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篇令老师为难的微童话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聪明作文
微童话教学|往期链接
一篇令老师为难的微童话
文|陆生作
【一】
有老师请我为微童话下个定义。我不敢,这是真话。
想起前些日子,我向92岁高龄蒋风老师请教这个问题,他如是说:微童话是童话中最简短的形式。从规模、篇幅分,童话有长篇、中篇、短篇之分。近年来因社会生活节奏愈来愈快,为适应这种快节奏生活,出现一种最简短、精炼的短小篇幅童话。
虽然我不敢下定义,但可以谈谈我理解的微童话:
它是麻雀,虽小,五脏俱全。
它是蝌蚪,身体小,脑袋大,充满智慧。
它是螺蛳壳,里边在做道场。
它是孙悟空,身不满四尺,但弄起神通来,头如泰山。
有时候,对于一个问题,我们无法从正面解释,那就从侧面探究,也不失为方法。就像做选择题一样,排除错误选项,留下正确选项的概率就会增大。
说玄乎一点:有些东西,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意会之时,往往灵光乍现,心如明镜。
【二】
评价一篇文章,是“青菜萝卜各有所爱”的事。我曾多次在征文评审现场,见作家评委为一篇学生作文争得面红耳赤,甚至爆粗口,有人说作者是天才,有人说文章是狗屎,落差就是这么大!不必大惊小怪。
今天,有老师发来一篇微童话,请我指导。说实话,我也为难。
附图文在此。
秋天的童话
秋风吹落了树叶,根在默默地哭泣。根想挽留,却奈何不了风的无情;叶恋恋不舍,终究还是缓缓地飘落。为了报答根的情意,叶化作泥土,默默地守护着根,为它遮挡冬的严寒。次年的春天,根苏醒过来,却没有发现叶,只是依稀记得,冬天有一块泥土,温暖着它的心。于是,根扎得更深,却辨不清哪个是叶,只好拥吻每片泥土。(147字)
认真读了好几遍,我想到了一句话——落叶的离开,是因为风的追求,还是树的不挽留?
想到了一首歌——《绿叶对根的情意》。
想到了一首诗——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想到了作者是高年级学生——老师说是六年级,印证了我的猜测。于是,又想到了一首词——少年不识愁滋味,为赋新词强说愁。
我会表扬这位同学,写了一个还算完整故事,有结构,有情感,有那么一点调调。
但是,如果这是一篇投稿,我会刊登吗?不会。
如果这是一篇征文,我会打高分吗?不会。
可是,它明明让我感觉到了满溢出来的情感,语言华丽丽的感觉。也许问题就出在这里!
华丽丽的情感、语言,犹如烟花的绚烂,是很难值得回味的。因为它留个读者的想象空间太小了。就像一面五彩的墙,一面白色的墙,白色的墙留下了更多的空间,有更多的回味。
华丽丽的东西,感觉比较重,沉甸甸的,不够轻巧。这篇微童话主要讲了“叶与根”的情意,它有了一个故事框架,在我看来,在这个架子上穿一件衬衫就可以了,但作者给它穿了一件棉袄,以至故事的情节淹没在华丽之下,少了童话的感觉,没什么情节感。甚至连故事性都减弱了。
华丽丽的同时,整篇微童话又是很瘦弱的。
首先在构思上,这是一个太正常的构思了,没有新意,没有什么属于作者的独创。对一篇作品来说,独创性是非常重要的,它可以使一篇作品独树一帜,不可替代。当然,这对学生来说要求高了点,但就分析作品而言,这是不可忽视的。
其次,可能限于微童话篇幅短小,作者想表达的东西较多,它的叙述是粗线条的,没有轻重缓急之分,不够生动。风、叶、根的形象,没有“孵成小鸡”,还只是“一个蛋”。如果让作者展开书写,我相信整个故事会很丰满。
有修改意见吗?说实话,我给不出什么修改意见。
抒情当然好,但情节更重要,要把情感含在情节之中,交给读者去体会,而不是情感包裹了情节。
读微童话,叙述要像看动画片一样,是动起来的。
以上所谈,只是我个人感受。
为此,我还特意请教了几位作家。感谢!从不同角度,看到了它的单薄,看到了它的诗意,也看到了它有《去年的树》的味道……
我想,我已经不用说什么了吧?如果非要再说,只能说,如果我来写的话,我会这样写:
《给它一点温暖》
寒风中,树被冻僵了,叶使出全身力气,红着脸,紧紧抱住它,想要给它一点温暖。
又一阵寒风,像一把没有影子的刀,只听“呼”的一声,叶就松开了手。它受伤了,连翻几个跟头,跌在地上,晕晕乎乎。它使出最后一点力气,把手插进泥里,身体盖住小小一片土,它知道树的根就在下面,它要给它一点温暖。(138字)
【三】
再来看一篇微童话。这是张老师发来请我指导的。指导不敢,谈谈个人感受是可以的。
原文如下。
大鲸鱼的北极旅行
浙江省建德市明镜小学三(3)班 邹皓宇
指导老师:张敏
鲸鱼想到北极去吃鳕鱼。它游啊游,终于来到了北极。
夜幕降临了,鲸鱼发现水面上都结了厚厚的冰,它动弹不得了。
它很着急,用力想把尾巴向上甩,冰面纹丝不动。它又想用鳍滑动水,可是冰还是硬硬的;第三次它竭尽全力,想用头把冰面砸开,结果额头撞出了一个大包,冰面还是没有一丝裂纹。
大鲸鱼累了,想睡一觉。它打了一个长长的哈欠——“呼——”冰慢慢地融化了。大鲸鱼开心地游回家了。(180字)
我喜欢这篇微童话!
我觉得可以这样改:夜幕降临了,鲸鱼发现水面上都结了厚厚的冰,它动弹不得了。它很着急,用力想把尾巴向上甩,冰面纹丝不动。它又想用鳍滑动水,可是冰还是硬硬的;第三次它竭尽全力,想用头把冰面砸开,结果额头撞出了一个大包,冰面还是没有一丝裂纹。大鲸鱼累了,想睡一觉。它打了一个长长的哈欠——“呼——”冰慢慢地融化了。
这样已经单独成篇,但没有用上“吃鳕鱼”这个想法。很明显,它不如原文有味道。
我们当然可以把这篇微童话改得更精致一些,但在大体上,我觉得这篇微童话不用改了——保留孩子那种拙感,比如“它游啊游,终于来到了北极”,这就像幼儿园孩子说话,是很慢的、拉长音的。
这篇微童话,有两个好处:
一好在情节,尾巴、鳍、头,123地去解决困境,虽说事不过3,但作者偏偏来个4,而且还是个意外——呼吸,解决了困境。
二好在“开心”二字,大鲸鱼心态变化,全在此二字。也许有人不同意这一点。甚至觉得怎么就回家去了呢?鳕鱼不吃了吗?其实很简单,鲸鱼内心脱险的幸运感,我想大家在生活中都有体会,这时候哪还管吃鳕鱼啊,能平安回家就很好了,还不值得开心吗?
【四】
以上所谈,均是个人感受,仅供参考。
希望大家留言,谈谈对文中几篇微童话的看法。再重复一遍:文章好坏,是青菜萝卜各有所爱的事,自己喜欢就好。请勇敢说出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