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历抗倭的经验教训2:李舜臣的反击

关于李舜臣,在国内的的争议一直很大,受中韩文化冲突的影响,在韩国国内被封为天神般李舜臣,在国内被认为一无是处,援朝战争完全靠的是大明水师。今天我们抛却民族情感,从一个客观的角度来看看真实的李舜臣到底是什么样,他在万历援朝战争中发挥了什么样的作用?

李舜臣雕像

日军登陆釜山,庆尚道水军全军覆没,但是李舜臣的全罗道水军也未出击迎战,而是坐看日军后续部队继续登陆。有人据此批评李舜臣胆小畏战,其实不然。如果开战之初便大举出击,极有可能吸引日军集中进攻全罗道,一旦全罗道失守,水军基地无法保存,李舜臣也只能向北撤退。

李舜臣在等待,当他确定日军主力北上之后,便开始打击日军分散的船队,取得玉浦、泗川、唐浦等海战的胜利,并在闲山岛决战中击败日军主力,使其不得不龟缩于釜山,无法通过水陆配合夺取全罗道。

水战地区

闲山岛之战后,日军开始注重增加火炮数量。李舜臣连胜之余未免轻敌,结果突袭釜山失败,损失惨重,爱将郑运战死。此后,日军通过海陆联防,有效防御了海岸线,李舜臣也不敢再轻言出击。几周后,李舜臣攻击日军长门浦基地的行动中再遭失败,只能转而攻击无护航的运输队。后续唐项浦、永登浦、熊川海中,李舜臣均被击退,尤其是熊川海战中,“久与虏船相持,砲矢相交,胜败不决”。此后,占不到便宜的李舜臣, 出击次数越来越少,再也没有大作为。

釜山港防御

李舜臣炮击釜山港

仔细分析李舜臣的战绩不难发现,朝鲜水军虽然不具备彻底歼灭日本水军,截断釜山至对马的补给线的实力,但完全可以做到和日军战略相持,将日本水军限制在釜山附近水域,保障了全罗道,阻止日军通过西海岸补给,加剧了日本后勤困难,极大的影响了日军进攻效率,为明朝赢得了8个月的备战时间,只可惜这一有利局面未被明朝加以利用。

丁酉再乱,日军吸取教训,攻取南方四道,并在漆川梁全歼朝鲜水军,西海岸洞开,日军开始水陆配合直趋汉城。但是,李舜臣在鸣梁取得胜利,再一次迟滞了日本水军。第二天,明军以少胜多,取得稷山大捷。如果没有李舜臣在鸣梁的胜利,一旦日本水军登陆汉城,杨镐和麻贵恐怕只能选择撤退了,而之后的战事会更加艰难残酷。可以说,李舜臣再一次为明朝增援赢得了时间。

鸣梁海战

以往我们忽视李舜臣的作用,除了民族情结的因素,主要是将水战与陆战割裂成两个部分来看,而没有将其视作一个互相影响的整体。如果明朝能对李舜臣创造的良好局面加以利用,这场战争也不会旷日持久,损耗巨大。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