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罗门悖论:为啥懂那么多道理、读那么多书,还是过不好这一生?

原创老余读书2021-01-22 17:53:27

(一)、什么是所罗门悖论?

古代犹太王国有个国王叫所罗门,特别有智慧,也很乐意给别人建议。如果你有什么想不通的事,他会很耐心的给你分析,一套一套道理讲下来让你茅塞顿开,最后采纳他建议后所做的决定也很合理。

于是,大家都赞美他,所罗门——真是智者的典范啊!

但如果我们看所罗门自己的生活,就会发现他做了很多错误的决定,比如贪图钱财且爱炫耀,只有一个儿子,却没有好好的教育他,以至于儿子即位后成了暴君。

这么一个智者、聪明人,给别人的建议是那么有道理,自己的生活却过得一团糟。加拿大的社会心理学家格罗斯曼就把这样的问题叫做“所罗门悖论”。

这样的悖论在我们身边随处可见:

一名医生为了病人的健康深思熟虑、处处专业,但可能是个烟瘾很重的人,对损害自己健康的事却视而不见;

一个教育世家,对学生们好得不得了,桃李满天下,但自己的孩子却是个混蛋;

一个人谈起要提高团队效率,重要的一条就是团队成员的关系异非常重要,但转身就对手下恶语相向;

一个人在私下场合分寸感特好,但转到网络世界里就胡说八道,甚至是网络暴力的实施者;

更有甚至,美国心理学家阿莫斯·特沃斯基一辈子在研究决策,并写出了几本关于决策的书,按理说他的决策能力应该很高,但有人发现他一生中根本没有做多少正确的抉择,唯一一个好决策就是从以色列移民美国。

所罗门悖论不解决,懂再多道理、读再多书,顶多像所罗门一样,能给别人解决一些问题,但自己却过不好这一生。

(二)、所罗门悖论,怎么破?

研究者格罗斯曼提出了几个行之有效的简单办法,我们来看一看。

  • 在做决定前,想象成这事发生在别人身上,是在给别人建议

格罗斯曼做过一个研究,他把测试者随机分为两组:

问第一组:要是自己的对象出轨了,怎么办?大部分人表示,那还用说,马上分手!

问第二组:如果是你朋友的对象出轨了,你会怎么给他建议?很多人表现出了理智和智慧,说这得看看导致出轨的前因后果,需要了解这事发生的背景等等。

你看,在做一些决策前,如果我们能把自己先剥离开,就会像所罗门一样显现出智慧的理性之光,但如果不剥离,就会让感性中的愤怒、焦虑主导自己,那些看过的书,懂得的道理就会离你而去,全然帮不上忙。

这样的主客体互换很有效,这会在处理自己的事上更客观。比如英特尔主席格鲁夫在做一个艰难的决定时,就用到了这一点:

1985年,他和CEO戈登摩尔面临一个问题,就是怎么对待那个已经没有前途的内存部门?

一方面,这个部门确实不行了,已经落伍了;

另一方面,这个部门曾经的辉煌造就了英特尔的现在,全公司上下都对这个部门感情深厚;

怎么办?

最后,格鲁夫问了摩尔一个问题,要是我们俩被免职了,新来一个CEO,你觉得他会怎么做?

摩尔:我猜他一定会裁掉内存部分;

格鲁夫:那我俩为什么不能先走出公司大门再走进来,假装咱俩就是新来的CEO呢?

于是,他们砍掉了内存部,专注于CPU,这个决定让英特尔再次腾飞。

当我们陷入自我情感时,最好想一下,要是这事发生在别人身上,他会怎么处理?

有一句话说,在你愤怒时,最好不要做决定,就是这个道理。

  • 重要不紧急的事,不要急着做决定

制造一点和这事的距离感,决定最好在deadline之前一点点再做出来,这有助于让自己抽离,考虑得更全面。

有人说,如果这个决定在你第二天醒来后,还坚持做这个决定,就说明这个选择可能是对的。

在时间上拉开距离感,这段时间虽然你没有主动在分析这件事,但你的潜意识一直在为这事奔忙,或许这个冷静期,会让你的决策更客观一些。

比如那些做会销的,为什么一定要安排那么多“踢单”的人,甚至有的一对一?

因为他们知道,离开这个“场”,让你走出这个门,就自然会让你与这事拉开距离感,一旦拉开距离,理性就会占主导,他们之前的一切情绪上的渲染就白费了,所以要想尽一切办法把你按在这扇门里面。

  • 把这事的另一方想象成一个小孩子

你跟他打交道,就好像在哄小孩子一样,在这样想象出来的不对等关系中,你往往会表现出更多的耐心和智慧。

比如很多人说老夫少妻好,或许是他们看到了“老夫”的地位和资源能在物资上很好的撑起一个家,但有一点可能没想到,就是这样的组合天然的满足“少妻有小情绪时,这个老夫眼里的她就是一个小孩”,这老夫的眼里,还可能看出了“可爱”两个字。

但如果换成年龄相仿的夫妻,在老婆有小情绪时,老公眼里可能尽是无理取闹、不可理喻了。

以上就是是格罗斯曼破除「所罗门悖论」的方法,这些方法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将主角视角换成看官视角,即客体分离。

(三)、总结

我们看了那么多书,懂得那么多道理,并用此能给别人很好的建议和指导,是因为没有情绪的干扰,理性占了绝对主导。

而这些智慧的结晶之所以不能用在自己身上,是因为在自我情绪的扰动下,理性、逻辑的光辉会荡然无存。

希望我们能锻炼好主客体分离,让我们读的书、懂得的道理,真正能指导自己的人生。

(0)

相关推荐

  • 设个门槛,把靠谱的人筛出来

    判断一个人是件复杂的事,大概有一半成功学说的都是这事,因为能对每个人做出准确的判断,那别的事也就简单了.不过这事显然不太好操作,人心复杂,谁说得准谁呢.不过也有人通过设置门槛,把靠谱的人筛选出来,换个 ...

