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川传统白曲概述(二)
一 、 剑川白曲流行情况及历史渊源
剑川白曲可分为短调和长歌两大类,在龙头三弦的伴奏下演唱。短调又称“ 白族调 ” ,白 语 称 为 “ 拜枯 ”(baipkv) , “ 拜 ” 即白族, “ 枯 ” 即曲调;长 歌 又 称 “本子曲 ” 。白曲短调和长歌格律严谨,歌 词 结 构 为 “ 七七七五 ” 和 “ 三七七五 ” 式。即第一句为七个字或三个字,第二、三句为七个字,第四句为五个字,俗 称 “山花体 ” 。四句为一段,两段或若干段为一首。首句起韵,逢双句押韵。
白曲短调最常见的为八句一首。常在山间、湖畔、田边、地头及石宝山歌会、火把节等民族节日里即兴对唱。听众成千上万,一唱众合,通宵达旦,场面壮观。其内容丰富,有劳动歌、时政歌、仪式歌、情歌、生活歌等。风格独特的有反意歌、无情歌、一字歌等。
白曲长歌的基本词格亦为 “ 七七七五 ” 式 ,若干段组成一篇。长歌多数有故事情节,但不复杂,而以抒情为主。传 统 作 品 有 《鸿雁带书》 《黄氏女对金刚经》 《出门调》 《放鹞曲》 《李四维告御状》 《母鸡抱鸭》 《青姑娘》 《月里桂花》等 80 多部。
本文节选自:张文、陈瑞鸿主编《石宝山歌会传统白曲》,白文部分为了更适合演唱有改动。原著原文也附在上面,方便大家学习。
白语中有大量汉语借词。历史语言学研究表明,白语中的汉语借词超过词汇量的的60%以上,其中不少是中古乃至上古时期的汉语借词。由于时间久远和语音变化,如手、脚、眼这样的古代汉语借词一般人都以为是白语词了。在新时期,现代汉语新借词也不断进入。我们在书写白文过程中,将尽可能避免使用现代借词(一些科技文化词汇除外),千方百计使用白语原有词汇,如果我们在书写过程中使用了现代汉语借词,而您知道该词有白语的说法,请您告诉我们,我们将会奉上礼品一份,以表谢意!
如果您愿意成为一名自豪的自干白(自备干粮传播白文化),认同我们的宗旨和方向并愿意加入到我们队伍中来,请在后台联系我们,我们热诚期盼您的到来。
版权/作者版权所有,转发仅用于学习,并注明"来源:白语茶座"。违者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