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周列国演义评书文本

话说中军元帅先轸,已备知秦国袭郑之谋,遂来见襄公曰:“秦违蹇叔、百里奚之谏,千里袭人。此卜偃所谓:'有鼠西来,越我垣墙’者也。急击之,不可失!”栾枝进曰:“秦有大惠于先君,未报其德,而伐其师,如先君何?”先轸曰:“此正所以继先君之志也。先君之丧,同盟方吊恤之不暇,秦不加哀悯,而兵越吾境,以伐我同姓之国,秦之无礼甚矣!先君亦必含恨于九泉,又何德之足报?且两国有约,彼此同兵,围郑之役,背我而去,秦之交情,亦可知矣。彼不顾信,我岂顾德?”

栾枝又曰:“秦未犯吾境,击之毋乃太过?”先轸曰:“秦之树吾先君于晋,非好晋也,以自辅也。君之伯诸侯,秦表面顺从,其心实忌之。今乘丧用兵,明欺我之不能庇郑也,我兵不出,真不能矣!袭郑不已,势将袭晋,谚云:'一日纵敌,数世贻殃。’若不击秦,何以自立?”赵衰曰:“秦虽可击,但吾主苫块之中,遽兴兵革,恐非居丧之礼。”先轸曰:“礼,人子居丧,寝处苫块,以尽孝也。翦强敌以安社稷,孝孰大焉?

诸卿若说不可,臣请独往!”胥臣等皆赞成其谋。先轸遂请襄公墨縗治兵。襄公曰:“元帅料秦兵何时当返?从何路而行?”

先轸屈指算之曰:“臣料秦兵,必不能克郑。远行无继,势不持久,总计往返之期,四月有余,初夏必过渑池。渑池乃秦晋之界,其西有崤山两座,从东崤到西崤,相去三十五里,此乃秦归必由之路。此处树木丛杂,山石堎嶒,有数处车不可行,必当解骖下走。若于此处伏兵,出其不意,可使秦之兵将,尽为俘虏。”襄公曰:“但凭元帅调度。”

先轸乃使其子先且居,同屠击引兵五千,伏于崤山之左。

使胥臣之子胥婴,同狐鞫居引兵五千,伏于崤山之右。待秦兵到日,左右夹攻。使狐偃之子狐射姑同韩子舆,引兵五千,伏于西崤山,预先砍伐树木,塞其归路。使梁繇靡之子梁弘同莱驹,引兵五千,伏于东崤山,只等秦兵尽过,以兵追之。先轸同赵衰、栾枝、胥臣、阳处父、先蔑一班宿将,跟随晋襄公,离崤山二十里下寨,各分队伍,准备四下接应。正是:“整顿窝弓射猛虎,安排香饵钓鳌鱼。”

再说秦兵于春二月中,灭了滑国,掳其辎重,满载而归。

只为袭郑无功,指望以此赎罪。时夏四月初旬,行及渑池,白乙丙言于孟明曰:“此去从渑池向西,正是崤山险峻之路,吾父谆谆叮嘱谨慎,主帅不可轻忽。”孟明曰:“吾驱驰千里,尚然不惧,况过了崤山,便是秦境,家乡密迩,缓急可恃,又何虑哉?”西乞术曰:“主帅虽然虎威,然慎之无失。恐晋有埋伏,卒然而起,何以御之?”孟明曰:“将军畏晋如此,吾当先行,如有伏兵,吾自挡之!”乃遣骁将褒蛮子,打着元帅百里旗号,前往开路。孟明做第二队,西乞第三队,白乙第四队,相离不过一二里之程。

却说褒蛮子惯使着八十斤重的一柄方天画戟,抡动如飞,自谓天下无敌。驱车过了渑池,向西路进发。行至东崤山,忽然山凹里鼓声大震,飞出一队车马,车上立着一员大将,当先拦路,问:“汝是秦将孟明否?吾在此等候多时矣。”褒蛮子曰:“来将可通姓名。”那将答曰:“吾乃晋国大将莱驹是也!”

蛮子曰:“教汝国栾枝、魏犨来到,还斗上几合戏耍,汝乃无名小卒,何敢拦吾归路?快快闪开,让我过去。若迟慢时,怕你捱不得我一戟!”莱驹大怒,挺长戈劈胸刺去,蛮子轻轻拨开,就势一戟刺来,莱驹急闪,那戟来势太重,就刺在那车衡之上。蛮子将戟一绞,把衡木折做两段。

莱驹见其神勇,不觉赞叹一声道:“好孟明,名不虚传!”

