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气越少,睡得越好!一张方,除湿助眠
(本文仅供学习、参考,不能替代医嘱和处方。文中所述配伍、方剂,必须在中医师当面辨证指导下来借鉴、应用,切勿盲目尝试。)
本文理论依据:《中医诊断学》、《中医病因病机学》、《中医方剂学》
你好,我是中医人,文君然。
当初,我在学习中医内科学的时候,老师把常见病的分型、治法、所用方剂,清清楚楚地写在黑板上。
我看了,很高兴,觉得这些规律总结,弥足珍贵。
可是,我们老师却说:这些东西,记住它,然后再忘记它。
我不解:好不容易记住的,怎么还要忘记呢?
老师说,这些规律,作为一般常识,学医者必须烂熟于心。但是放在实际临床上,你千万不要被这些东西捆住手脚。完全用教材上的东西治病,到最后,你啥都治不了。
我一听,恍然大悟。尽信书,不如无书,莫如此也。
后来,我的见识不断扩展,渐渐感觉到,老师的话很正确。
给你举个例子吧。
话说有这么一个男子,年46岁。什么毛病呢?就是入睡难,勉强入睡后还容易醒,睡眠质量很差。
到底是怎么回事呢?患者信任中医,于是求中医治疗。
刻诊,医家就问患者,除了睡不好,还有什么其他不适的地方?
患者说,周身困倦乏力,心悸心慌、记忆力减退、头晕、吃饭没食欲。
医家一听,非常明确地说,这是典型的气虚症候啊。气虚,所以乏力。心气不足,所以心慌。元神之府失养,所以健忘头晕。吃饭没食欲,那是脾胃之气衰弱的表现。
这点事儿,简直是太明显了。于是,医家给开了补益气血的方药。
结果如何?坏了。患者用了十多剂,反倒病情加重了,以至于彻夜难眠。
这可咋办?医家两手一摊:我没辙了,另请高明吧。
患者继续求医。这一回,他碰到的医家,发现了一丝端倪。
原来,此人在食欲不振的同时,胸脘常觉满闷不舒。嘴里发干的同时,却喝不下太多水。脉濡的同时,又偏数,而且苔略黄腻。其他的,如周身困倦、头晕头沉、记忆力衰退、心悸时作等,和从前一般不二。
这时候,医家给开了一张方子,但见——
杏仁10克,白豆蔻10克,薏苡仁20克,厚朴5克,半夏10克,白通草6克,滑石15克,竹叶10克。
这个方子,患者服用5剂之后,就感觉胸脘满闷、心悸之感大大减轻,睡眠时间可以达到4小时以上,最多6小时。这个时候,医家遵原方加入石菖蒲、郁金各10克,合欢皮30克,继续投5剂。
到最后,患者诸证悉平,睡眠如常,停药。
这张医案,最初载于1992年的《山东中医杂志》。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去翻阅一下。
现在,我给你说说这背后的道理。
前面我提过,中医人治病,完全按照教材的条条框框,会遇到很多麻烦。甚至有时候,根本就不会治了。
为什么?有些病人的情况,你对不上号!
比如上文医案里的患者,他基本属于湿热阻滞三焦引起的失眠。
你看,他舌苔黄腻,为湿热之象。脉濡数,也主湿热。脉濡为湿,脉数为热。湿热阻滞于内,津液输布不及,所以口干。但是如果要喝水,却碍于湿热阻滞,所以还喝不下多少。湿热阻滞三焦,气机不畅,所以患者胸脘满闷、心悸时作。湿热阻滞中焦,脾胃之气失常,所以吃不下东西。湿热之气上扰清窍,所以头晕头沉。
三焦为湿热之邪弥漫,阴阳二气不相顺接,人就会失眠。
请注意,患者由于长期睡眠不佳,导致乏力、健忘、倦怠,以及食欲不振等情况,这很容易让人误以为是教科书上讲的,气血虚弱之症。于是,按照教材列出的办法,用补益的方药调治。这样做,其实就加剧了湿热阻滞之态。患者的睡眠,会更加糟糕。
这个时候应该怎么办啊?医家当时用的,是三仁汤。
三仁汤,是中医里头最著名的清湿热的方子,可以宣畅三焦气机。它源于《温病条辨》,基本组成就是杏仁、滑石、白通草、白蔻仁、竹叶、厚朴、薏苡仁和半夏。医案里,几乎用的就是原方。
其中,滑石清热利湿,薏苡仁、杏仁和白蔻仁化湿利湿,行中上二焦之气。通草和竹叶利尿,清热利湿,使得湿热从下焦而去。半夏和厚朴行气除满,化湿和胃。通过这么一番调理,患者的湿热之气就会被清利出去,三焦之气恢复通畅,由此带来的一系列问题,包括睡眠不佳,就会得到改善。
写到这里,你可能会说了,文老师,这个事儿不是很清楚吗,有什么好说的吗?
我跟你讲,就这种引发失眠的病因病机,是中医内科学教科书上,几乎从来不提的。
给我印象最深的,是有一道中医内科的考试题,让你选择不能引起失眠的选项。答案就是,湿邪阻滞。
中医内科学上,历来重视肝郁化火、痰热扰心、胃气不和、心脾两虚、阴虚火旺、心胆气虚、心肾不交等失眠的病因病机。这些,实事求是地说,的确更为常见。但是毕竟不能代表全貌。完全遵照这些经验,在面对患者错综复杂的病情时,就可能反倒无所适从。
也许正因如此,我的老师当初才教导我们,对书本上的东西,记下来以后,就要忘记它。
事实上,湿热阻滞三焦引发失眠,这在现实生活中很常见。患者的主要表现,就是舌苔厚腻发黄,胸脘发胀,头晕头沉,脉濡,身体沉重倦怠而乏力,口不渴,或者口干但喝不下水。这类人的睡眠问题,常常体现为入睡难、勉强入睡后易醒,醒来以后脑子极其不清醒。
我建议,这类人,应该到中医院去看看。如果确属湿热阻滞,用三仁汤加减清利湿热,是比较合适的做法。上文所援引的方药,仅仅作为参考。非专业读者,必须在中医师的辨证指导下来借鉴、应用。
好了。这个事儿,我就简单为你说这么多吧。文老师说得不好,也不见得多正确。您就权当一个参考吧。
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