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伦三岛掠影(6)
王云飞
第六篇 爱尔兰(下)
英伦三岛之旅的第四阶段在爱尔兰共和国,三天半的游览安排。本篇简述后两天游览的莫赫悬崖、巴伦景区喀斯特景观,以及都柏林利菲河畔风光。
第10天,5/27,周日,早上多云,上午转晴
上午,游览欧洲最高悬崖—莫赫悬崖。下午,游览巴伦风景区,观看喀斯特景观。晚上,回到利莫瑞克,住宿于 Castletroy Park Hotel。
1、太阳跟着于团走
今天还是老规矩,上午九点钟出发。行车一小时后,到达莫赫悬崖,笔者问韩导,纪录破了吗?韩导笑曰,纪录破了。原来,韩导在接团的第一天就告示大家:“各位请把雨伞带在身边,天天都要带,因为这里是英国。”谁知第二天起却是连续晴天,期间只有在苏格兰游览因弗内斯和尼斯湖的那天是阴雨。韩导看着灿烂阳光“叫苦”道:“英国一年的晴天也就三十多天,这次将今年的'指标’用了这么多,后面的团就够呛了”,接着他就英国的天气特点举了个例子,“前一段时间,我父母在这里住了三个月,只有三个晴天”。到爱尔兰岛后,继续天天晴,大家就问韩导,这次打破你带团的晴天纪录了吧。韩导说破不破纪录要到莫泰悬崖看。笔者记住了这句话,今天要到莫赫悬崖,因此早上起床后第一件事就是拉开窗帘看天气,多云,没有阳光,心想韩导到底是经验丰富,不说料事如神吧,也是“一言成谶”。可是,出发时就有旅友宣告“最新天气预报:今天十点钟转晴”(看来惦记此事的不光我一人),果然十点过后,太阳又出来了,真是好运来了推也推不掉。韩导连呼看不懂,纪录自然是破了。我说,其实很好懂,我们的团长姓什么?干勾于呀!首先是干,天气就干,其次是勾,把太阳勾着走。所以这几天,早上阴,九、十点钟后转晴,差不多成了常态,太阳跟着于团走嘛,车子一动,太阳公公就跟了上来,哈哈!于团长反应超快,立马“反击”:云飞呀,云都飞走了,哪还有雨啊,哈哈哈哈!
2、莫赫悬崖
言归正传,今天游览的莫赫悬崖(Cliffs of Moher)是爱尔兰最热门的自然景观旅游胜地,以欧洲最高悬崖而名闻天下。它位于爱尔兰克莱尔郡,地处爱尔兰岛中西部的边缘,面向浩瀚无际的大西洋,沿着西海岸延伸8千多米,以200多米高的绝壁断崖、刀削斧劈般的陡峭奇险而著称。莫赫悬崖也是爱尔兰最重要的海鸟栖息地,每年有超过30000只海鸟在那里繁殖后代,同时悬崖上还生长着许多珍稀植物品种。
莫赫悬崖的观景区域分为6个部分:游客中心、主观景台、南观景台、北观景台、奥布瑞恩塔、悬崖最高点。将这些部分全部走一遍约需1小时10分钟,加上观景、拍照的时间,全程至少要2小时。我们的游览时间在2个半小时左右。
我们的大巴停在景区停车场,周边是绵延起伏的坡地,覆盖着密密的绿草,一望无际。走出停车场,进入景区大门,步行约5分钟,到达景区的游客中心。游客中心建在山坡里,屋顶是草坡,与周边环境浑然一体。走进游客中心,可以看到偌大的穹顶洞室里,有售票处、展览部、纪念品部等,陈列着琳琅满目的图片、模型等展品和各式各样的纪念品。在游客中心里,还有两部采用计算机虚拟现实技术拍摄的短片,在左边坡道上播放的《岩脊体验》,片长5分钟,让游客可以鸟瞰悬崖全景,观看海平面以上和以下的崖面生物;在穹顶上播放的《克莱尔之旅》,片长10分钟,演绎了对克莱尔郡许多著名景观的空中巡礼。