蛮子呵呵大笑曰:“我乃孟明元帅部下牙将褒蛮子便是!我元帅岂肯与汝鼠辈交锋耶?汝速速躲避,我元帅随后兵到,汝无噍类矣!”莱驹吓得魂不附体,想道:“牙将且如此英雄,不知孟明还是如何?”遂高声叫曰:“我放汝过去,不可伤害吾军!”遂将车马靠于一边,让褒蛮子前队过去。蛮子即差军士传报主帅孟明,言:“有些小晋军埋伏,已被吾杀退,可速上前合兵一处,过了崤山,便没事了。”孟明得报大喜,遂催趱西乞、白乙两军,一同进发。

且说莱驹引兵来见梁弘,盛述褒蛮子之勇。梁弘笑曰:“虽有鲸蛟,已入铁网,安能施其变化哉?吾等按兵勿动,俟其尽过,从后驱之,可获全胜。”

再说孟明等三帅,进了东崤,约行数里,地名有上天梯、堕马崖、绝命岩、落魂涧、鬼愁窟、断云峪,一路都是有名的险处,车马无法通行。前哨褒蛮子,已自去得远了。孟明曰:“蛮子已去,料无埋伏矣。”吩咐军将,解了辔索,卸了甲胄,或牵马而行,或扶车而过,一步两跌,备极艰难,七断八续,全无行伍。有人问道:“秦兵当日出行,也从崤山过去的,不见许多艰阻。今番回转,如何这般艰难?”其间缘故。当初秦兵出行之日,乘着一股锐气,且没有晋兵拦阻,轻车快马,缓步徐行,任意经过,不觉其苦。今日往来千里,人马俱疲困了,又掳掠得滑国许多女子金帛,行装重滞,况且遇过晋兵一次,虽然硬过,还怕前面有埋伏,心下慌张,倍加艰阻,自然之理也。

孟明等过了上天梯第一层险隘,正行之间,隐隐闻鼓角之声,后队有人报道:“晋兵从后面追至矣!”孟明曰:“我既难行,他亦不易,但愁前阻,何怕后追?吩咐各军,速速前进便了!”教白乙前行:“我当亲自断后,以御追兵。”又蓦过了堕马崖。将近绝命岩时,众人大喊起来,报道:“前面有乱木塞路,人马俱不能过,如何是好?”孟明想:“这乱木从何而来?莫非前面果有埋伏?”乃亲自上前来看,但见岩旁有一碑,碑上镌有五个大字:文王避雨处。碑旁竖立红旗一面,旗竿约长三丈有余,旗上有一“晋”字。旗下都是纵横乱木。孟明曰:“此是疑兵之计也。事已至此,便有埋伏,也只得前行。”

遂传令命军士先将旗竿放倒,然后搬开柴木,以便跋涉。谁知这面“晋”字红旗,乃是伏军的记号。晋军伏于岩谷僻处,望见旗倒,便知秦兵已到,一齐冲出。秦军方才搬运柴木,只闻前面鼓声如雷,远远望见旌旗闪烁,正不知多少军马。蹇白乙且命安排器械,为冲突之计。只见山岩高处,立着一位将军,姓狐名射姑,字贾季,大叫道:“汝家先锋褒蛮子,已被缚在此了。来将早早投降,免遭屠戮!”原来褒蛮子恃勇前进,堕于陷坑之中,被晋军用挠钩搭起,绑缚上囚车了。

白乙闻蛮子被擒大惊,使人报知西乞术与主将孟明,商议拼杀夺路。孟明看这条路径,只有尺许之阔,一边是危峰峻石,一边临万丈深渊,便是落魂涧了,虽有千军万马,亦无处展施。

