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样做康复训练,为啥人家的效果那么棒?!
有部分患者在康复期间会出现这样的情况:长期做康复训练,就是没有效果,或者进步缓慢。有些患者经常训练,病情没有减轻,反而加重了……有些患者因此觉得康复没效果,因而放弃了后续的训练和治疗。那为什么这些患者做了那么久的康复训练就是不见效呢?而别人的康复效果却是刚刚的?
首先要问一句:你的康复训练做对了吗?!
其实很多人对康复训练都存在误区,这也是久做康复不见效的根源所在。特别是偏瘫这类因脑梗或卒中所致的后遗症患者,他们对此了解不深,导致康复训练不规范、不科学,这非常不利于患者的康复。接下来就说说康复训练中部分患者经常会患的错误。
错误一:把“锻炼”等同于“康复”
恢复期治疗目的就是改善头晕头痛、肢体麻木障碍、语言不利等症状,使之达到最佳状态;并降低脑梗塞的高复发率。目前认为脑梗塞引发的肢体运动障碍的患者经过正规的康复训练可以明显减少或减轻瘫痪的后遗症,有人把康复看得特别简单,甚至把其等同于“锻炼”,急于求成,常常事倍功半,且导致关节肌肉损伤、骨折、肩部和髋部疼痛、痉挛加重、异常痉挛模式和异常步态,以及足下垂、内翻等问题,即“误用综合征”。
错误二:以为康复训练就是力量训练。
不适当的肌力训练可以加重痉挛,适当的康复训练可以使这种痉挛得到缓解,从而使肢体运动趋于协调。一旦使用了错误的训练方法,如用患侧的手反复练习用力抓握,则会强化患侧上肢的屈肌协同,使得负责关节屈曲的肌肉痉挛加重,造成屈肘、屈腕旋前、屈指畸形,使得手功能恢复更加困难。其实,肢体运动障碍不仅仅是肌肉无力的问题,肌肉收缩的不协调也是导致运动功能障碍的重要原因。因此,不能误以为康复训练就是力量训练。
错误三:以为康复治疗就是针灸推拿。
很多人将康复治疗和针灸推拿联系在一起,其实针灸、推拿只是康复治疗的一部分,并不是全部的内容。许多患者以为康复治疗就是针灸推拿,于是被动接受康复师的治疗,患者的家属更认为给患者做被动活动、被动地接受针灸、推拿更有利于病人的康复。其实患者主动参与活动的时间越早康复得越快,效果也越好。所以要想康复得快,关键在于患者自身训练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针灸、推拿不等同于康复治疗)
这是很多患者的一种“通病”,就是患者缺乏什么功能就接受什么训练,这无异于“头痛医头,脚痛医脚”。人体的身体属于一个整体的系统,某个功能出现问题,可能就需要几个功能同时进行训练或治疗才能让坏掉功能好起来,具体应接受怎样的康复训练是需要经过康复师的综合评定总结出来的,切不可茫无目的给患者进行训练。不然越做反而功能越差,这样的错误康复训练想有效果都难了。
错误五:把康复治疗训练当成特效药
部分患者误解康复训练,认为做一两次康复治疗就能够马上见到效果,就像吃特效药那样起效快。但其实,需要康复的病人往往都是慢性病、功能丧失等患者,正所谓“慢病慢治”,要通过科学、长期的康复训练的量的积累,慢慢才会显现出质的改变。这次训练不一定能见到效果,但下一次可能感觉就不一样了。如果你放弃了,可能就丧失了能好起来的机会,得不偿失。因此,患者对于康复训练一定要有耐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