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一穴:胃俞

胃俞为经穴名。出《脉经》。属足太阳膀胱经。胃俞是胃的背俞穴。胃即胃腑,俞即输注,本穴是胃气转输于后背的部位,故名胃俞。胃俞穴主治脾胃、腰脊等疾患:如脾胃虚弱,脘腹胀痛,霍乱吐泻,翻胃吐食,噎膈,饮食不下,食多身瘦,肠鸣腹痛,黄疸水肿,小儿疳积,胸胁支满,腰脊挛痛,疟疾痞块,咳嗽,虚劳,经闭,痈疽,胃脘痛,腹胀,呕吐,完谷不化,肠鸣,胸胁痛,胃痛,呃逆,背痛,翻胃,腹泻,痢疾,鼓胀,胃炎,消化性溃疡,胃下垂,现代又多用胃俞穴治疗胃酸过多,消化不良,急性胃炎,慢性胃炎,胃扩张,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胃癌,胰腺炎,肝炎,肝脾肿大,肠炎,神经衰弱,胃痉挛,腮腺炎,糖尿病,失眠等。

出处

《脉经论》:胃俞在背第十二椎。

穴名解

胃即胃腑,俞即输注,本穴是胃气转输于后背的部位,故名胃俞。

胃,指人体消化管的扩大部分,是贮藏和消化食物的器官,六府之一。《灵枢-海论》:“胃者,水谷之海。”本穴内应胃腑,是胃气转输、输注之处,治胃疾要穴,故名之。

特异性

胃俞穴是胃之背俞穴。

所属部位

背部

定位

标准定位:胃俞穴在背部,当第12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一说“除脊各寸半”(《针灸资生经》)。

取法

快速取穴:肚脐水平线与脊柱相交椎体处,往上推2个椎体,其上缘旁开2横指处即是胃俞穴。

穴位解剖

胃俞穴下为皮肤、皮下组织、背阔肌、下后锯肌、骶棘肌。有肋下动、静脉后支的内侧支。分布着第十二胸神经后支的内侧皮支,深层为外侧支。皮肤由第十一、十二胸神经和第一腰神经后支的外侧支分布。背部的皮下筋膜可以分为两层,其间有蜂窝状的脂肪组织。背部的深筋膜也可分为浅层和深层。浅层薄弱,被盖于斜方肌和背阔肌的表面,分别称该二肌筋膜;深层较发达,形成腱膜性质,尤其在腰背部更为增厚,包绕着骶棘肌的前、后面,于该肌外侧缘前、后两层愈着,并形成腰肋韧带。腹腔内相对应的器官为肾。

层次解剖

皮肤→皮下组织→胸腰筋膜浅层和背阔肌腱膜→竖脊肌。

穴区神经、血管

浅层有第12胸神经和第1腰神经后支的皮支及其伴行动、静脉分布;深层有胸背神经分支、第12胸神经和第1腰神经后支的肌支及相应肋下动脉背侧支分支分布。

功效与作用

胃俞穴具有和胃健脾,理中降逆的功效。

胃俞穴有和胃调中、祛湿消积的作用。

胃俞穴位于第12胸椎旁,与胃腑内外相应,是胃脏之气输注于背部的处所,脾与胃相表里,故可治疗脾胃病。

足太阳经脉循行于背部,胃俞穴又位于背部,故可治疗背痛。

胃俞穴与胃相应,有健脾和胃、化湿消滞之功,治胃寒、吐逆、胀满、肠鸣、腹痛、霍乱、转筋、小儿羸瘦、下痢脱肛。胃俞穴兼取魂门治胃冷、食不化。疾之虚寒者,宜用灸。胃俞穴司胃之运输,功用多在胃经,若痛在胃府,则宜酌取三脘矣。

胃病严重时,胃俞穴常出现以结节为主的阳性反应物,虚症时呈现组织松弛或凹陷,是胃病的诊断穴位之一。

主治病证

胃俞穴主治脾胃、腰脊等疾患:如脾胃虚弱,脘腹胀痛,霍乱吐泻,翻胃吐食,噎膈,饮食不下,食多身瘦,肠鸣腹痛,黄疸水肿,小儿疳积,胸胁支满,腰脊挛痛,疟疾痞块,咳嗽,虚劳,经闭,痈疽,胃脘痛,腹胀,呕吐,完谷不化,肠鸣,胸胁痛,胃痛,呃逆,背痛,翻胃,腹泻,痢疾,鼓胀,胃炎,消化性溃疡,胃下垂,现代又多用胃俞穴治疗胃酸过多,消化不良,急性胃炎,慢性胃炎,胃扩张,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胃癌,胰腺炎,肝炎,肝脾肿大,肠炎,神经衰弱,胃痉挛,腮腺炎,糖尿病,失眠等。

现代又多用胃俞穴治疗胃酸过多、消化不良、急慢性胃炎、胃扩张、胃下垂、胃或十二指肠溃疡、胃癌、胰腺炎、肝炎、肝脾肿大、肠炎、神经衰弱等。

1. 消化系统疾病:胃炎,胃溃疡,胃扩张,胃下垂,胃痉挛,肝炎,腮腺炎,肠炎,痢疾;