心生一计,传令:“此非交锋之地。教大军一齐退转东崤宽展处,决一死战,再作区处。”白乙奉了将令,将军马退回,一路闻金鼓之声,不绝于耳。才退至堕马崖,只见东路旌旗,连接不断,却是大将梁弘同副将莱驹,引着五千人马,从后一步步袭来。秦军过不得堕马崖,只得又转回。此时好像蚂蚁在热盘之上,东旋西转,没有个定处。孟明教军士从左右两旁,爬山越溪,寻个出路。只见左边山头上金鼓乱鸣,左有一支军占住,叫道:“大将先且居在此,孟明早早投降!”右边隔溪一声炮响,山谷俱应,又竖起大将胥婴的旗号。孟明此时,如万箭攒心,没摆布一头处。军士每分头乱窜,爬山越溪,都被晋兵斩获。孟明大怒,同西乞、白乙二将,仍杀到堕马崖来。那柴木上都掺有硫黄焰硝引火之物,被韩子舆放起火来,烧得焰腾腾烟涨迷天,红赫赫火星撒地。后面梁弘军马已到,逼得孟明等三帅叫苦不迭。左右前后,都是晋兵布满。孟明谓白乙曰:“汝父真神算也!今日困于绝地,我死必矣!你二人改装,各自逃生。万一天幸,有一人得回秦国,奏知吾主,兴兵报仇,九泉之下,亦得吐气!”西乞术、白乙丙哭曰:“吾等生则同生,死则同死,纵使得脱,何面目独归故国?”言之未已,手下军兵,看看散尽,丢弃车仗器械,连路堆积。孟明等三帅,无计可施,聚于岩下,坐以待缚。晋兵四下围裹将来,如馒头一般,把秦家兵将,做个馅子,一个个束手受擒。杀得血污溪流,尸横山径,匹马只轮,一些不曾走漏。髯翁有诗云:

千里雄心一旦灰,西崤无复只轮回。

休夸晋帅多奇计,蹇叔先曾堕泪来。

先且居诸将会集于东崤山之下,将三帅及褒蛮子,装上了囚车。俘获军士及车马,并滑国掳掠来许多女子玉帛,尽数解到晋襄公大营。襄公墨縗受俘,军中欢呼动地。襄公问了三帅姓名,又问:“褒蛮子何人也?”梁弘曰:“此人虽则牙将,却有兼人之勇,莱驹曾失利一阵,若非落于陷坑,亦难制缚。”

襄公骇然曰:“既如此骁勇,留之恐有他变!”唤莱驹上前:“汝前日战输与他,今日在寡人面前,可斩其头以泄恨。”莱驹领命,将褒蛮子缚于庭柱,手握大刀,方欲砍去,那蛮子大呼曰:“汝是我手下败将,安敢犯吾?”这一声喊,犹如半空中响起个霹雳一般,屋宇俱震动。蛮子就呼声中,将两臂一撑,麻索俱断。莱驹吃一大惊,不觉手颤,堕刀于地,蛮子便来抢这把大刀。有个小校,名曰狼潭,从旁观见,先抢刀在手,将蛮子一刀劈倒,再复一刀,将头割下,献于晋侯之前。襄公大喜曰:“莱驹之勇,不及一小校也!”乃黜退莱驹不用,立狼潭为车右之职。狼潭谢恩而出,自谓受知于君,不往元帅先轸处拜谢。先轸心中,颇有不悦之意。

次日,襄公同诸将奏凯而归,因殡在曲沃,且回曲沃。欲俟还绛之后,将秦帅孟明等三人献俘于太庙,然后施刑。先以败秦之功,告于殡宫,遂治窀穸之事。襄公墨縗视葬,以表战功。母夫人嬴氏,因会葬亦在曲沃,已知三帅被擒之信,故意问襄公曰:“闻我兵得胜,孟明等俱被囚执,此社稷之福也。

但不知已曾诛戮否?”襄公曰:“尚未。”文嬴曰:“秦晋世为婚姻,相与甚欢。孟明等贪功挑衅,妄动干戈,使两国将恩变为怨。吾量秦君,必深恨此三人。我国杀之无益,不如纵之还秦,使其君自加诛戮,以释二国之怨,岂不美哉?”襄公曰:“三帅用事于秦,获而纵之,恐贻晋患。”文嬴曰:“兵败者死,国有常刑。楚兵一败,得臣伏诛。岂秦国独五军法乎?况当时晋惠公被执于秦,秦君且礼而归之,秦之有礼于我如此。

区区败将,必欲自我行戮,显见我国无情也。”襄公初时不肯,闻说到放还惠公之事,悚然动心。即时诏有司释三帅之囚,纵归秦国。孟明等得脱囚系,更不入谢,抱头鼠窜而逃。

先轸方在家用饭,闻晋侯已赦三帅,吐哺入见,怒气冲冲,问襄公:“秦囚何在?”襄公曰:“母夫人请放归即刑,寡人已从之矣。”先轸勃然唾襄公之面曰:“咄!孺子不知事如此!

