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量爆表的油炸小吃,可真香啊!

食物到了厨房,
很多事都是身不由己,
包括成为什么样的菜,
没什么选择的余地,
全凭掌厨人的喜好,
或炸或炸或炸。
大火宽油,
不时溅起油花的滚烫谷地,
是不得不过的那道坎,
俗称“闯油锅”。
闯得过便是灿黄喷香,
闯不过,
就是一节焦炭。
过得这阵仗,
裹一层金黄酥脆的甲,
内里或松软或多汁,
也就是得了这炸物的精髓。

  油条    

油条几乎占据了国人早餐的半壁江山,
大概是唯一一个被父母允许的油汆食品。
作为上海人早餐的标配,
被热油激的鼓胀的油条,
得了大饼,
得了豆浆,
得了白粥,
得了酱油。
趁着刚出锅,
咬上一口,
满嘴的油脆面香,
嗲!

  粢饭糕    

粢饭糕是用米做的,
长方形,
两厘米左右的厚度,
像一副没有拆封的扑克牌。
米放盐调味后煮熟,
盛入方形模具里,
需得狠命压实,
糕才瓷实。
脱模后切成大小相近的小方块,
入锅炸至金黄。
吃来表皮酥脆、内里绵软,
最好吃的应当就是四个角了,
就像油条的两端,
粢饭糕的边角是最脆的。

  油墩子    

一口并不很深的油锅,
几个椭圆的铁勺,
便是制作油墩子需要的所有工具。
略带咸味的面糊,
满满的萝卜丝和少许葱花,
带来的是富有层次的口感。
热气腾腾的油锅里,
通常会有三四个装了面糊萝卜丝的勺子,
握住柄,
把最先放入油锅的,
在锅边轻轻一敲。
勺子里炸成型的油墩子,
一骨碌就整个翻进了锅,
洗上个热油澡,
直到带着一身的滋味儿出锅。
吃之前要点香醋、甜酱,
裹着刚出锅的热乎气下肚,
暖着呢。

  巧果    

面粉、鸡蛋、芝麻、白糖混合,
制成的薄薄的皮子,
做出的巧果味道相差无几,
区别只在于形状。
做巧果创作力和动手能力缺一不可,
一剪一折一翻,
一张张皮子被折叠成不同的形状,
巧果的“巧”字在这一步体现得淋漓尽致。
面皮的香脆和芝麻的焦香混合在一起,
一会功夫就能吃完一大盘。

  两面黄    

两面黄有软硬之分,
但不论软硬,
制作起来都颇为费事。
硬两面黄是将生面直接油氽,
软两面黄则更考究些,
先将面下水煮至八九分熟,
过热油汆。
两面黄吃法也讲究,
需把现炒的浇头浇在面饼上,
让面饼表层吸上些卤汁。
吃之前再翻翻面饼,
才能够吃出外脆里嫩的口感,
一份两面黄配上一碗蛋丝汤,
着实是享受。

  油汆豆瓣    

对于蚕豆,
最高的礼遇不外乎过油炸。
炸过的蚕豆又松又脆的口感,
不知道俘获了多少狂热的爱好者。

  炸春卷    

一张春卷皮,
可卷万物,
看似身材娇小,
但却肚大能容。
韭菜、绿豆芽、胡萝卜、猪肉丝是制作春卷馅最基本的几种原料,
因为地域的差异,
不同的地方都有各自地方特色的馅料,
阿拉上海以白菜肉丝馅、马兰头豆干馅、豆沙馅居多。
一大盘金黄的炸春卷伴随着扑鼻的香味上桌,
就总是顾不上烫嘴,
就夹起一个边吹边吃。

  脆麻花    

上海的脆麻花不像天津的大麻花,
不撒白糖,
也没有苔条和芝麻。
素素净净的,
却也是香脆可口。

酥香从舌尖裹到肠胃,

唇边也是油光锃亮,

果然,

炸物的魅力就是这么的大,

不够健康,

但就是香!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