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汉审食其案背后的真相,刘长是在向汉文帝纳投名状
汉文帝三年,淮南王刘长去拜见前丞相审食其。这本是一次平平无奇的日常交往,怎料变故陡生。在审食其出府迎接时,刘长骤然发难,从袖子里突然掏出来一个铁锤,一下就把审食其给锤倒了,众人无不惊愕。刘长却不管其他,见审食其没死透,就又命随从上前补了刀。昔日的百官之首就这样被刘长当街杀死,这便是汉初著名的淮南王当街杀审食其案。
刘长向来骄横,把谁都不放在眼里,但也知道自己这次闯了大祸,随后他就入宫去找皇兄汉文帝刘恒负荆请罪。他辩称杀审食其有三个原因:一是当年刘长的母亲赵姬无故受张敖谋反案牵连入狱,曾托审食其向吕后求情,可审食其没有认真办事,致赵姬含愤自杀。二是赵王刘如意母子被吕后迫害致死,审食其从没有出来说句公道话。三是吕后欲颠覆刘氏江山,审食其也没有挺身而出。文帝见刘长也是为家国考虑,便赦免了他的杀人之罪,刘长得以继续当他的逍遥王爷。
刘长列举的这三条罪状,后两条就是胡扯,也没人当真。因为照他这么说,那从吕后时代留下来的满朝文武就都该杀。其实也就第一条还说得过去,刘长是在为生母报私仇。
事情是这样的,刘邦曾到赵国巡视,赵王张敖将赵姬献给刘邦侍寝,没想就此怀上了刘长。可刘邦没在赵国待多久,回长安后就把这事给忘了。再后来赵国发生谋反,赵王阖府上下尽数被捕,有孕在身的赵姬也在其中。赵姬在狱中上书皇帝,请求看在肚子里孩子的份儿上,赦免了她,可刘邦还在恼怒之中,没有理睬。
后来赵姬的弟弟赵兼想起与审食其有旧,便请他借吕后的渠道求情。审食其就找吕后说了这事,可吕后本来就不喜刘邦另纳妃妾,便搁置了这事。赵姬知晓后满是悲凉,在狱中生下刘长后就自杀了。刘邦后来知道了这事,这才有了悔意,便命吕后抚养刘长。吕后待刘长还不错,一直视若已出,是刘邦死后混得最不赖的皇子。
在赵姬这件事上,要是真的定罪,刘邦算主犯,吕后是从犯,怎么算也不该怪到审食其身上。真要理解刘长的这份恨意,我们只能揣测或许是当时审食其收了赵家的钱,事没办成也没退钱。刘邦和吕后是自己的父亲和养母,而且都已去世,刘长无法加恨,只能杀从犯的从犯泄泄愤吧。
不过,刘长这年23岁,他早不报仇,晚不报仇,为何会选这个时间呢?而且他似乎算准了文帝不会怪罪于他,事后的确连罚薪都没有。这就和审食其的敏感身份有关了。
审食其和刘邦是老乡,军政方面虽没什么才干,但胜在忠心,赢得了吕后的信任,被她收为心腹。刘邦死后,审食其一度和吕后闹出了绯闻,虽然不一定确有其事,可两人关系非同一般,那是肯定的。吕后在位期间,有这位老佛爷护佑,刘长自然动不了审食其。
说到这里,我们都能看出刘长和审食其都是铁杆吕党。吕后死后,众大臣和皇室合流,合力铲除了吕党,吕氏惨遭灭族,众多吕党成员也被拘捕定罪,一直置身于外的代王刘恒被拥立为新帝。刘长和审食其却都幸运地逃过了制裁,刘长是因为当时身不在长安,而审食其早已半退隐,不再过问是非。文帝向来以护短出名,登基后便没有再扩大打击范围,二人得以幸存。
然而,旧吕党身份对于刘长和审食其而言,始终是个定时炸弹。尤其是对刘长来说,他是皇位的潜在继承人,吕后又对他有养育之恩,他有着充分的造反动机。文帝要想除掉他,就凭吕党余孽的身份,理由不要太找好。刘长很迫切地需要向皇兄表一下忠心,这就有了审食其案。
文帝即位时,刘长是文帝仅存的亲兄弟,但分家已久,两人关系可近可远。刘长赴京后,一直将“大兄”的称呼挂在嘴边,生怕文帝忘了这层关系。文帝对皇族成员向来宽厚,他登基后有个侄子趁他对抗匈奴时起兵造反,他都丝毫未见芥蒂,不但没有株连家人,还保留了他们的封国。刘长也许就是在这件事的刺激下,认为文帝不会难为他这个亲兄弟。但是全寄托在文帝的仁慈上,刘长觉得还不够,他还要那个投名状,那就亲自动手诛杀吕党余孽审食其。
审食其作为传说中吕后面首,吕党的标签无论如何也摘不掉。刘长杀了他,顺势强调他的吕党过往,便是与过去划清了界限。刘长是在向文帝表明,自己并不认同吕后之前的做法,换句话说就是承认倒吕的正义性。如此文帝皇位的合法性便得到了更大范围的认可,这正中文帝的下怀。
所以,我们才会看到一个奇怪的现象,当众杀死前朝丞相,这种极端恶劣的行径竟然没有受到丝毫惩戒。很有可能,这是刘长兄弟二人早已计划好的一出好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