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漫游东北欧(7)塔林老城

第七篇 塔林老城

东北欧之旅第六天的下午从爱沙尼亚的帕尔努到达塔林。塔林是爱沙尼亚的首都、最大城市、重要港口,也是爱沙尼亚的经济、文化、政治与交通中心。位于爱沙尼亚的西北部,波罗的海芬兰湾的南岸,面积158.3平方公里,人口约40万。

塔林虽然是波罗的海各国占地面积最小的首都城市,但自古以来就是连接东欧、北欧、南欧的交通要道,被誉为“欧洲的十字路口”,作为爱沙尼亚非常繁忙的商业港口,未曾进行大规模的工业化,因此其老城几乎一直保持原样,遍布从11到15世纪逐渐形成的石子街巷,15、16世纪汉萨同盟时期的城墙、塔楼、教堂、仓库、商会、民居,以及城堡等,是波罗的海和北欧地区唯一一座保留着中世纪面貌和格调的古城,也是迄今为止欧洲保留得最完好的中世纪风格城市之一,1997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塔林老城分为上城和下城两个区域。历史上,上城是上流社会、宗教阶层和封建权贵的聚集地,下城是商人和手工业者的居住地。我们在塔林步行漫游约3小时,在上城游览、观看了亚历山大.涅夫斯基教堂、国会大厦、丹麦国王花园、图姆比亚山观景台、塔林圣母主教座堂,以及长腿街等街巷,在下城游览、观看了市政厅广场、老城城墙、广场周边街巷、圣彼得和圣保罗教堂、圣尼古拉斯大教堂、维鲁城门等,第二天早上散步到下城东北口,观看了胖玛格丽特城堡、大海岸门、三姐妹屋、圣奥拉夫大教堂等景观。

1 塔林上城

塔林老城的西南部是一座石灰岩山丘,海拔50米,是全城的制高点,名为图姆比亚山,又名座堂山(山上有基督教、东正教的主教座堂各一座)。山上就是上城所在,山下则为下城。上城是全城的中心部分,当年是爱沙尼亚统治阶层和贵族的生活圈,如今是爱沙尼亚政府中枢所在地,也是塔林主要的历史纪念区和观光胜地之一,每日里都是游客济济,人流如织。

1.1 亚历山大.涅夫斯基大教堂

我们来到上城,首先参观位于上城南部的亚历山大.涅夫斯基大教堂。这是一座东正教的主教座堂,是塔林最大、最高、最雄伟壮丽的圆顶东正教堂,具有典型的俄罗斯风格,造型浑厚、庄重、饱满,5个“洋葱头”非常亮丽。教堂以13世纪俄罗斯人的领袖、诺夫哥罗德大公亚历山大.涅夫斯基命名。涅夫斯基曾在涅瓦河打败瑞典人被称为涅瓦河英雄,在冰上之战打败十字军立窝尼亚骑士团而名声大振,并且击退了欧洲的一系列侵略者,还以怀柔政策阻止蒙古征服者,保持了俄罗斯的统一。1547年被东正教追封为圣徒,1942年被苏联尊为民族英雄,2008年被俄罗斯民众评为“最伟大的俄罗斯人”。

教堂里不能拍照,我就在门口朝里拍了一张,然后入内参观。

该教堂由俄国沙皇兴建于1894年到1900年,全部建造费用由俄国承担,但是被许多爱沙尼亚人厌恶,认为其象征着俄罗斯的统治。1924年爱沙尼亚当局曾计划拆除这座教堂,后因拆除费用太高而没有实施。现在,这座大教堂可是旅游大卖点,参观人流不断,作为老城的标志性景观,再也不会被拆了,你看现在门楼搭着脚手架,正在维修呢。正面拍照避不开脚手架,只能绕到侧面再拍。