武夫千辛万苦,方获此囚,乃坏于妇人之片言之中耶?放虎归山,异日悔之晚矣!”襄公方才醒悟,拭面而谢,曰:“寡人之过也!”发问班部中:“谁人敢追秦囚者?”阳处父愿往。

先轸曰:“将军用心,若追得,便是第一功也。”阳处父驾起追风马,抡起斩将刀,出了曲沃西门,来追孟明。史臣有诗赞襄公能容先轸,所以能嗣伯业。诗曰:

妇人轻丧武夫功,先轸当时怒气冲。

拭面容言无愠意,方知嗣伯属襄公。

却说孟明等三人,得脱大难,路上相议曰:“我等若得渡河,便是再生,不然,犹恐晋君追悔,如之奈何?”等到河边,并无一船只,叹曰:“天绝我矣!”叹声未绝,见一渔翁,荡着小艇,从西而来,口中唱歌曰:

囚猿离槛兮,囚鸟出笼。有人遇我兮,反败为功。

孟明异其言,呼曰:“渔翁渡我!”渔翁曰:“我渡秦人,不渡晋人!”孟明曰:“吾等正是秦人,可速渡我!”渔翁曰:“子非崤山中失事之人耶?”孟明应曰:“然。”渔翁曰:“吾奉公孙将军将令,特舣舟在此相候,已非一日矣。此舟小,不堪重载,前行半里之程有大舟,将军可以速往。”说罢,那渔翁反棹向西,飞也似去了。三帅沿河岸向西,未及半里,果有大船数只泊于河中,离岸有半箭之地,那渔舟已自在彼招呼。

孟明和西乞、白乙跣足下船,未尽撑开,东岸上早有一位将官,乘车而至,乃大将阳处父也。阳大叫:“秦将且住!”孟明等各各吃惊。

须臾之间,阳处父停车河岸,见孟明已在舟中,心生一计,解自家所乘左骖之马,假托襄公之命,赐与孟明:“寡君恐将军不给于乘,使处父将此良马,追赠将军,聊表相敬之意。伏乞将军俯纳!”阳处父本意要哄孟明上岸相见,收马拜谢,乘机缚之。那孟明如漏网之鱼,“脱却金钩去,回头再不来”,心上也防这一着,如何再肯登岸。乃立于船头之上,遥望阳处父,稽首拜谢曰:“蒙君不杀之恩,为惠已多,岂敢复受良马之赐?

此行寡君若不加戮,三年之后,当亲至上国,拜君之赐耳!”

阳处父再欲开口,只见舟师水手运桨下篙,船已荡入中流去了。

阳处父惘然若有所失,闷闷不乐而回,以孟明之言,奏闻于襄公。先轸忿然进曰:“彼云'三年之后,拜君之赐’者,盖将伐晋报仇也。不如乘其新败丧气之日,先往伐之,以杜其谋。”

襄公以为然,遂商议伐秦之事。

话分两头。再说秦穆公闻三帅为晋所获,心中又闷又怒,寝食俱废。过了数日,又闻三帅已释放还归,则喜形于色。左右皆曰:“孟明等丧师辱国,其罪当诛。昔楚杀得臣以警三军,君亦当行此法也。”穆公曰:“孤自不听蹇叔、百里奚之言,累及三帅,罪在于孤,不在他人。”乃素服迎之于郊,哭而唁之,复用三帅主兵,愈加礼待。百里奚叹曰:“吾父子复得相会,已是喜出望外矣!”遂告老致政,穆公乃以繇余、公孙枝为左右庶长,代蹇叔、百里奚之位。

再说晋襄公正议伐秦,忽边吏驰报:“今有翟主白部胡,引兵犯界,已过箕城。望乞发兵防御!”襄公大惊曰:“翟晋奉隙,如何相犯?”先轸曰:“先君文公,昔日出亡在翟,翟君以二隗妻我君臣,一住十二年,礼遇甚厚。及先君返国,翟君又遣人拜贺,送二隗还晋。先君之世,从无一介束帛,以及于翟。翟君念先君之好,隐忍不言。今其子白部胡嗣位,自恃其勇,故乘丧来伐耳。”襄公曰:“先君勤劳王事,未暇报及私恩。今翟君伐我之丧,是我仇也,子载为寡人创之。”先轸再拜辞曰:“臣忿秦帅之归,一时怒激,唾君之面,无礼甚矣!

臣闻'兵事尚整顿,惟礼可以整民 ’。无礼之人,不堪为帅。

愿主公罢臣之职,另择良将!”襄公曰:“卿为国发愤,乃忠心所激,寡人岂不谅之?今御翟之举,非卿不可,卿其勿辞!”