2. 其它:糖尿病,失眠等。

刺灸法

刺法

一般向椎体方向斜刺0.5~0.8寸。

直刺0.5~0.8寸,局部有酸胀感,可向腰部及腹部放散。

注意:胃俞穴穴针刺时注意方向、角度和深度,以免造成气胸或损伤肾脏。

灸法

艾炷灸或温针灸5~7壮,艾条温灸10~15分钟。

配伍

胃俞配上巨虚、三阴交,有健脾利湿的作用,主治泄泻,痢疾。

胃俞配中脘,为俞募配穴法,有理气和胃的作用,主治胃痛,呕吐。

胃俞配内关、梁丘,有宽中和胃止痛的作用,主治胃痉挛,胰腺炎。

胃俞配魂门治胃冷、食不化。

胃俞配大肠俞、肾俞,治痢疾。

胃俞配内关、足三里,治恶心、呕吐。

胃俞配梁丘、中脘,治胃痛。

按摩

双手握拳,将拳背第2、第3掌指关节放于脾俞、胃俞上,适当用力揉按0.5~1分钟,有和胃降逆、健脾助运之功效。

文献摘要

《针灸甲乙经》:胃中寒胀、食多身体羸瘦、腹中满而鸣、腹膜风厥、胸胁支满、呕吐、脊急痛、筋挛、食不下,胃俞主之。

《太平圣惠方》:理烦满吐食,腹胀不能食。

《针灸逢源》:治食后头眩,黄疸,疟痢。

《针灸资生经》:胃俞、脾俞,治腹痛不嗜食。

《针灸大成》:主霍乱,胃寒,腹胀而鸣,反胃呕吐,不嗜食,多食羸瘦,目不明,腹痛,胸胁支满,脊痛筋挛,小儿羸瘦,不生肌肤。

《类经图翼》:小儿羸瘦食少。

(0)

相关推荐

  • 胃炎的针灸取穴方法

    临床表现为上腹胀痛,恶心呕吐,食欲不振,治法以理气和胃降逆为主. 取穴:内关.足三里,有气滞加中脘,太冲,有食积加建里,有水湿停留加巨阙,丰隆,有虚寒加灸脾俞和胃俞. 每天一次,每次留针30分钟,五天 ...

  • 老中医都在自用的,这11种特效穴位,学会...

    老中医都在自用的,这11种特效穴位,学会就是为自己省钱,建议收藏转发! 1.肾俞穴--特效--补阴助阳,调节肾气 位置:腰部第二腰椎棘突下,左右二指宽处. 作用:缓解腰痛.肾脏病.高血压.低血压.耳鸣 ...

  • 小肠俞:白带、腰腿疼

    医经 今天 [取穴位置] 在骶部,当骶正中嵴旁1.5寸,平第1骶后孔. [解剖位置] 在骶髂肌起始部和臀大肌起始部之间:有骶外侧动.静脉后支的外侧支:布有第一骶神经后支外侧支,第五腰神经后支. [功能 ...

  • 【每日一穴】三阴交——妇科要穴三阴交,为什么这么屌?

    先抛出一个问题: 妇科第一要穴是啥? 对于女性来说 又想滋先天,又想养后天,还想调肝血 一定要用的穴位又是啥? 别着急,先送你一首打油诗: 痛经月经不调,保养子宫卵巢: 要想青春永驻,首选是三阴交. ...

  • 【每日一穴】云门——为什么能够治疗咳嗽、胸痛、哮喘、肩周炎?

    写在前面 ▼▼▼▼ 中医的经络穴位自古以来就是人类的宝藏 然而,经络穴位到底是什么? 经络穴位到底为什么能治疗疾病? 经络穴位是否真的每种疾病都有效吗? 这些问题,始终都没有得到一个完整的回答 从今而 ...

  • 【每日一穴】环跳穴——腰痛必治臀,息事又宁人。

    写在前面 ▼▼▼▼ 中医的经络穴位自古以来就是人类的宝藏 然而,经络穴位到底是什么? 经络穴位到底为什么能治疗疾病? 经络穴位是否真的每种疾病都有效吗? 这些问题,始终都没有得到一个完整的回答 从今而 ...

  • 【每日一穴】下廉穴:清热解毒,安神定志

    下廉穴为经穴名(Xiàlián).出<针灸甲乙经>,<圣济总录>称手下廉.属手阳明大肠经.下即下方,廉即边缘,此穴在局部隆起肌肉侧缘下方,故名下廉. [腧穴释义] 下廉的天部之 ...

  • 【每日一穴】手三里穴:疏经通络,消肿止痛,清肠利腑

    手三里穴(Shǒu sān lǐ),经穴名.出自<针灸甲乙经>.亦称三里.属手阳明大肠经.大肠经的合穴,五行属土.别名:三里,鬼邪,上三里,因为它能通知上中下三部的疾病,所以称为手三里. ...

  • 【每日一穴】颈椎病,这三处必有结节!用这招轻松化解!

    颈椎,位于头以下.胸椎以上的部位.颈椎上承头颅,下接躯干,既是脊椎中活动最多部位,也是神经中枢最重要部位,更是心脑血管的必经之路,一旦发生故障,后果严重. 小小脖子酸痛可能会引起上肢无力.手指发麻.下 ...

  • 【每日一穴】滑肉门穴: 镇惊安神,清心开窍

    上期穴位是滑肉门穴 都有谁答对了呢 滑肉门为经穴名.出<针灸甲乙经>.属足阳明胃经.滑肉门又名滑幽门(幽门乃胃与小肠相交之处,与此穴相近,故名滑幽门). [腧穴释义] 滑肉门.滑,滑行也. ...

  • 【每日一穴:内关穴】内关穴内关穴是手厥阴...

    [每日一穴:内关穴] 内关穴 内关穴是手厥阴心包经的常用腧穴之一. 在前臂掌侧,当曲泽与大陵的连线上,腕横纹上2寸,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 作用: 宁心安神.理气止痛. #中医养生# #健康长寿 ...

  • 【每日一穴】天窗穴:疏筋散风

    天窗为经穴名.出<黄帝内经素问·气穴论>.别名窗笼.窗聋.天笼.属手太阳小肠经.天即天空,指上,窗即窗户,穴在颈部,位于上,主治耳病,通耳窍,如开天窗,故名天窗. [腧穴释义] 天窗.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