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的代孕,皇帝有12个儿子,竟没有一个是自己的骨肉?狸猫换太子又是怎么回事?

一个喜欢历史喜欢文学,有梦想有故事的公众号,欢迎点击上方”长夜守灯人“关注

最近某明星的代孕事件在网上吵得沸沸扬扬,今天就来聊聊古代的“代孕”。

代孕可以分为完全代孕和部分代孕。完全代孕是指母体仅以自身子宫作为载体,植入胚胎进行妊娠和分娩,代孕母亲和婴儿没有基因关系。部分代孕就是代孕母亲是婴儿的亲生母亲,母亲和孩子有基因关系。古代科学技术落后,完全代孕当然不可能,所以只能是部分代孕,在中国还有一个专有名词,叫借腹生子。现在来说说古代借腹生子的皇帝。

从现在医学的角度,人类都有不孕不育的概率,但皇帝贵为九五之尊,万里江山家天下需要万世传承,没有儿子怎么办?有的皇帝大大方方面对这一点,或传位给弟弟,比如宋哲宗赵煦传位给弟弟宋徽宗赵佶;或在皇室中寻找合适的接班人,比如清朝的最后几位皇帝。但是有一位没有儿子的皇帝,却不甘心自己好不容易得来的江山岂能落到他人手里,于是他就想方设法要儿子。

我要说的这位皇帝是南北朝时期的南朝刘宋第七位皇帝,太宗明帝刘彧。要说这刘彧也是真不容易,大概因为是刘宋开国皇帝刘裕杀了六个皇帝而被人诅咒,刘宋的继任者们除了被儿子杀死的文帝刘义隆算是个好皇帝,其余皇帝连正常人都算不上。刘彧之前的两位刘宋皇帝是刘骏和刘子业,两个都是大肆残杀宗室的暴君,尤其是这位宋前废帝刘子业,荒淫变态至极,在位仅一年多,坏事做尽,刘彧被刘子业称为“猪王“当猪养,受尽侮辱还随时有生命危险,刘子业动不动就说要“杀猪”。好不容易刘彧杀死了刘子业,并被拥戴登基,又遇到了同样是反对刘子业,且已经另立刘子勋为皇帝的大规模兵变,当时实际控制的土地和人口是刘彧这个“正统皇帝“的十倍。最终刘彧通过一系列积极手段,重用贤臣良将,加上中央军的战斗力,实现了政权的稳定。

这样才得来的天下,大概这位太宗刘彧也是格外“珍惜“,岂可外传?但是天不随人愿。可能因为刘彧比较胖(所以被先帝刘子业称为猪王),再加上被刘子业各种虐待后,某方面的功能不大行,除了前期有两个女儿外,刘彧再无子嗣。怎么办呢?刘彧有高招。他把一个叫陈妙登的妃子“送给”大臣李道儿。《宋书·后妃传》说:“始有宠,一年许衰歇,以乞李道儿。寻又迎还,生废帝,故民中皆呼废帝为李氏子。废帝后每自称李将军,或自谓李统。”陈妙登开始很受宠,一年后就失宠了,被送给李道儿,但是后来太宗又把她接了回来,生下刘昱(刘宋开国皇帝高祖武帝刘裕,太宗明帝刘彧,后废帝刘昱,三人名字用今天的普通话念读音一样),刘昱也就是宋后废帝,老百姓都说刘昱是李道儿的儿子,连刘昱自己也叫自己李将军。《宋书·后废帝本纪》说:“先是民间讹言,谓太宗不男,陈太妃本李道儿妾,道路之言,或云道儿子也。”民间传闻,太宗刘彧生不出儿子,太妃陈妙登本是李道儿的女人,儿子刘昱可能也是李道儿的。

刘彧终于有儿子了,自然视为珍宝,很快被立为太子。但刘彧显然觉得只有一个儿子还不够,不过自己又不会,怎么办呢?《宋书·后妃传》有一段略微惊悚的内容:“太宗晚年,痿疾不能内御,诸弟姬人有怀孕者,辄取以入宫。及生男,皆杀其母,而以与六宫所爱者养之。”刘彧晚年(其实刘彧死的时候只有三十三岁),身体不行不能宠幸嫔妃,于是就在自己兄弟的姬妾中找怀孕的女人,发现就召入宫中,如果生下男孩,就杀死母亲,把孩子给自己的后宫抚养,作为自己的儿子。于是,刘彧有了十二个儿子,但这样的“借腹生子”,可不是一般的残忍啊……

刘彧“借腹生子”,是见于正史的。但有人认为,说刘彧的儿子都不是亲生的,是南齐萧家给刘彧抹黑,为的是证明刘宋后来皇帝的血统不正,从而为萧家夺权制造舆论基础,著名历史学家吕思勉先生就持这一观点。但还有一位皇帝的“借腹生子”,却是后世基本公认的,这个故事还被小说化、演义化,并无数次成为电视电影的话题,这就是大名鼎鼎的“狸猫换太子”事件。