先轸不得已,领命而出,叹曰:“我本欲死于秦,谁知却死于翟也!”闻者亦不解其意。襄公自回绛都去了。

单说先轸升了中军帐,点集诸军,问众将曰:“谁肯为前部先锋?”一人昂然而出曰:“某愿往。”先轸视之,乃新拜右车将军狼潭也。先轸因他不来谒谢,已有不悦之意,今番自请先锋,愈加不喜。遂骂曰:“尔新进小卒,偶斩一囚,遂获重用。今大敌在境,汝全无退让之意,岂藐视我帐下无一良将耶?”狼潭曰:“小将愿为国家出力,元帅何故阻拦?”先轸曰:“眼前亦不少出力之人,汝有何谋勇,辄敢掩诸将之上?”

遂叱去不用。以狐鞫居有崤山夹战之功,用以代之。狼潭垂首叹气,恨恨而出。遇其友人鲜伯于途,问曰:“闻元帅选将御敌,子安能在此闲行?”狼潭曰:“我自请冲锋,本为国家出力,谁知反触了先轸那厮之怒。他道我有何谋勇,不该掩诸将之上,已将我罢职不用矣!”鲜伯大怒曰:“先轸妒贤嫉能,我与你共起家丁,刺杀那厮,以出胸中不平之气,便死也落得爽快!”狼潭曰:“不可,不可!大丈夫死必有名。死而不义,非勇也。我以勇受知于君,得为戎右。先轸以为无勇而黜之。

若死于不义,则我今日之被黜,乃黜一不义之人,反使嫉妒者得藉其口矣。子姑待之。”鲜伯叹曰:“子之高见,吾不及也!”

遂与狼潭同归。后人有诗议先轸黜狼潭之非。诗曰:

提戈斩将勇如贲,车右超升属主恩。

效力何辜遭黜逐?从来忠勇有冤吞!

再说先轸用其子先且居为先锋,栾盾、郤缺为左右队,狐射姑、狐鞠居为合后,发车四百乘,出绛都北门,望箕城进发。

两军相遇,各自安营停当。先轸唤集诸将授计曰:“箕城有一地名曰大谷,谷中宽衍,正乃车战之地。其旁多树木,可以伏兵。栾郤二将,可分兵左右埋伏。待且居与翟兵交战,佯败引至谷中,伏兵齐起,翟主可擒也!二狐引兵接应,以防翟兵驰救。”诸将如计而行。先轸将大营移后十余里安营扎寨。

次早,两下结阵,翟主白部胡亲自索战。先且居略战数合,引车而退。白部胡引着百余骑,奋勇来追。被先且居诱入大谷,左右伏兵俱起。白部胡施逞精神,左一冲,右一突,胡骑百余,几乎折尽。晋兵亦多损伤。良久,白部胡杀出重围,众莫能御。

将至谷口,遇着一员大将,刺斜里飕的一箭,正中白部胡面门,白翻身落马,军士上前擒之。射箭者,乃新拜下军大夫郤缺也。

箭透脑后,白部胡登时身死。郤缺认得是翟主,割下首级献功。

时先轸在中营,闻知白部胡被获,举首向天连声曰:“晋侯有福!晋侯有福!”遂索纸笔,写表章一道,置于案上。不让诸将得知,竟与营中心腹数人,乘单车驰入翟阵。

却说白部胡之弟白暾,尚不知其兄之死,正欲引兵上前接应。忽见有单车驰到,认是诱敌之兵,白暾急提刀出迎。先轸横戈于肩,瞪目大喝一声,目眦尽裂,血流及面。白暾大惊,倒退数十步,见其无继,传令弓箭手围而射之。先轸奋起神威,往来驰骤,手杀头目三人,兵士二十余人,身上并无点伤。原来这些弓箭手,惧怕先轸之勇,箭未发,先自手软,箭发的自然没力了。又且先轸身披重铠,如何射得人去?先轸见射不能伤,自叹曰:“吾不杀敌,无以明吾勇;既知吾勇矣,多杀何为?吾将就死于此!”乃自解其甲以受箭,箭集如猥,轸身死而尸不僵仆。白暾欲断其首,见其怒目扬须,不异生时,心中大惧。有军土认得的,言:“此乃晋中军元帅先轸。”白暾乃率众罗拜,叹曰:“真神人也!”祝曰:“神许我归翟供养乎?

