懒惰父母勤快儿
父母勤快,孩子多么幸运!错了,勤快的父母,孩子才过得不那么惬意!
勤快的父母,看不得孩子休息娱乐。
孩子刚做完作业,正高兴,可以放松一下。结果父母看见了:来,把这道题做一下。孩子顿时不高兴了!
孩子年龄小,还能招架住孩子。到了初二,孩子对父母见缝插针安排学习的做法就会以各种愤怒的形式发泄出来。常常为此父母和孩子关系闹僵。
勤快的父母,有的非常勤奋爱学习。从孩子上学起,就开始和孩子同步学习,到处打听收集其他学校的考题来给孩子做;一听说哪本资料好,立即去买回要孩子挤出时间练习。
这且不说,这类勤快的父母还硬撑着充当老师,每天孩子放学后,要给孩子复习,预习,像老师一样详细讲解。
结果怎样呢?孩子上课大脑休息,心不在焉。问孩子为什么这么疲倦,上课精神涣散?孩子说:老师,反正回家后爸妈还要给我上课,上课听了回家再听太烦躁了!不如上课耍,回去听爸妈讲。回去不听要挨骂。
勤快的爸妈,你能听到孩子的真心话吗?听到后作何感想?
勤快的父母,恨不得说到嘴里,就立马显现效果。如果短时间见不到好的效果,马上否掉,又急匆匆去寻找或执行另一套方案。
一个孩子数学略为逊色,家长打听到一个名师,千托万托把孩子送去名师那儿辅导,一个月后考试,成绩没见大的增长。家长急了,问老师为什么还是没啥提高?老师说:成绩只是一个方面,关键要看小孩数理逻辑思维建构起来没有,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是否有提高。
家长认为老师在搪塞,立马换掉,另寻名师。一段时间下来,家长累了,孩子更累,累到恐惧数学。这个结局是谁造成的呢?孩子不上心吗?家长不用心吗?
一个“快”字造成的,违背规律受到的惩罚。
另一个孩子,做事慢,但质量高。老是在速度上吃亏。家长着急,怎么改变这个磨蹭的习惯呀?
也许不是磨蹭,是孩子行为做事的风格,个性使然。我们在生活中可以观察到——
有的人做事快,但潦潦草草,质量不高;有的做事慢,慢工出细活,质量好;有的能做的又快又好。这是三种不同的气质类型决定的做事风格。要对他们做出改变,比较困难。俗话说:江山易改本性难移。
那是否就不可改变?也不是。只是需要一定的时间去训练,养成习惯才能改变。心理学实验表明——形成一个习惯至少需要一个月,习惯养成至少要花三个月。
可见,在期待孩子行为习惯良好转变方面,在期待孩子学习进步方面,家长还真不能按自己的“快”去要求“慢”的增长和转变。
就是煲一锅好喝的汤,也要瓦罐文火慢煨。急了,食材的美味出不来。
勤快的父母,看不起孩子做事。孩子洗衣、拖地、做饭、整理房间,总是拖泥带水,而且费时不少,浪费不少。家长干脆把孩子赶走,自己做。或者孩子做的时候在一边唠唠叨叨,弄得孩子无所适从,手足无措。
于是,孩子上了大学不会照顾自己,以致家长还得去陪读。成了家缺乏独立生活能力,被嫌弃。
世界变成地球村,中国传统的家务操持方式在现在的孩子身上会发生巨大变化。孩子没有独立的生活料理能力会遭遇很多生活麻烦。
懒惰的父母,乐于让孩子做主。
在周末和假期,让孩子安排一家人的生活。为全家人做饭。生活费交给他去打理。
这是对孩子的信任,这是对孩子理财规划的实践教育,这是考验孩子统筹谋划、解决矛盾、思考周全等品质。
在实践中探讨学习,孩子不知不觉就学会了很多东西。亲:你看看,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会学到些什么?会领悟到一些什么?是不是比过去说教效果好一些?
懒惰的父母不操心孩子的学习。懒惰的父母做好自己的本分,退守到孩子的后面,默默关注孩子的成长。适时询问孩子是否有困难需要帮助。
外出旅行,孩子问妈妈——行李准备好了吗?没有。
我的用品帮我装好没有?没有。
孩子非常生气,自己去打理去了。衣服胡乱揉,不管他。用品散乱放,不理他。等他的东西放不下,在那里发怒的时候,对他说,有收纳袋,你把东西用收纳袋装装试试。
问题解决了!他不吼了!还得意地说——不要你帮忙,我还是可以。
旅游途中,家长始终慢半拍,孩子急得直叫:快点,我去拿行李,我去推行李车。
一路上,孩子照顾家长。
玩网络、玩微信,家长遇到困难,找孩子。孩子有时也赌气说:我又搞不来,你每次都找我,算啥子嘛?
给孩子说两句好话,孩子就自己想办法帮助家长。
这样的互动模式形成后,只要在电脑上办公,一喊孩子,孩子冲口而出:又遇到啥子问题了耶?
家长和孩子成了朋友。
孩子在帮家长的同时,也学到了东西。
其实孩子能帮助的家长自己也会,目的是让孩子觉得自己行!他有责任和能力帮助家长,从而心理得瑟下!体会得瑟傲娇的感觉。
父母在孩子面前还是懒点好!
在孩子面前,父母降低光芒,孩子的光才能照亮他前行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