1.2 爱沙尼亚国会大厦

亚历山大.涅夫斯基大教堂正门的对面是爱沙尼亚国会大厦。这座建筑是著名的图姆比亚城堡的一部分,城堡建在图姆比亚山的石灰岩悬崖之上,高耸于老城的边缘。不过在我们这个位置只能看见其粉红色的巴洛克式立面,必须在其反面,也就是图姆比亚山的西、南面山脚下,才能欣赏图姆比亚城堡的正面雄姿,以及城堡上46米高的皮克.赫尔曼塔。城堡最初的历史可追溯到13世纪的丹麦统治时期,现在国会大厦这一部分是18世纪时俄罗斯叶卡捷琳娜大帝所建。据介绍,爱沙尼亚总统办公室也在国会大厦里。

1.3 丹麦国王花园

看过大教堂和国会大厦后,我们向东顺着一条小路,来到老城西南城墙边,灰色的砖石城墙上有多个塔楼,和我们此前在立陶宛和拉脱维亚见过的一样,都是圆柱体塔身配红色圆锥顶,也许算是波罗的海风格吧。

穿过城门,是一个开放式花园,名为丹麦国王花园。相传,1219年,在丹麦攻打爱沙尼亚的一场关键战役中,丹麦军队渐渐不支勇猛的爱沙尼亚军队。危急时刻,神奇的一幕发生了,天空云层突然裂开,飘下一面绣着白色十字架的红旗,并有一个声音响起:“抓住这面旗帜就是胜利!”丹麦将士认为这是上天给与他们力量的象征,大受鼓舞,越战越勇,终于反败为胜,此后丹麦国王逐步占领塔林及爱沙尼亚北部地区,统治了一个多世纪。这里曾经是当时丹麦国王军队的驻地,因此得名“丹麦国王花园”。那面从天而降的神奇旗帜,从此成了丹麦的国旗,并被认为是“世界上第一面国旗”,对很多国家特别是北欧国家的国旗设计有很大影响。如今每年夏天,都在此举行丹麦国旗日“丹尼布洛节”的庆祝活动(此事表明爱沙尼亚人对古代的侵略者、征服者丹麦并无恨意,从塔林之名的原意“丹麦的城堡”来看,也是如此。也难怪,爱沙尼亚虽然在地理上处于东欧北部,但是在语言、宗教、风俗等方面更接近北欧,所以也有将其归为北欧国家的)。

丹麦国王花园里有4件奇特的铜雕作品,4位戴着披头尖帽、穿着长袍的修士, 分别站在城门上、庭院里、大树下,奇特的是披头帽里没有人头,很是诡异。据说是丹麦国王下令雕刻的,不知是否用于镇邪?

丹麦国王花园位于老城墙和下城之间的斜坡上,站在斜坡的围墙边上,可以看到下城的风景,欣赏下城的圣尼古拉斯教堂,以及远处市政厅的塔楼。

1.4 少女塔和厨房塔

在丹麦国王花园里,看到城墙上有一个方形的塔楼,名为少女塔,和老城墙一起始建于14世纪下半叶(不过其大幅的玻璃窗不像是那时的风格)。据说,少女塔名字的由来是因为中世纪此塔曾用于关押妓女,当地人就给起了一个极具讽刺意味的名字。少女塔如今开设了咖啡馆,其塔顶可以饱览塔林老城的风景,早晨五六点钟时还能看见美丽的日出。

少女塔左邻(南面)有一座圆形炮楼叫“厨房塔”,建于15世纪70年代,高38米,是塔林老城防御工事的组成部分。中世纪时,站在塔楼上的卫兵说可以看到下方邻近房屋的厨房,就称此塔为“厨房塔”。如今厨房塔是塔林的防御博物馆,展示塔林老城城墙、炮楼的发展沿革,以及古代兵器,还有关于犯罪刑罚的展览。

1.5 图姆比亚山观景台

丹麦国王花园还是上城与下城之间的两个出入口之一,沿着城门外城墙向北,可以通过“短腿街”下山,进入下城。我们此刻还要继续游览上城,不去下城,因此回进城门,右拐,沿着皮斯科皮街继续上山,经过基利库广场,到达图姆比亚山的观景台。图姆比亚山是老城的制高点,有多个观景台可以俯瞰整个老城和塔林城区。我们先到东面的库图莎观景台,这里紧邻老城的下城区,整个下城尽收眼底,可以看到整个城市沉浸在绿色树海里,各色房屋、塔楼、城墙星罗棋布,教堂尖塔齐向蓝天,还可以看到远处新城的高楼大厦,极目处一直延伸到海边,乃至海天一线。蓝天下的塔林城,美不胜收。