说起来还挺巧的,因为这又是一个宋朝,当然前面的刘彧是南朝的刘宋,现在说的是我们更熟悉的北宋赵家。宋朝的第三位皇帝宋真宗赵恒宠爱刘娥,但刘娥却无法生育。于是聪明的皇帝和刘娥就想出了一个借腹生子的妙招,让刘娥的侍女李氏侍寝。公元1010年,李氏“不负期望”地怀上龙种并生下一个儿子,起名赵受益,这就是后来的宋仁宗赵祯。

李氏生下儿子,被封为崇阳县君(低级封号),儿子却被“抢走”了。宋真宗对外宣布皇子是刘娥所生,册封刘娥为德妃。李氏后来被封为才人、婉仪,又为真宗生了一个女儿,不过早夭了。到1022年李氏儿子赵祯登基后,实际掌权的刘娥又晋升李婉仪为顺荣,再过十年,李顺荣病重,刘娥又把她提为李宸妃。我们所熟悉的,各种小说电视里的李宸妃的称号,就来自于此。而另一边,刘娥作为赵祯的“母亲”,早在1012年就成为皇后,后来又顺理成章地当上太后,并掌握了北宋的实际大权。

这个就是“狸猫换太子”的故事原型,所谓的“狸猫换太子”当然只是一个戏说而已,青天大老爷包大人当然也管不了这个案子。和小说电视里不一样,太后刘娥并没有迫害李宸妃,但却始终没有让刘娥和宋仁宗母子相认。《宋史·后妃传》说:“仁宗即位,妃嘿处先朝嫔御中,未尝自异。人畏太后,亦无敢言者。终太后世,仁宗不自知为妃所出也。”仁宗继位后,李宸妃在先帝后妃中默不作声,也没有特殊举动,别人害怕太后,也不敢多说,太后在世的时候,宋仁宗不知道自己其实是李宸妃所生。

太后不说,是出于私心,旁人不说,是出于畏惧,李宸妃自己为什么不说呢?我想是出于母亲对儿子的保护。“乾兴元年,戊午,上崩於延庆殿。仁宗即皇帝位尊皇后为皇太后,军国大事权取皇太后处置”。宋仁宗继位的时候十三岁,太后奉先帝遗诏监国,军国大事都由太后决定。而且这位刘太后是个政治女强人,颇有一代女王武则天之风,她在世的时候,喜欢穿皇帝服饰,还时不时有人明里暗里劝太后自己称帝……可以说,此时的宋仁宗,虽名为九五至尊,实际却是如履薄冰。如果李宸妃强行出头要和儿子相认,恐怕北宋朝堂将会出现一场腥风血雨,“傀儡”皇帝怎么和实权太后斗?所以从理性角度,李宸妃默不作声,才是对亲生儿子最大的保护。从一个母亲的角度,母子相认固然重要,但儿子当皇帝江山稳固,也足以让母亲欣慰……

公元1032年,宋仁宗继位十年后,一生未和儿子相认的李宸妃病逝。根据《宋史·后妃传》记载:“初,章献太后欲以宫人礼治丧于外,丞相吕夷简奏礼宜从厚。”刘太后本来想以普通宫人的礼仪下葬李宸妃,但是丞相吕夷简说应该要厚葬,理由是只有这样才能保住刘氏一门。刘太后应该是听明白了,她按照吕夷简说的,以高规格厚葬李宸妃,并用水银填充棺木以起到防腐的效果,这在古代是极为奢侈的。

刘太后在世的时候,大权始终不放,但刘太后最终也没有“再进一步”。一年后,刘太后也走完了她的人生旅程,政权顺理成章地回到“儿子”宋仁宗手里。而此时,迟到了二十三年的“大清算”也开始了。刘太后执政期间受到排挤,一度装疯卖傻的燕王赵元俨(“八贤王”最靠谱的原型)上奏宋仁宗:“陛下乃李宸妃有所生,妃死以非命!”陛下的生母其实是李宸妃,李宸妃是被人害死的!矛头直指刚去世的刘太后。这可真是个晴天霹雳,不仅对宋仁宗来说,对整个大宋朝堂都是一声惊雷。自己侍奉了二十年的母亲不是亲生母亲,自己的亲生母亲可能是被这个“假母亲”害死的?这换谁都得崩溃。

宋仁宗悲痛不已,多天不上朝,但对于母亲的死因他并没有听叔叔赵元俨的一面之词。他追封李宸妃为皇太后,并且要按照太后的规格重新下葬。在换棺木的时候,宋仁宗哭着亲自去看母亲遗容,发现母亲尸身用水银保持得很好,面色如生,并且身穿头戴的是太后的服饰和冠冕。宋仁宗忍不住感叹:“人言其可信哉!”别人的话不能轻易相信啊。

这场“借腹生子”的风波终于结束了。好像这一切都在丞相吕夷简的意料之内,因为李宸妃的厚葬,刘氏一门也算自证了清白,依然享受荣华富贵。而后李氏一门也因为太后的关系,得到了皇帝的特殊照顾。

感谢阅读,欢迎关注!如能转发,不甚感激!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