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陋的读后感与摘录

终于看完。上上周看到第二部分之后就停了一周,想想也没什么特别的原因,完全是因为读了三分之一才见到标题里的主人公,心情复杂。前天兴起又打开某豆阅读,很愉快的就看完了,可能因为大师和玛格丽特的部分比较多,人名也熟悉了,章节也不都很长吧。

总的来说故事挺流畅的,众人的结局也没什么意外的地方,唯一令我失落的是尾声里没有写阿尔奇,精明的餐厅主任。虽然算不上主角,但能细心辨认出来着何人,还能对事态有较为准确地预估,因该不会过的很差吧,但偷了两条干鱼肉可能就要另当别论了。

至于序言提到文中的种种内涵,我觉得这不正是文学作品所应有的吗?可能我不适合提前看序言或简介,剧透太多很影响我的心态。而且因为序言里一句“也是几十年后才滥觞于拉丁美洲的所谓魔幻现实主义式的”,匆匆一瞥只看到了魔幻现实主义和滥觞两个词,使得我一度把这本当作魔幻现实主义的开山鼻祖来读,有点硬着头皮的意味了。反倒是读完之后再看序言,对文章情节的回想更具深意。特别是前述这句话,让我意识到自己犯了一个多么可笑的错误。

插一个无关紧要的亲身经历。下晚课出来路遇几个汉语言的女生,正在及其八卦地讨论班里某某找了了新男友。一个女生说某某男友来陪某某上课,课上自己看《围城》,极投入极认真,手机都没看一眼。另一个女生拖着长调、以一种极其嘲讽的语气说:“《围城》?!大一的吧?!!”听罢,我只能默默感叹不懂来自文学系的嘲讽。

翻译还算流畅,感觉后半部分的略胜一筹。法语音译成俄语再音译成中文真的非常奇特。印象最深的是“柏辽兹”译为“伯尔利奥滋”和merci译为“梅尔西”。当然也有些句子读起来很拗口,使我一度怀疑是不是两个人的合译。

始终不明白为什么是《大师与玛格丽特》这样一个书名,用众多主角中的两位之名作为书名。感觉有点偏。可能因为这是作者想要赞颂的部分?但总体感觉还不错。对我来说算是对撒旦的另一种解读吧。

最近一段时间,无论是看电影还是看书看剧,都很难有“同感”,很少被直击心灵。《化身博士》是个例外。这挺让我难受的,分不清是作品本身不够打动人,还是自己太麻木。

要说这书讲了什么道理、给予怎样的警醒,我还真说不出来。但无说教的书不见得不值得夸赞,比如其中有些修辞我还是蛮喜欢的。

“秋夜的黑暗就要压破玻璃窗涌进屋里来,我会在这墨水似的黑暗中被呛死。”

“玛格丽特又一纵身,大片屋顶完全没入地下,冒出了一泓电灯光摇曳不停的火湖。这火湖突然竖立起来,移到她头顶上,月亮从脚下一闪而过。”

“轻浪般的暖气从壁炉中涌出,驱散潮湿,带着芳香充满了整个房间。”

“月光路上沸腾起来。一条月光河流从中奔涌而出,并向四方漫溢。”

“月亮开始疯狂,把一股股流光朝伊万直泻下来,光芒四散飞溅,房间里犹如洪水泛滥。那汹涌的月光不断上涨,渐渐淹没了伊万的床铺。”

有趣。这些会让我不自觉地想起《时间与河流》的作者,尽管我对他的认识只停留在《天才捕手》。

“他躺在那儿,听着咚咚的心跳,仿佛那颗心不只在胸膛里,也跳到了脑袋和耳朵里。”

生动。经常会体验到的感受,被这样直白又形象的写出来,感觉亲切又欣喜。就像《历史系男生》里Hector对Posner说的那段话。

“帽子突然喵呜一声,变成一只黑猫崽,蹿回到他头上,四爪紧紧抠住了他的秃顶。”

读完这句我吸了口气揉了揉自己的头顶,感觉好痛。

还有一些鸡汤式的短句:

人间之最大不幸莫过于丧失理智。

可悲的倒不是那些话本身,而是那些话里面包含着的真实。

他丝毫不能改变自己,所能者唯有忘却而已。

只要从灯下抬头望望天空,就知道今夜一去不复返了。

他发觉自己无人过问,孤独无援,终于下定决心从床上爬起来,不管这需要他付出何等非人的努力。

任何时候对任何东西都不要害怕。害怕是不明智的。

人类最大的毛病之一就是怯懦。

「我说过多少次了,你们的主要错误在于低估了人类眼睛的意义。要知道,舌头能掩盖真情,眼睛却绝对不能!别人突然向您提出问题,您能不打哆嗦马上控制住自己,您知道用什么话来掩盖真情,而且说得振振有词,连脸皮都不皱一下。可是,唉!真情已经被别人的问题触动,霎时间它从内心深处跳到了眼睛里,一切都完了。真情被发现,您也就露馅儿了!」

「反正你们这些人都让我讨厌了,说不出有多么讨厌!跟你们告别是我的福气!你们统统见鬼去吧!」

最后还有两句普通但吸引我的细节比喻:

只有一棵病恹恹的无花果树,抓住一块老天不要的旱土,在崖缝中苟延残喘。

……从带着水珠的淡红色鲑鱼肥肉上剥下它那蛇皮似的银光闪闪的鱼皮。

当然不排除还有因眼花困倦而被我遗漏的细节。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