图姆比亚山北面的帕特库里观景台,视角更广,可以由近及远,远眺整个塔林城,以及天边的波罗的海。

1.6 塔林圣母主教座堂

从观景台下来后,在上城里走街串巷,看店观铺,尽览中世纪的建筑、童话般的街景,感受精致的文化氛围。

在上城的中心地带有一座圣玛丽亚教堂,是当地基督新教路德宗的主教座堂,又名塔林圣母主教座堂,建成于1233年,后经多次翻修和重建,形成多种建筑风格的混合,有着巴洛克式的塔顶。历史上它曾是爱沙尼亚的德国贵族上流社会的教堂,厅堂里满是17至20世纪贵族盾徽,以及13至18世纪的墓碑,是多位名人的归葬地。这座光芒四射的中世纪教堂还有一个名称“圆顶教堂”(Dome Church),但它根本就没有圆顶。回想起里加老城的托姆斯基大教堂也有“圆顶教堂”的名号,也是没有圆顶的,奇怪不?不知缘源何在!

1.7 长腿街

走过圣玛丽亚教堂,上城的游览就结束了,我们通过“长腿街”到下城去。古时候贵族们选择生活在上城,主要是为了安全。因为上城区与下城区之间只有两条路相连,分别是长腿街(Pikk Jalg)和短腿街(Luhike Jalg)。两条街都各有一个塔门,当塔门关上后,上城与下城之间的交通就隔断了,贵族们在山上就安全无虞了。

从图姆比亚出发,长腿街和短腿街的起点几乎是在同一位置,前者在丹麦国王花园城门以东,后者在以西。长腿街较宽较长,适合车辆行驶,而短腿街又窄又陡,只能供行人通行。我们沿着长腿街的斜坡一路向下,粗糙的鹅卵石路面,粗粝的灰石砖墙面,200多米长的小街充满粗犷和原始,街道两边的建筑也是原生态的。

长腿街的标志就是一只长靴,简单而又直接。

沿途有三三两两的画家在作画、售画,墙上挂着一排排的素描、水彩、油画作品。还有街头艺人在表演,神态专注,

在长腿街尽头,穿过上下城之间的塔门,我们就进入了繁华的下城区。人类自形成阶级社会以来,阶级间的斗争始终是客观存在的,此地也不例外,历史上上城与下城之间的关系并不融洽,经常会发生各种冲突,到了夜间这道塔门一定是紧闭的,因此被称为“世仇之墙”。

2 塔林下城

塔林老城的下城围绕着图姆比亚山的东、北两面,面积比上城大了几倍,以前是中产阶级、商人以及手工业者的居住区域,现在是塔林的主要旅游观光地。

2.1 市政厅广场

我们走出长腿街,经过富利梅荷街来到位于下城区中心的市政厅广场,又名拉科雅广场。市政厅广场就是下城区的社交中心,是塔林最热闹的场所。自11世纪以来,市政厅广场曾经作为市场、商品展示场及庆典集会场所,市民游行、骑士比武、射箭比赛,都在广场上举行。如今,这里成了游客的集中地,广场四周色彩鲜明的中世纪建筑整齐排列,在阳光下亮丽非凡。