则仆!”尸僵立如故。乃改祝曰:“神莫非欲还晋国否?我当送回。”祝毕,尸遂仆于车上。要知如何送回晋国,且看下回分解。

(0)

相关推荐

  • 宣公·宣公二年 晋灵公亡“各自为政” 春秋混战

    [经]二年春王二月壬子,宋华元帅师及郑公子归生帅师,战于大棘.宋师败绩,获宋华元.秦师伐晋.夏,晋人.宋人.卫人.陈人侵郑.秋九月乙丑,晋赵盾弑其君夷皋.冬十月乙亥,天王崩.(周匡王,姬姓,名班.东周 ...

  • 春秋传奇:赵盾义释狐射姑,背秦转立晋灵公

    奇:赵盾义释狐射姑,背秦转立晋灵公 斯时,翟国有长人叫侨如,身长一丈五尺,称之谓长翟.力举千斤,铜头铁额,瓦砾不能伤害.翟主白暾用之为将,使之侵鲁.鲁文公派叔孙得臣率师拒之.时值冬月,冻雾漫天,大夫富 ...

  • 中国史上战争(12)秦晋殽函之战

    周襄王二十四年,公元前628年,四月郑文公卒,子穆公兰立.十二月,晋文公卒,子襄公立.秦留戍大夫杞子自郑使人告于秦穆公曰:"郑君使我掌管其北门之防卫,若潜师来袭,郑国可得也."秦穆 ...

  • 《趣话五千年》44回 晓利害文赢释降将 悔无礼先轸死沙场

    上文书说到, 倒霉蛋孟明视崤山大战亏的连裤衩都没了,让人家一勺烩了.打入木笼囚车押到了曲沃,也就是晋国首都.正好当时晋文公遗孀文嬴由于自己丈夫去世了也在曲沃守灵,得知秦国三将被缉拿后大吃一惊.为什么这 ...

  • 挨个数一下,隋唐演义评书中武功盖世的开隋九老是何等人物

    评书中的开隋九老,指伍建章.高颎 .杨林.贺若弼.鱼俱罗.邱瑞 .韩擒虎.定彦平 .杨素九人. 伍建章历史上无此人,也没有类似的原型,属于评书硬造的人物. 高颎,在隋文帝时代长期担任宰相,同时精通军事 ...

  • 东周列国志名言(124句)

    东周列国志名言(124句)

  • 读《东周列国志》,学古文,知历史,懂地理,通人性

    朋友聚会,一个家有中考生的朋友大倒苦水:孩子因为语文成绩低,以5分之差与省重点高中失之交臂.我们诧异:因为知道他一向重视孩子的教育,且不说当初花重金择校,就说2000元/节的一对一作文课就让我们咋舌- ...

  • 白描图谱:《东周列国人物绣像》(下)

    白描图谱:《东周列国人物绣像》(下)

  • 东周列国公室的界限在哪?无关血缘与权位,而在于执政卿大夫人心

    历史进入春秋后,就步入了古人常说的"诸侯相伐,礼崩乐坏"的东周乱世.这种天下大乱格局的根源所在,就在于中央集权因分封制而不断削弱,造成王权.君权不断下移:在这王权.君权不断下移的过 ...

  • 东周列国志4

    楚军颇有损折,退至皇浒下寨,取越椒箭视之,其长半倍于他箭,鹳翎为羽,豹齿为镞,锋利非常,左右传观,无不吐舌. 至夜,庄王自出巡营,闻营中军卒,三三五五相聚,都说:"斗令尹神箭可畏,难以取胜. ...

  • 东周列国志2

    一日,奚坐于堂上,乐工在庑下作乐,杜氏向府中人曰:"老妾颇知音律,愿引至庑,一听其声." 府中人引至庑下,言于乐工,问其所习,杜氏曰:"能琴亦能歌."乃以琴授之 ...

  • 东周列国志1

    东周列国志 冯梦龙(中国) 第一回 周宣王闻谣轻杀 杜大夫化厉鸣冤 词曰: 道德三皇五帝,功名夏后商周: 英雄五霸闹春秋,顷刻兴亡过手! 青史几行名姓,北郊无数荒丘: 前人田地后人收,说甚龙争虎斗. ...

  • 东周列国志内容简介

    <东周列国志>是一部描写我国东周历史的章回体长篇历史小说,比较全面地反映了东周五百多年间列国争霸称雄的事迹.全书以古代著名史籍<左传>.<国语>.<战国策&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