从游客中心出来,离得最近的是悬崖主观景台,步行3分钟即到。主观景台位于莫赫悬崖的中央部位,向左可以观看莫赫的南部悬崖,向右可以观看莫赫的北部悬崖和布莱恩塔,可谓左右逢源。在这里不由要问,悬崖是如何形成的?大约在三亿两千万年前的“上石炭纪”时期,这里是一条大河(香浓河)的入海口,河水夹泥带沙流下来,在这片区域沉积,最终形成了大片岩石,伴之以地壳变动和大西洋惊涛骇浪经年累月的冲击,大自然创作了令人叹为观止的杰作。
在主观景台看北部悬崖。
在主观景台看南部悬崖。
主观景台是悬崖观景的第一站,接着是先去南观景台,还是先去北观景台?我看了看太阳照射的情况,此刻还是上午,阳光照着北部悬崖,那就先去南观景台看北部悬崖,等到下午去北观景台时,阳光变向,看南部悬崖较好。而且,北部景点内容多一些,时间较长,后去的话,万一时间不够,有舍弃、压缩的余地。
在南观景台,首先欣赏的是北部悬崖、悬崖下的海鸟栖息地,以及海中的海蚀柱。可惜今天海鸟不多。
南观景台很长,沿着悬崖边伸展近千米,不仅可以看远处的北部悬崖,还可以看近处的南部悬崖。这里的悬崖如同斧劈剑凿一般,笔直高高地矗立在大洋边,最高处距海平面200多米。这里虽然没有艳丽的花木,也没有柔软的沙滩,有的只是嶙峋岩壁、黑色崖面,但是在柔和的阳光下,斑驳的崖石皲裂披着茸茸的绿草植被,刚直而不冷峻,沧桑而又俏丽,尽显大自然造化之魅。
站在峭壁顶上,犹如站在一个史前巨人的肩膀上,就是弹跳似乎也比平地上高得多了,难不成此处的地心引力小了?
南观景台的路不宽,部分路段很窄,甚至贴着悬崖边,行走必须十分小心,不要赶路。但是去北观景台的路就好走多了,大部分是宽宽的台阶路。在北观景台上看南部悬崖,险峻笔直的悬崖断壁鳞次栉比,一层一层地排列着,仿佛是一部部千古巨书,记述着自然与岁月的鬼斧神工。这些悬崖正对的海域里有一块名为“女巫头”(Hag's Head)的礁石,礁石上原先有一座名为 Mothar 的海角堡垒,悬崖也就跟着被命名为“Moher”(莫赫)。虽然,Mothar 海角堡垒在拿破仑战争期间因为要在此兴建信号塔而被摧毁,但是悬崖的名称 Moher 延续至今。
自北部观景台,继续往斜坡上走,就可到达奥布莱恩塔(O'Brien Tower)。这是一座圆柱体的古塔,耸立在北观景台与莫赫悬崖最高点之间的岬角上,就像一个守卫悬崖的骑士。此塔是当地农场主科尼利厄斯·奥布瑞恩在1835年初建,后来在1970年和2008年两次重建,都是为了向游客提供一个观景制高点。登塔观景需另行购票,毕竟这是悬崖的最佳观景点。
看过奥布莱恩塔,继续往东北方向上坡,就可到达莫赫悬崖的最高点,海拔214米。在这里看到的是莫赫的东北悬崖,它不像南部悬崖、北部悬崖那样层次迭起,而是向里凹进,形成了一个海湾。海湾的遮风避浪,吸引了大批海鸟聚集于此。在悬崖顶上往海湾里望去,星星点点的鸟群一片又一片,这番景象在其他几个观景台都没有见到。
从悬崖最高点下来后回到游客中心,就在中心门前的小广场上挑了一张露天木桌,坐下来解决午餐问题。因为景区里集体就餐不方便,一是没中餐,二是费时间,因此今天的午餐自行解决,这也是此次旅游中唯一的一次不统一供餐。我的午餐解决方案是采用旅友小英的创意,早上泡一碗方便面,倒掉汤水后用食品袋装着,中午用调料拌一下。于是一面享用美味拌面,一面欣赏朋友们在悬崖标志牌边上的造型,爽!