你看,连马车、马车夫也都是中世纪的打扮,有时间不妨坐一坐,在古城里兜一兜。

广场四周都是露天的餐厅及啤酒屋,几乎从中午开始就高朋满座,热闹非凡。广场四周还有许多特色小吃摊、纪念品摊、鲜花摊,摆摊的不乏师哥、美女,养眼。

2.2 塔林市政厅

市政厅广场的南边有一幢建于14世纪早期的塔林市政厅,这是一座哥特式建筑,有一个64米高的八面棱体的高耸钟塔,耗时30年才建成。传说古时候,这里每年春天都要举行射箭比赛,看谁能把高杆上的木鹦鹉射下来,只有贵族才能参加。有一年,所有参赛选手都没能射中目标,人群中有个叫托马斯的小男孩却射中了,但他是穷人家的孩子,赢得比赛反而为他惹来麻烦。为了躲避贵族的迫害,他参了军,并在战争中尽显英雄本色,因战功晋升为真正的贵族,去世后更被视为城市的守护神。1530年,市政当局在塔楼顶的风向标上设置托马斯手执长矛的雕像,称之为“老托马斯”。市政厅的顶楼还是俯瞰全城风景的好地方,游客可以购票登楼。

2.3 广场周边街景

市政厅广场又是老城的交通中心,是个八叉路口,可通往下城区的各个小街巷:药店街、鞋匠街、金饰街等等,四通八达。我们的团队在这里化整为零,自由活动,逛街的逛街,兜商店的兜商店。笔者和几位朋友结伴而行,先看街景,再登城墙,还去看了圣彼得和圣保罗教堂,以及圣尼古拉斯大教堂。

市政厅广场周边各条街的小巷子,幽静典雅,不少庭院开设了咖啡厅、酒吧、餐厅,布置得绿藤蔓延、花团簇锦,很有一种迷人的小资情调。

逛街时注意到,这里无论是广场、大街,还是小巷里,游客模样的大多是高鼻子洋人,很少见到中国人,基本上也很少见亚洲人。回顾波罗的海三国这一路行来,在南面的立陶宛遇见一些中国游客,在中间的拉脱维亚见到的就要少一些,在北面的爱沙尼亚就更少见到我们的同胞了,当然这只是笔者几天里的大概印象,也许说明不了什么。

2.4 古城墙

塔林不仅拥有保存完好的古建筑,还有古城墙。塔林的古城墙,自1265年开始修建,16世纪达到鼎盛,原城墙长达2.4公里,高达14-16米,厚达3-5米,其中包括46座塔楼。现存的古城墙绵延1.9公里,塔楼20座,城门2座。我们在傍晚时,来到下城东边的古城墙,沿着城墙边狭窄的石板路逛去。只见路边的建筑都是有着几百年历史的房屋,城墙下摆满了一长溜的服装和小商品摊位,虽然已是黄昏,摊位前的顾客还是络绎不绝。仿佛岁月倒流,将我们送到了古老欧洲的街巷集市。

塔林的古城墙有几段是开放参观的,当我们来到入口时已是下午5点钟,正是城楼关门谢客的时候,幸运的是管理人员很友好,为我们开了“末班车”。当我们买了3欧元一张的门票进入后,售票窗口就关闭了。

我们在古城墙上游览,看着斑驳凹凸的石砾墙面、粗糙不齐的木构板架,感受到几百年风雨岁月留下的沧桑。

这里的城墙厚约4米,高约15米,有两层。每一层朝着城外的壁上排列着方形的射击孔,城内一侧的通道和围护是木结构的,镶嵌在石墙上,粗糙而又简陋。城墙的顶层有屋顶盖着,就像碉堡一样,不设敞开的女儿墙和箭垛,看上去对守城者的防护较有利,但是攻城者如架起云梯登城,或者采取火攻,守方的抵挡和反击动作似乎难以施展。

城楼内景,就像碉堡一样,其实就是碉堡。

在城楼、城墙上看老城风景,市井街巷,教堂古建,城堡塔楼,历历在目,尽收眼下。

透过城楼窗口远眺,窗框就像画框,将视野所见构成一幅幅百年古城风景画,令人驻目不移。

2.5 圣彼得和圣保罗教堂

从古城墙下来后,回市政厅广场去,今天的晚餐预订在市政厅广场东面维鲁街上的“四季美”中餐厅。途中经过一个白墙院子,院里有个教堂。知道的朋友说这个教堂是很有名气的,于是留步、进院、参观、拍照,回家后上网查对,原来是圣彼得和圣保罗教堂。

2.6 圣尼古拉斯大教堂

离开圣彼得和圣保罗教堂,回到市政厅广场时,距晚餐时间还有十几分钟,赶快奔向广场西南,去看著名的圣尼古拉斯大教堂,其高耸入云的尖塔,在丹麦国王花园、图姆比亚观景台、古城墙上已是屡屡向我们亮相了,岂可错过!

