在不同的班组,有时休息时间会重合。白天、黑夜,单打、双打,我们一起折腾。在折腾中,我们学会了蹲守街边的低调,学会了大声吆喝,学会了讨价还价。尽管一双皮鞋只有几元的利润,但我们还是其乐无比,因为它够一天在食堂的开支。
企业所在的那个镇,人口主要是化工厂、钢铁厂两个国有大型企业的职工和家属。他们同我们一样,收入微薄,加之那时企业劳保福利还不错,一双厚实的劳保皮鞋够穿好几年,且年年都有,能有几个来买乌黑锃亮看上去很美的皮鞋的呢?况且是地摊货。
第二职业,虽然没有带给我们想要的结果,但却拓展了思维,开阔了视野。后来,老冯停薪留职开办了一个体副食商店,我到一家法律服务所做起了一名兼职法律工作者。再后来,老冯辞职开了一家公司,当了老板,我离开企业到了成都,继续打着一份工。
作者:律林好汉,律师职业。跃然纸上的那抹悠然之思,只为留住经年的悠悠往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