旅游看风景常有“不识庐山真面面,只缘身在此山中”的遗憾,尤其是莫赫悬崖之类的山川巨景,看得再多,往往也只是时间、体力、视野所及的几个局部而已。弥补的方法之一是看看优秀摄影作品,特别是航拍的。以下就是从网上选取的几幅照片,它们给我的体会是,怪不得有一长串的世界著名影片都在莫赫悬崖取外景,比如《哈利·波特与混血王子》、《瑞安的女儿》、《麦金托什男人》,等等等等。
3、巴伦的喀斯特景观
今天的第二个旅游景点是巴伦风景区(The Burren),位于爱尔兰克莱尔郡,地处戈尔韦和利莫瑞克这两个城市之间,和莫赫悬崖同属于“巴伦和莫赫悬崖国家公园”。巴伦景区的地质构造是石灰岩丘陵,有着幽静的山谷和蜿蜒的河流,有独特的野生动植物,还有丰富的历史和考古遗址,例如比埃及金字塔还要古老的石墓、石碑,以及环形石炮台等。相比这些,巴伦风景区更为著名的是它的石灰岩喀斯特地景,我们今天看的就是此景。
我们自莫赫悬崖行车50分钟,到达巴伦景区,只见现场是布满大大小小白色、淡灰色石头的大片石滩地。这些石头奇形怪状,有七翘八裂的岩面、波纹交迭的层理,深浅不一的裂隙、深凹见底的洞孔,其四周角部或端部则大多是圆角的、曲面的或者钝角的。这些石头往往连成长条的石沟,以及石沟之间的石鼓、石墩。这些都是石灰岩喀斯特的特征,即可溶性石灰岩遭受水的强烈溶蚀,和水流的冲蚀、潜蚀和崩塌等作用下形成的地质地貌。
喀斯特地貌可分为地下喀斯特和地表喀斯特。地下喀斯特称为溶洞,是地下水沿着可溶性岩石的层面、节理或断层进行溶蚀和侵蚀而形成的地下孔道。地表喀斯特较常见的有溶沟、石林、峰丛、峰林、孤峰、溶斗、落水洞等多种。巴伦景区的石灰岩喀斯特,属于溶沟型的裸露性喀斯特,面积之大堪称奇特。笔者以前在新疆等地见过同类的喀斯特,面积小得多,远不如此地壮观。
石滩里有一条古河道,河岸和河床里遍布喀斯特石灰岩,朋友们纷纷在河岸边留影,让影像带回这奇妙景观。
硕大的孤石也是这里一景,其来历也许更耐人寻味。
如果说孤石还可以理解的话,那么由几块石块、石板搭成的石屋是如何形成的,就更令人费解了。
巴伦风景区游览了1小时10分钟,然后花了1个半小时回到利莫瑞克,结束了今天的旅游。
第11天,5/28,周一,上午多云转晴,下午晴
今天的行程主要是从爱尔兰回到英国。上午,从利莫瑞克行车到都柏林。中午,利用午餐休息时间,观看都柏林利菲河畔风光。下午结束爱尔兰之旅,自都柏林再渡爱尔兰海,到达威尔士的霍利黑德港,然后坐车到英格兰的利物浦。晚上,住宿于 Mercure Hotel Liverpool。
1、都柏林利菲河畔
上午9:00发车,9:48太阳又出来了。行车2个多小时,从爱尔兰西海岸,回到东海岸,11:00到达都柏林。利用午餐的时间,在都柏林的利菲河畔漫游。静静流淌的利菲河(Liffey River)是都柏林的命脉,见证了这座城市的历史岁月,它发源于威克洛山区,全长80公里,从西向东流过都柏林,将城区分为南北两部分。我们游览过的凤凰公园在利菲河的北岸西面,菲兹威廉姆广场、梅林广场以及圣三一学院在利菲河南岸的城市中心地带。
利菲河两岸风景秀丽,河面上有许多水鸟,啾啾啾的鸟叫声和噗啦噗啦的振翅声不绝于耳。
利菲河上有许多桥梁,将都柏林的南北两岸连接在一起,其中最有名的是半便士桥(Ha’penny Bridge)。此桥是一座造型优美的人行桥,建成开放于1816年,当时过桥要交纳半便士的过桥费,所以名为“半便士桥”。 半便士桥被视为都柏林的标志,曾经是利菲河上唯一的一座人行桥,直到2000年利菲河上建成千禧桥后,才不再唯一。
利菲河南岸的一条商业小街,行人不多,街面干净,环境很清静。总的来说,爱尔兰的城镇比英国城镇干净一些。