圣尼古拉斯大教堂是塔林第二高的塔楼建筑,哥特式的中世纪教堂,供奉着航海者的保护神圣尼古拉斯。始建于13世纪,历经几个世纪,几经摧毁,最近一次重建是1984年,如今用作博物馆和音乐厅,主要展出爱沙尼亚艺术博物馆所收藏的中世纪艺术品,是其4个分馆之一;由于其音响效果非常棒,经常有大型音乐会在这里举办。

2.7 维鲁城门

今天是东北欧之旅在波罗的海三国的最后一个晚上,组团社上海中旅为我们的晚餐加菜上酒,大家举杯共贺此行第一阶段的圆满成功,也感谢小岳导游的热情服务。晚餐后顺着市政厅广场东面的维鲁街出城,观赏了今天的最后一个景点,老城东门-维鲁城门。维鲁城门是塔林老城的主要出入口之一,由两座圆塔组成,是老城城墙的一部分。这两座圆塔互相呼应,初建于1345-1355年,但如今只有小部分是原始结构,大部分是修复重建的。维鲁门是 Viru Gates 的音译,Viru 的意思是爱沙尼亚,似乎是源自芬兰语,因此维鲁门又名爱沙尼亚之门。

3 老城东北口

我们的下榻酒店在塔林老城东面的海港地区,第二天早上几位朋友一起去看港口。到了港口,觉得很一般,没有什么特色,倒是老城方向有一座尖塔在黎明的晨曦里很是抢眼,于是改道往西,朝老城方向走去。

没想到这一改将我们改到老城的东北口,还真是改对了,让我们看到了老城东北口的堡垒、城门,以及老城主要景观街之一的皮克大街,那个尖塔则是老城的主要标志性建筑之一的圣奥拉夫大教堂。这些都是昨天没有看到的,今天却歪打正着地补上了,真该额手庆幸啊!

3.1 胖玛格丽特城堡

首先是老城东北口的堡垒,名为胖玛格丽特城堡。塔林老城的城墙防御体系原有46个堡垒,现存20个,绝大部分是高高的塔楼,只有东北口的这个最特别,又矮又胖又厚实,故以胖字冠名,现在是塔林的海事博物馆。

3.2 大海岸门

其次是老城东北口的城门,名为大海岸门,位于胖玛格丽特城堡的旁边。塔林老城现存两个城门,一个是昨晚经过的维鲁城门,另一个就是大海岸门,是老城通往塔林港的主要出入口。大海岸门的造型很独特,右边带有伞状屋盖的细高门塔与左边的胖城堡相映成趣。这里还有一个浪漫的爱情故事。古时候,老城里住的都是达官贵人,住在城外的平民,白天可以进来,但晚上敲钟关城门时必须出去,否则会变成石头。一个叫玛格丽特的姑娘和一个小伙相爱了,他们都是平民,住处相隔很远,就相约每天在城里相见。有一天俩人太忘情了,忘记了时间,突然听见敲钟声,赶紧往外跑,可是来不及了,结果姑娘在这里变成了玛格丽特塔,小伙就在旁边变成了门塔,永远两厢厮守。

大海岸门的上方镶贴着一块白云石的浮雕,是塔林的纹章。

3.3 皮克大街

再次是从大海岸门通向市政厅广场的皮克大街。老城的下城区有两个景观中心,一个是市政厅广场,另一个就是皮克大街,又名“长街”,是下城著名历史建筑的集聚地,道路两旁有许多15世纪商人和贵族的房子,还有一些古老的教堂、行会和博物馆,堪称中世纪建筑博览街。因早上时间不多,我们只观看了大海岸门附近的圣奥拉夫大教堂、三姐妹屋,就打道回府了。

