魅力太行之——峡谷群口天明关
天明关村位于邢台县路罗镇,距镇政府驻地以西10公里处,山场面积4000亩,耕地面积280亩,村内有居民142户,407口人,以冯、韩、李三姓为主。村庄的历史可追溯到唐代末年黄巢大起义,传说黄巢起义后行军至此天已大明,故名“天明关”。
黄巢,曹州冤句(今山东曹县)人。善击剑骑射,屡举进士不第,在长安落榜后题诗《不第后赋菊》:“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唐朝末年,“用兵不息,赋敛愈急”,水寒灾害相继,以至于民不聊生,终于公元874年爆发了农民起义。次年六月,黄巢与兄侄八人响应起义。《邢台县志》记载:黄巢起义之初在邢台西部太行山区峡谷群一带安营扎寨,反抗官府,杀富济贫。
天明关依山临河而建,形状呈不规则自然状态,为典型的太行深山区传统村落。村子坐落于南北两沟之间的台地上,房屋建在台地的阳坡近邻山谷河水溪流的地带,随山就势,依形而建,高低错落有序。村里共有4条石板铺地的街巷,有古院落30座,古井1个。建筑材料就地取材,墙体用本地出产的红色石英岩石块垒砌,厚达50公分,内面以草拌泥抹平,一些正房用白灰膏抹面;石板覆顶,层层叠叠。
同英谈“远看是楼房,进院平房院”正好相反,天明关的房子“远观是平房,进院为楼房”,以传统四合院式建筑为主,大部分为每个方向都是五间房宽度的正方形院落结构,正房为二层或三层红石楼房,配房一般为平顶房,间或有少量二层楼房。二层或三层楼房山墙设置“中字形”小窗口,用以通风和防潮。门头亮窗、多数平房民居窗口和一层楼民居窗口为方直形,顶部铺设过木,二层楼窗口为上圆下方形,石块裹券,寓意天圆地方;二层楼一般开两门三窗,推开两侧的木门,可以走到配房屋顶之上,中间的三个拱形窗和两头方直形门口形状对比鲜明,规矩之中见变化。
窗棂为方格式样,门头亮窗和拱形窗上部半圆形部分窗棂有田字格、万字格、龟背纹等多种形状,装饰有花朵、福字、铜钱、如意、五福捧寿等吉祥图案木雕,雕刻精致,立体感强,保存较为完好,反映了历代村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期盼。
天明关的民居门楼外观朴素简介。也许是久居深山,深受爬坡登高之累,门前一般不设置台阶,即使设有台阶,也只是三级。门墩较小,有木门墩,也有硬度很大不带雕花的红石门墩,这是天明关民居附属建筑构件的典型特色。两扇木门较为宽大,以卯榫结构组合,不使铁钉,更没有狮子头辅手和海水波浪纹铁皮装饰。
门楣木格芯浅雕“松竹菊”“谦受益”“主忠信”“和为贵”“耕读世家”“福禄寿”等反映院落主人品行追求、人生修养、治家之道和人生期盼的词语,折射出传统文化在天明关的深刻影响。走进门口,对面厢房的山墙上设有上圆下方、小巧精致的天地窑,显示了天明关人对于自然的崇拜。
天明关山清水秀,四面环山,风调雨顺,物产丰美,花果飘香,溪水长流,距著名的邢台峡谷群景区仅3.8公里。峡谷群的主峡黄巢峡是群山之间的一道地堑,峡谷北壁有一处名叫“黄巢岩”半露天式岩穴,阔十余丈,可容千人。黄巢岩地势险要,岩前一道悬崖遮挡住大半个穴洞,悬崖下有石缝,名曰“石瓮”,因长年流水如注,冲刷石瓮,水流旋转翻滚,声如钟鸣,使石瓮光滑如玉。
天明关村有一羊肠小路可直通黄巢岩,岩顶有“黄巢洞”,相传为黄巢读书之处。洞后天河梁建有黄巢庙,内塑黄巢像,每年庙会期间香火鼎盛。由于地势险要,易守难攻,黄巢峡是黄巢领导的唐末农民起义军的根据地之一,除遗存的旧城郭、练兵场、跑马栈道外,附近村庄、古刹寺院和山岩名称都留下了与黄巢起义军有关的印迹和传说。抗日战争时期,这里是八路军抗日根据地,建有八路军129师被服厂、造纸厂、印刷厂等,至今留有红色遗迹。
峡谷群是国家AAAA级风景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中国国家地质公园,由24条峡谷组成,其中达到千米的有8条之多,黄巢峡是群山之间的一道地堑,长达4000余米,峡深200余米,两壁对峙千仞,最窄处只有十几厘米。峡谷群主要景观有鬼门天堑、卧峡晴虹、云崖撒珠、飞瀑泻玉、瑶池妆台、龙宫玉珠、济公观海、三山晓翠等。
峡谷群具有狭长、陡峻、深幽、赤红、集群五大特点,成为八百里太行山的一大奇观,被专家誉为“太行奇峡”。峡谷群夏季暑期凉爽,七月平均气温24℃,有多种乔木、灌木和野生动物,深山植被繁茂,有上万亩的原始次生林,形成一个巨大的“天然氧吧”。
好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