  • 札记:《所罗门王的魔戒》

    阅读篇目:<查理九世之所罗门王的魔戒>       作者:雷欧幻像 日    期:2019年1月22日 文章大意:大名鼎鼎的冒险家古兰奇博士在留给墨爷爷的信中写着:"我犯下了一个 ...

  • 狂野中的美女

    狂野中的孩子 终是比一般的孩子要坚强 这里让我想到了圣经里 所罗门一个国王的爱情故事 生在皇宫里的王 妻妾成群.一个比一个美 而所罗门却看上了 旷野放羊的女子书拉密女 当时王宫里已有 六十王后.八十妃 ...

  • 无知者无畏之“存在即合理”

    在读<追风筝的人>的时候,看到书友对伊斯兰教写了如下的评论: 我一直坚信一个拥有好几亿虔诚信徒,传承了上千年的宗教必然有它存在的理由和价值.我们所有人是没有资格评价的,我们只有信或者不信的 ...

  • 共享读书会 · 图书分享 丨 No.034

    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 #多余的话# 感恩是种玄妙的情绪:当你始终心存感激,便会不自觉地感恩一切,可一旦生活忙碌起来,它又会早早被无暇顾及的你抛诸脑后.保持感恩,需要训练自己.学会感恩,有一个巨大益处 ...

  • 朴素简约的风景画

    David Grossmann 大卫·格罗斯曼 美国画家, (1984-) 格罗斯曼令人回味的风景模糊了现实,记忆和想象力之间的界限 有人说他太偷懒了连颜色笔触都不多用大面积的平涂和线条的排列就组成了 ...

  • 曾国藩三句十六字箴言,很有道理 读懂受用一生,甚至能改变人生

    "箴言"一词,出自中国最早的一部史书<尚书>,<尚书>中的<书·盘庚上>这一篇目中有言:"相时憸民,犹胥顾于箴言."其中的箴 ...

  • 人到中年才懂的十个道理(值得一读)

    人到中年才懂的十个道理(值得一读)

  • 俗语“只有累死的牛,没有耕坏的田”,从中你读懂了什么道理?

    有一句俗语"只有累死的牛,没有耕坏的田",它的意思也比较好理解,就是说世上有由于耕地劳作而累死的耕牛,却不会有被耕坏的农田.当然这只是表面意思,从深层上看,它又告诉了人们什么道理呢 ...

  • 有人问:“懂那么多道理,为啥依旧过不好这...

    有人问:"懂那么多道理,为啥依旧过不好这一生呢"?其实能不能过好,跟道理没关系,道理本身并不是生产力,底层逆袭基本只有两条路,一条是吃别人吃不了的苦,另一条是冒别人冒不了的险,最终 ...

  • 车换了这么多,为啥懂车的人不买白色?修车工:这才是高手

    汽车市场是一个很巨大的领域,随着世界全球化的发展,很多的汽车开始不再局限于在本土发展.因此一款汽车品牌去别国开分厂已经成为了一种趋势.在这种趋势下,全球各地的汽车越来越百花齐放,给用户带来了越来越多的 ...

  • 赚钱不需要懂那么多道理,干就对了

    大家好,我是黄宇风. 我是农村出来的,小时候很穷,当然现在也很穷! 于是,我一直都对怎么赚钱非常感兴趣. 以前,我花了很多时间收集各种关于赚钱的电子书,音频,视频. 后来,有一天,我发现有人在社群里发 ...

  • 农村房屋俗语“院里树一片,妻儿不相见”,为啥呢?有道理吗?

    导读:农村房屋俗语"院里树一片,妻儿不相见",为啥呢?有道理吗? 农村对于房屋宅基的要求是很高的,在民间对此有很多的说法,这也很容易理解,房屋不仅仅是用来居住,而且还被寓以了其他的 ...

  • 当你真正读懂这3句话,胜读10年书

    有些话,我们以为我们读懂了. 可每多一次经历,再去读时,又有不同的理解. 同样的一句话,会随着阅历的改变,而会有不同的理解. 你现在认为是正确的,到了将来某个时候,你又会有新的看法. 以下这几句话,当 ...

  • 精读实践论(三):为什么有些人懂了很多道理,依然过不好生活?

    上回讲到第十段前半部分,这回把第十段后半部分讲完. 原文黑字,解读红字 "秀才不出门,全知天下事",在技术不发达的古代只是一句空话,在技术发达的现代虽然可以实现这句话,然而真正亲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