3.4 圣奥拉夫大教堂

圣奥拉夫大教堂建于13世纪,哥特式风格,原本高159米,建这样高的尖塔,目的是作为海洋路标,从塔林远处的海上就可看见这座商业城市。在1549年至1625年间,它是世界上最高的建筑,后毁于战火。如今的教堂是后来重建的,高约124米,是目前塔林老城的最高建筑,也是塔林的地标之一。教堂取名为奥拉夫,一种说法,教堂是为挪威国王奥拉夫二世建造的;另一种说法,教堂的建筑师也叫奥拉夫,他在教堂完工之际从塔顶上掉下来摔死了,人们为了纪念他而将教堂取了这个名字

据说当年克格勃在圣奥拉夫大教堂顶部安装了窃听器,窃听芬兰使馆的谈话。1991年苏联解体时克格勃匆忙撤离,很多窃听工具都没带走,至今仍在教堂顶层放置着。

3.5 三姐妹屋

三姐妹屋是三栋并排相连的房子,大约建于14世纪,是典型的中世纪民宅,古老而不起眼,与里加的“三兄弟屋”遥相呼应。现在是五星级酒店,古老的建筑结构配以复古的装饰风格,使其名闻遐迩,得到许多名人青睐。英国女王和日本天皇夫妇来访时就下榻在这座古老的酒店。

3.6 其他未看的著名建筑

至于大基尔特之屋、圣卡努提基尔特之屋、黑头兄弟会之屋,以及圣灵教堂、前苏联时期克格勃监狱等就来不及看了,且从网上找些照片弥补一下吧。

大基尔特之屋(Great Guild)建造于1410年。基尔特是起源于中世纪的一种商业行会组织。塔林最早的基尔特大约是1325年成立的,只有城中最富有、最受尊重的居民才可以成为大基尔特的成员。当年塔林的政府官员和议员大多是由大基尔特的成员选举出来的,这幢建筑在当年的影响力可想而知。现在这里是爱沙尼亚历史博物馆。

圣卡努提基尔特之屋(St. Canutus Guild Hall),改建于19世纪60年代,立面上有两尊黑色的塑像,右边手持圣经的是马丁路德,左边持剑的是丹麦国王圣卡努提。这是当年德国工匠的基尔特,成员包括有金匠、鞋匠、面包师等等。

黑头兄弟会之屋,改建于1597年,具有荷兰文艺复兴时期风格。大楼的入口非常引人注目,建于1640年。当年这里的黑头兄弟会与拉脱维亚里加的同系一门(可参阅《金秋漫游东北欧(5)》4 黑头宫)。如今这里经常举办音乐会。

圣灵教堂外观简单朴素,有巴洛克式尖顶。始建于13世纪上半期到14世纪,虽然多次遇火灾后修建,但始终保持建筑原型,这在塔林是唯独一例。爱沙尼亚历史上第一次圣经传教就是在这里宣讲的。

前苏联时期的克格勃监狱,其貌不扬。据说当年窗户都是封死的,以免审讯声响传出来。

逛过老城东北口,我们在塔林的游览就全部结束了。早餐后坐车前往边关纳尔瓦,东北欧之旅第二幕的主角圣彼得堡行将登台亮相!

附注:

(0)

相关推荐

  • 103 波罗的海之虎-爱沙尼亚(上)

    爱沙尼亚1991年脱离苏联恢复独立.高速增长的经济使其位列世界高收入国家,被称作"波罗的海之虎".爱沙尼亚也是全世界空气质量最优最舒适的国家,首都塔林美誉为"洗肺圣地&q ...

  • 爱沙尼亚为何如此惊艳?

    前段时间诺兰电影<信条>的热映,将人们的目光吸引到片中一个重要取景地--位于波罗的海东岸.芬兰湾南岸的爱沙尼亚首都塔林. 更多人对这座具有浓郁中世纪风情的古老城市产生好奇,也对包括爱沙尼亚 ...

