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枝加大黄汤:通阳益脾,化瘀导滞
大黄
“大黄主下淤血,血闭,寒热,破癥瘕积聚,留饮,宿食,荡涤肠胃,推陈致新,通利水杀,调中化食,安和五脏。”
——《神农本草经》
条文汇参
本太陽病,醫反下之,因爾腹滿時痛者,屬太陰也,桂枝加芍藥湯主之;大實痛者,桂枝加大黃湯主之。(279)
太陰為病,脉弱,其人續自便利,設當行大黃芍藥者,宜减之,以其人胃氣弱,易動故也。(280)
方药组成
桂枝三兩(去皮) 大黃二兩 芍藥六兩 生薑三兩(切) 甘草二兩(炙) 大棗十二枚(擘)
方义分析
大黄作用:
其一因气血经络瘀滞较甚,腹满痛较重,故加大黄增强其活血化瘀,通经活络之功;
其二因气滞不通,亦可导致大便不行,加大黄能导滞通便,邪气去则络脉和,其病自愈。
煎服方法
上六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辨证要点
脉证:腹痛剧烈,或伴便秘之症,无食不下、呕吐、下利等明显脾阳虚证。
病机:脾伤气滞络瘀,郁滞较甚。
治法:通阳益脾,活络止痛,化瘀导滞。
临证应用
慢性结肠炎、感冒腹痛、疹出不顺腹痛、痢疾腹痛等脾伤气滞络瘀较重,伴腹痛甚,或便秘者。
医案举例
一、久利案
刘渡舟医案:李某,男,36岁。患慢性利疾,多年屡治不愈。大便下痢挟有红白粘液,里急后重,每日三四次,伴投满疼痛拒按。脉弦有力,舌质绛苔黄。此证虽然脾胃气血不和,但又挟有阳明凝滞之实邪,积邪不去,则下利不能止。治法当加大黄以通腑气,扫除肠中腐秽。
桂枝9克,白芍18克,生姜9克,大枣10枚,炙甘草6克,大黄6克,三剂。嘱一次煎煮顿服。服药后大便畅利,泻下皆粘腻臭秽之物。而后下利日渐轻缓。(选自刘渡舟《经方临证指南》)
二、腹痛案
李某,男,21岁。2018年11月15日诊:一年前曾因腹痛检查为胃糜烂,反流性食管炎,胸腹水。本次自三日前腹痛至今,无明显诱因,三日未排便,左腹痛,压痛,无反跳痛,注射抗生素未效,舌胖润苔白腻。辨为太阴病脾伤气滞络瘀,治以通阳益脾,活络止痛,化瘀导滞,方用桂枝加大黄汤加附子:桂枝15g,白芍30g,生姜15g,大枣15g,炙甘草10g,大黄10g,附子25g。3剂。
次日告知,服药1剂即基本痊愈,嘱将余药服尽。
2018年11月19日复诊:腹痛痊愈,便溏。处方:附子30g,干姜20g,炙甘草15g,白芍20g,白术30g。5剂。
2018年11月25日复诊:便溏好转,痰多。处方:附子30g,干姜20g,炙甘草15g,白术60g,党参10g,姜半夏15g,茯苓30g,陈皮10g,诃子10g,6剂。
2018年12月9日复诊:患者自云平时天气降温则必腹痛,本次降温至零下十余度而未发作,自觉腹部宽松,大便已基本成型,痰减,食后胃胀,打嗝,上方附子加至45g,加丁香10g,6剂善后。(编者王松治案)
作者:王松
你也可能感兴趣
- 防己黄芪汤治疗双脚踝浮肿案
- 蔡氏三方姜连汤组方原理与应用加减案例
- 经方临床模拟练习-每日一案(第467期)
- 浅谈桂枝加附子汤的临床运用
- 宋柏杉医案两则
- 宋柏杉:颈椎病常见两种类型及对应方
- 刘渡舟谈小柴胡汤的加减证治
- 小柴胡加石膏汤三剂治愈急性乳腺炎案
- 《伤寒论》中腹证的治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