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子用苹果手机被怒骂卖国贼:没有边界感的人,不是蠢就是坏
最近《奇葩说》有个辩题很好玩:
“室友总是不经同意用我的东西,该不该跟ta撕破脸?”
辩手席瑞的论点非常引人深思:
人与人相处,应该挑明自己的边界,因为别人没有理解我们的义务;
所以我们只有把自己变得更好理解,让别人直观看到我们的态度,尊重我们的想法,彼此调整到一个合适的距离,才会相处不厌。
总括一下就是:
人与人交往,是需要界限感的。
什么叫界限感?
界限感就是保护自我的篱笆,对关系不同的人,篱笆的范围可以不同;但无论如何,你都不能破坏或者越过它。
那些你生活中遇到很讨厌的人,多数是界限感为零的情商低能;别人一忍再忍,他得寸进尺海阔天空。
你别说,这种人还真不少。
比如说,爱管闲事的人。
前几天有个新闻。一位女孩在坐公交车时,对面的大叔突然当众开骂:
你是不是中国人?为什么还要买苹果手机?
女孩反驳,我用什么手机跟你有什么关系?
然而那个大叔不依不饶,等女孩下车还一路尾随,追着她骂卖国贼。
幸好女孩转到拐角摆脱了他,不然还不知道他要干出啥来。
咱们就先不说用苹果手机跟不爱国有什么关系了。
就说别人用什么手机,跟你有什么关系?
别人没犯法没捣乱公众场所,哪怕用苹果全家桶你都管不着。
别以为这是正义感,这就是闲得慌。
再比如,那些开玩笑没有分寸的人。
有位读者就跟我吐槽过她的同事。
有一次在饭堂吃饭,刚好她没吃早饭,就多要了点饭菜。
结果一个不熟的男同事说:“呦,都胖成那样了,还吃那么多,难怪没男朋友。”
她刚想发作,男同事又说:哎呀,我就开个玩笑,不要这么小肚鸡肠嘛。
这顿饭,再饿也吃不下了。
这种人可怕之处在于,你说他过分了,他还觉得你太小气。
进可攻退可守,真的厉害了。
再就是,过度窥探别人隐私的人。
比如过年回家要面对的那群七大姑八大姨。
一上饭桌,他们就要问你工资收入,结婚生子,买车买房等等问题。
你找不到一个跟他们相干的理由,而他们却乐此不疲。
你要是不搭理吧,父母可能还会说上一句:
“怎么越大越不懂事,亲戚们也是关心你。”
你要是搭理吧,好了,你的个人状况就成了饭桌下酒菜,能被讨论一晚上。
接着还要和各路隔壁家孩子对比,以突出你的不中用,和回家考公务员的重要性。
讲真,这不叫关心,这是消费隐私。
你要议论别人,请回到家,关上门锁好窗,跟自家人讨论去。
在公众场合对一个人评头论足,哪怕沾点血缘关系,也是没分寸没礼貌。
说到这里,大家一定能联想起一些平时让你不舒服的人:
悄悄站在你背后看你玩手机的;
拿你手机相册乱翻的;
强行给你安利自己爱豆的……
事实上你遇到大多数讨厌鬼,都可以归结成一个毛病:
没有界限感。
因为没有界限感,所以不知道开玩笑的分寸在哪里;
因为没有界限感,所以把陌生人当自家人来管教;
因为没有界限感,所以缺乏同理心和共情能力,处处让人难堪。
缺乏界限感是一种性格缺陷。他们难以感受到他人的难处和尴尬,也感知不到人际交往中让彼此舒服的界限在哪里。
他们做所有事情的动机,都是基于做这件事、说这句话我自己爽不爽。至于别人爽不爽,会不会影响到别人,他们脑子里根本没有这个概念。
这种人无论在哪,都不会受欢迎。
所以说。
拿捏好与人相处的界限感,其实是一种大智慧。
人与人相处,是一件很微妙的事情。
叔本华说,人,就像寒冬里的刺猬,靠得太近会痛,离得太远会冷。
界限感是人际关系里的通用法则,可不仅仅局限于陌生人。
爱情也好,亲情也罢,友情亦然。
亲密关系里的“越界”行为,实际上带给我们的伤害更大。因为它们都带着“为你好”的名义,而更加肆无忌惮。
曾看到一则新闻。
杭州临安的姑娘小兰,经过一年的复读,依然没有被某传媒大学的表演专业录取。
当她得知自己落榜的原因以后,大为愤怒。原来,她的闺蜜小柯,自作主张地修改了小兰的高考志愿,导致她与心仪的大学失之交臂。
面对警察的审问,小柯特别委屈地说:
“我这都是为她好呀,以她的能力上这个大学真的太可惜了,我希望她这次录取不了再复读一年,可以上更好的大学。”
这种方式来“为她好”,真的太无语。
前段时间看到一篇文章,也讲了一个相似的案例。
文章说,孩子是重点高中“尖子班”的学生,成绩优异,一直居于全班前三。
高考成绩出来之后,孩子填的是南京大学。
但学医的母亲固执地认为学医才是最好的出路,儿子必须报中国医科大学。
所以无视儿子的强烈反对,执意将儿子的志愿改成了中国医科大学。
结果孩子的分数比南京大学的高,却被母亲改掉了,而上医科大的分数又不够。
更无奈的是,“非中国医科大不读”的母亲,只给孩子填了一个志愿,且不同意调剂。
最后的结果是,尽管孩子考了高分,却不得不接受高分落榜,重新复读一年的现实。
自作主张,越界而不自知,从来就是我们在亲密关系中纠缠的困境。
放到日常生活中也不少见:
比如父母常常不打招呼,就随意出入你的房间;
男朋友趁你洗澡时,偷偷翻你的聊天记录;
朋友把你的糗事当笑料,在饭桌上大谈特谈。
你觉得不舒服,却不好开口:毕竟都是自己的父母/朋友/爱人呀。
但我要告诉你:再亲密的关系,也不能没有界限;面对再亲密的人,也要捍卫自己的边界。
还记得开头那个辩题吗:
“室友总是不经同意用我的东西,该不该跟ta撕破脸?”
辩手席瑞的主张是:该撕就撕。
捍卫自己的边界,不是在破坏关系;相反,是让关系更加长远牢固。
所以当你感觉到被冒犯时,一定要学会说“不”。
拒绝是一种保护,保护的正是你界限以内的安全地带。
一段成熟的关系,一定是彼此守护各自的独立空间,考虑对方的情绪和感受,尊重对方的想法和意愿,不过分干预、不强加于人。
请记住这句话:好的关系,都自带界限感的。
你能读懂,就能处理好人际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