  • 塔林老城沉浸在中世纪

    闫凌 俯瞰塔林老城. 塔林三面环水,城区由新城和老城两部分组成.新城内有许多公园和一些现代化的楼宇大厦,也有一些苏联时期留下的建筑,其中心是维卢广场,一条大街从广场一直通往老城. 塔林市区里的时尚办公 ...

  • 塔林:一座童话般的中世纪古城

    塔林没有辜负远道而来游客的期望:它以自己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如诗如画的城市景象和悠闲浪漫的市井生活展现着自己的不凡与亮丽. 与其它许多欧洲城市一样,塔林也分为新城区和老城区,而对于不远万里来到塔林的游 ...

  • 欧洲十字路口上淳朴安逸的中世纪古城

    爱沙尼亚首都Tallinn被翻译成塔林,中文意思形象生动准确达意,特别符合这座城市的特点.因为在这座依山而建的中世纪老城里矗立着各种各样的尖顶建筑,果真是聚塔成林. 塔林是爱沙尼亚重要的港口城市,位于 ...

  • 金秋漫游东北欧(1)维尔纽斯老城

    金秋送爽.红叶尽染的季节里,有幸参加了一次波罗的海三国和俄罗斯的旅游,20天的时间漫游了立陶宛.拉脱维亚.爱沙尼亚,以及俄罗斯的圣彼得堡.莫斯科.伏尔加河流域等地,老城.古堡.教堂.海滩,游轮.河湖. ...

  • 金秋漫游东北欧(3)考纳斯老城

    第三篇 考纳斯老城 考纳斯是立陶宛的第二大城市,陆路.河运等交通枢纽,位于立陶宛中部地区,人口40多万,经济以纺织.食品加工.机械.电气等为主,还有化学.造纸等行业.据传说,考纳斯是古代罗马人创建的. ...

  • 金秋漫游东北欧(2)特拉凯城堡

    第二篇 特拉凯城堡 立陶宛首都维尔纽斯的西面约28公里处有一个特拉凯小镇,虽然居民只有五千多,却是立陶宛最具盛名的旅游胜地之一,因为在小镇边上的加尔瓦湖的湖心岛上,坐落着中世纪立陶宛的皇宫特拉凯城堡. ...

  • 金秋漫游东北欧(4)希奥利艾十字架山

    第四篇 希奥利艾十字架山 东北欧之旅的第4天,从考纳斯行车2.5小时,到达立陶宛北部的希奥利艾.希奥利艾是立陶宛的第四大城市,工业.贸易.交通和文化中心之一,面积81平方公里,人口约5万,经济以电子. ...

  • 金秋漫游东北欧(6)夏都帕尔努

    第六篇 夏都帕尔努 东北欧之旅的第三个国家是爱沙尼亚.爱沙尼亚位于波罗的海东岸,芬兰湾南岸,西南濒临里加湾,南面同拉脱维亚相邻,东面和俄罗斯接壤.国土面积4.53万平方公里,人口130多万,首都塔林. ...

  • 金秋漫游东北欧(8)边关纳尔瓦

    第八篇 边关纳尔瓦 我们这次旅游在波罗的海三国6天,其中第1至第5天是游览观景,第6天到俄罗斯的圣彼得堡去.早上从爱沙尼亚首都塔林出发,中午到达边关纳尔瓦.午餐后逛街.欣赏边关风光,然后过边境,进入俄 ...

  • 333 漫游世界-北欧篇

    丹   麦 小美人鱼 哥本哈根. 位于长堤公园,铜像高约1.5米,1913年根据安徒生童话<海的女儿>铸塑的. 神农喷泉 喷泉根据西兰岛的传说,于1908年塑造完成.雕像上是一位美丽的姑娘 ...

  • 金秋漫游 [七排]

    脸挂彩霞轻步登,慢抬双脚健身能. 金秋十月枫红美,眺望千山满目兴. 南接高楼现代闻,北瞻岱顶古幽腾. 东临丘岭柏繁茂,西傍花园湖水澄. 幸福人民家宁安,面呈一派和谐升. 吉祥天地惟华夏,事业腾飞国旺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