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代玉器的讲究
殷商时期岫玉,介于和阗玉与岫岩玉之间,既有一定的脂性,又有稍高的通透性。在脂性上,有别于岫岩玉,而与和阗玉相接近;在通透性上,又更接近于岫岩玉而高于和阗玉。笔者以为,殷商时期的这类岫玉虽说也是以蛇纹石为主要成分,但是从脂性与通透性上看,大概不是辽宁岫岩县所产的岫岩玉。这种材质特征的岫玉在东周以后就不复出现了。殷墟妇好墓出土的玉琥局部,材质就是岫玉,具备了上述殷商岫玉脂性和通透性的基本特征。
商代先民在高度发达的青铜铸造业基础上改进了生产工具,完善了工艺的各个环节,使得商代晚期治玉业达到了前 所 未 有的高度。
商代玉器自有其场合需求,因此诸多作品皆需符合商代艺术的风格品味,同样的,西周也有属于自己的品味追求,而且和商代截然不同,造成彼此差异的主因不在于时代的精神,而在于使用的功能和场合有所差别,如前所言,西周的玉器主要是作为身份地位的象征,是在重大仪典场合穿戴在身上的礼仪用器既然是身上佩戴的饰物,就不能制作如同商代的圆雕形制。因为这样不利于穿戴配挂,必须是片状的形式才能有效帖服在身颈胸腹上,因此,左右对称的玉璜在此时大量出现。
商代佩饰玉器最 大的特点,就是在造型上善于打破规范划一的构思而极其讲究对于“神韵”的把握。纵观林林总总的“佩玉琼琚”,它们在一种宏观的宗教文化和审美框架之下,其所展现出的富于创造力的造型风格与别致的构思技巧,无不令今人叹为观止。
殷商早期,玉器上的纹饰直线多、弧线少,粗线纹多、细线纹少,阴线纹多于阳线纹。中期以突起弦纹(双钩减地阳起线纹)为典型代表。殷墟后期减地阳起纹线的雕法较少。商代的线纹古朴刚劲、强直有力,俗称“折铁线” 。精细的阴线用砣具垂直琢出,线底有沟纹、曲线逐段连接而成,弧的外侧有毛痕。细阴线多为锐器的划痕。 “出齿” ,周边雕刻出复杂的齿牙为其另一特点。总之,商代玉工雕琢细腻、造型生动、边缘线条舒展流畅。
在商代,玉石是一种极为珍贵的材料,因此,商代玉工在雕琢玉器的过程,但凡那些切割剩余的边边角角,都会被重新利用并巧妙地制作成新的玉饰。
商代玉器种类繁多,尤其以妇好墓为代表的商代王室玉器。礼玉在商代主要用于祭祀、仪仗等,主要礼玉有琮、璧、璋。其种类繁多,从功用分,大致可分礼器、仪仗器、用具、饰品及艺术品几大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