半便士桥东面有一座大桥,名为奥康奈尔大桥(O'Connell Bridge),这座大桥很有意思,桥的宽度大于长度。奥康奈尔大桥的北面,连接着都柏林最繁华的奥康奈尔大街(O'Connell Street)。我们今天的午餐餐馆就在利菲河北岸,奥康奈尔大街的拐角处。
奥康奈尔大街长度为600米,南端宽度为49米,北端宽46米,据称是欧洲最宽的林荫大道。大街初建于18世纪,经过200多年的建设,已经成为都柏林的“第一大道”。大街两边有许多都伯林的标志性建筑和历史古迹,分布着许多石墙铜顶的新古典主义式商业建筑,吸引着大量顾客和游客。大街上人流熙熙,车流攘攘。大街中间有有轨电车行驶,还有一条步行道,一派繁荣景象。
奥康奈尔大街还是爱尔兰的历史政治象征,大街的名字就取自爱尔兰民族主义运动的主要代表、“解放者”丹尼尔·奥康奈尔(Daniel O'Connell,1775-1847)。大街中央的步行道上有许多爱尔兰政治历史人物的雕像,最南端的就是“解放者”丹尼尔·奥康奈尔的雕像。由南向北,还有1848年起义领袖威廉·史密斯·奥勃良(William Smith O’Brien)、有民族主义思想的国会议员约翰·格雷爵士(Sir John Gray)、爱尔兰工会领袖詹姆斯·拉金(James Larkin)、爱尔兰民族主义政治家查尔斯·斯图尔特·帕内尔(Charles Stewart Parnell)等人的雕像。奥康奈尔大街上的每一栋历史建筑和每一座纪念碑和雕像都记录着爱尔兰动荡的近代史。
奥康奈尔大街的北端还矗立着一座都柏林的标志性构筑物,就像一根巨大的钢针直插天际,韩导称它为“定海神针”。不过,其正式名称为“都柏林尖塔”(Spire of Dublin),官方又称之为“光明纪念碑”(Monument of Light)。
都柏林尖塔高121.2米,以6段平均长度20米的塔身连接起来,基座直径为3米,顶部只有15厘米,就像是一个针头一般,为目前世界上最高的户外雕塑作品。远远望去,尖塔如定海神针一般直入云霄,充满着纯粹的力量与美丽。到了静寂的夜晚,尖塔底部打上灯光,塔身融入灿烂夜空,塔顶则变为明亮灯塔,在众多灯光的作用下,绚丽夺目,为都柏林最显著的地标。
值得一提的是,奥康奈尔大街上还有詹姆斯·乔伊斯(James Joyce,1882-1941)的雕像。乔伊斯是爱尔兰作家、诗人,二十世纪最伟大的作家之一,后现代文学的奠基者之一,其作品及“意识流”思想对世界文坛影响巨大。主要作品有短篇小说集《都柏林人》、自传体小说《一个青年艺术家的自画像》、长篇小说《尤利西斯》、《芬尼根的守灵夜》、诗集《室内乐》、剧本《流亡者》等。
2、再渡爱尔兰海
中午午餐后,12:55到都柏林港。我们乘坐的大巴因为空调器坏了,需要留在都柏林修理,因此这次渡海是自提行李,排队过关,寄行李,进候船楼。大家说这样也蛮好,体验一下自行坐船的过程。候船1个多小时,14:40开船。这次乘坐的轮船也是大船,但船舱是全封闭的,船舷没有观景甲板,大家就安坐在船舱里,聊天,零食,瞌睡,有的逛逛船上小超市,各得其所。
船行近3小时,17:25到威尔士的霍利黑德港(Holyhead)。提取行李下船,地接社另行安排的大巴在码头出口接我们。接着行车2个小时,到达英格兰的利物浦。
3、夕阳下的利物浦
利物浦是英国的第二大商港城市,我们今晚住宿在利物浦的市中心。虽然到达时已是19:55,但是太阳还未下山,难得住一次市中心,不逛逛街说不过去。于是住宿安顿后,便抓紧时间上街,在城区和港区逛了三刻钟,拍了一些照片。因为这里是英格兰,非本篇叙述对象,因此在此只晒照片,详情就留到下一篇去说了。
附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