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历史文化名村——苏州明月湾村
明月湾村位于苏州西山南端,现属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在著名景点石公山,2500年前吴王和西施在这里赏月而得名。
唐代,明月湾已闻名遐迩,大诗人白居易、皮日休、陆龟蒙、刘长卿等,都曾到此,留下了赞美明月湾的诗作。
清乾隆、嘉庆年间(距今约250年),明月湾达到了鼎盛,修建了大批精美的宅第,以及祠堂、石板街、河埠、码头等公用建筑。
这些宅第和祠堂,有精致典雅的砖雕、木雕、石雕,建筑极富地方特色。
位于太湖之中的明月湾古村,在春秋战国吴越相争时,为吴国前沿阵地,故留下了许多有关吴王的传说和遗迹,还因吴王和西施到明月湾赏月,所以在民间留下了许多风雅韵事,于是明月古村的文史典故可以追溯到遥远的过去,源于绝代佳人西子的传说。
"明月湾,吴王玩月于此"(《苏州府志》)记载:明月湾村名的由来相传二千五百多年前的春秋时期,吴王夫差和美女西施,曾经在此共赏明月,古村便由此得名。村后石排上仍保留着西施当年洗妆的画眉泉遗址。
古村现存石板街总长达1140米,共用4560余块金山花岗条石铺成,居民称这条石板路为棋盘街,是明月古村的最大特色之一,街道下面是排水沟。
明湾沿湖还有一个古码头,长58米,宽4.6米,表面用256块金山花岗条石铺成,此码头建于清代。村口有古香樟一株,高25米,胸径2米,约五百余年。村内古建筑众多,多数建于清乾隆年间。
至于明月湾村落的始建年代,尚无从考证。但至少到了唐代已闻名遐迩,白居易等诗人纷纷慕名而来,欣然命笔。他们留下的珍贵作品,是明月湾历史的重要佐证。
唐代诗人游明月湾情况,经查证,最早来到明月湾的著名诗人是刘长卿,时间是唐至德二年,即公元757年,距今已1248年。明月湾村落的建成年代不可能晚于此年。
2004年,明月湾一工地施工时,在墙基下发现一个台面大的砖砌体,系六朝绳纹砖,古村的始建年代出现了新的谜团--又该推前多少年呢?一千二百四十余年的历史长河中,明月湾村名依旧,村址依旧,村落的格局也未作多大变动,千年古村文化绵延不绝,是村落建筑史上的一个奇迹。
盛唐诗歌中的明月湾,有白居易的"掩映桔林千点火,泓澄潭水一盆油"、皮日休的"晓培桔栽去,暮作鱼梁还"、陆龟蒙的"择此二明月,洞庭看最奇"等等,诗人们对隐于湖山深处的明月湾印象深刻,给予了极高的评价。
在浩翰的唐代诗歌中,所写村落指名道姓的并不多见,大加赞誉的不可多得,经诗人题咏赞美,越千年岁月延续至今,风光依旧的,更是难能可贵,这就是明月湾最为珍贵之处!
明月湾的古建筑,大多重建于明清鼎盛时间。原建筑以二层为多,普遍是二到三进,外貌古朴简洁,内部精细文雅。不滥施装修,大多只在梁架、门楼等关键处略加雕琢,作传神点睛之笔。充分显示出明月湾人崇尚简朴,又不失风雅的文化风尚。
明月湾向有"无处不载花,有地皆种桔"的习俗。房前屋后,甚至在塌废的宅基地上,也大多栽种柑桔、石榴、桃杏等花卉果木。花开季节煦丽烂漫,香飘四溢。栽桔、捕鱼等副业劳作至今已成为明月湾人的主要传统经济产业。
明月湾现有常住居民一百余户、近四百人,多为靠种植花果、碧螺春茶和兼太湖捕捞、养殖为生的农民,姓氏以邓、秦、黄、吴为多,多为南宋退隐贵族繁衍的后裔。村内设南北两条东西走向的主要街道,两街之间有多条横巷,纵横交叉,井然有序,俗称棋盘街。
街面均以花岗岩条石铺设,下为沟渠,有"明湾石板街,雨后穿绣鞋"的民谚。街道两旁多明清建筑,高低错落,斑驳苍古。房前屋后,栽植四季花果,清代诗人沈德潜称之谓"人烟鸡犬在花林中",清代诗人凌如焕称之谓"水抱青山山抱花,花光深处有人家。"
明月湾的大自然是树深林密,野趣天成的。"水抱青山山抱花,花光深处有人家",明月湾古村西侧村口与太湖之间,是一开阔的树林,原先林深树密,古木参天,把古村遮掩得严严密密。
明月湾依山傍湖,三面群山环绕,终年葱绿苍翠,深藏不露,深得桃花源意境。明月湾现存古村面积约9公顷,村子三面环山一面靠湖,终年苍翠,花果飘香,村民以种植果树、碧螺春和在太湖捕鱼捉虾为生。
阡陌纵横,屋舍俨然,明月湾古村处处展示出独特的江南乡村风貌,虽历经风雨,然而"败石残址,也入图画"。
天水相接,一碧万顷,是明月湾古村的最大特色,而环境是古村落中最为重要的因素。明月湾的周边环境,是山水相依,得湖山之胜。明代顾炎武指出,明月湾村落,皆得益于太湖山水,其环境大多美不胜收,非同寻常。历史名人王铚认为明月湾村落的环境是经过精心选择的,远胜于其它村落,简直是人间仙境。
竹 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