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夏风云连载8】地中海地区早期文明和希腊化时代

较早前印欧人兴起和扩张,参考:【分子历史连载6】Y-R系和印欧人兴起扩张

一 地中海地区早期文明


根据可信度很高的维基百科资料,地中海地区最早的文明,以米诺斯文明(Minoan civilization)为代表,该文明的发展主要集中在地中海克里特岛。年代约公元前2700年—前1450年,相当于苏美尔文明晚期,古埃及从古王国、中王国到新王国早期

“米诺斯”这个名字源于古希腊神话中的克里特国王米诺斯。20世纪初英国考古学家阿瑟·爱文斯在靠近希腊的地中海克里特岛克诺索斯(Knossos)挖掘出古代的王宫遗址,爱文斯将此遗址所代表的文明称为“米诺斯文明”。米诺斯人以从事海外贸易为主。他们的文化在约公元前1700年之前显现出高度的组织性,与继后以军事贵族统治为特点的文化迥异。许多历史学家和考古学家相信米诺斯人在青铜时期重要的锡交易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锡与产自塞浦路斯岛的铜的合金被用来制造青铜。此外,米诺斯人还进行番红花的贸易,这是一种产自爱琴海地区的自然基因变种产物。在圣托里尼岛上有一幅著名的壁画“番红花采集者”。米诺斯人饲养牛、羊、猪、山羊,种植小麦、大麦、野豌豆、鹰嘴豆,培育葡萄、无花果、橄榄,知道养蜜蜂,从近东接受了石榴和温柏。农民使用皮革包住把手的木犁,由一对驴或者阉牛拉犁。各地发现的米诺斯制造的物品显示,它有一个与希腊本土迈锡尼文明、塞浦路斯岛、叙利亚、小亚细亚、古埃及、伊比利亚半岛及美索不达米亚通商的网络。

米诺斯最重要的艺术遗存为米诺斯陶器、宫殿建筑与壁画、石雕以及印章。米诺斯早期的装饰陶器品以线状的螺旋、三角、曲线、十字、鱼骨纹等为特征,也明显具有苏美尔彩陶传播特征。克诺索斯建筑中最著名的是建于公元前2000年的克诺索斯宫,由于不断的重修和扩建,克诺索斯宫构造复杂,有迷宫之称。克里特岛的壁画多绘以人物、动植物,并有相当大的妇女形象出现。米诺斯文明的一个突出特点是他们对女性神祀的崇拜,而非男神。出土的壁画和女祭司雕塑显示了男人和妇女参与同一个体育项目,通常是跳牛,因而一些考古学家相信米诺斯社会中男人和女人有着相同的地位,甚至继承权有可能是母系的。壁画有很多是描绘人群的,而性别由颜色来区分:男人的皮肤是红褐色,而女人的则是白色。米诺斯文明的男人穿褶皱短裙和缠腰带,妇女则穿胸部敞开、至肚脐才收束的长袍,完整露出整个女性的双乳是其最大特征。中国国内则有人质疑米诺斯遗址壁画是伪造的。

(米诺斯彩陶和壁画)

米诺斯符号包括有公牛、双面斧、立柱、蛇、太阳圆盘、树、鸟头或戴鸟面具的神祗等。克里特岛的女神之结就是苏美尔伊南娜女神之结的翻版。显然米诺斯文明是苏美尔-古埃及在地中海地区的衍生文明。但从克诺索斯宫殿壁画上来看,至少其女性明显属于白种人,与古埃及女性雕像和画像的黄种人相貌有显着区别。米诺斯文明很可能是近东闪米特人种和苏美人混合迁徙所形成,后期可能融合有部分巴尔干半岛南下的印欧人种,至今希腊国家印欧系Y-R单倍群频率也不是最高的。

一个有争议的结论指出,在米诺斯文明统治时期,克里特岛从未经受战争的磨难。大约公元前1700年,在克里特岛出现了一场动乱,可能是一次地震,也有学者认为是安纳托利亚人的入侵。在此之后,人口再次增加,宫殿修建得比从前更大,但基础稍稍不同。在前1650年或前1628年、前1500年、前1450年(仍在争议),距离克里特岛约70公里的圣托里尼火山群岛中最大的火山岛锡拉(Thera)喷发了。这可能是人类有记录的历史上最大的火山喷发(米诺斯火山爆发),超过1815年坦博拉火山喷发。这次喷发可以从降落到东克里特、埃及、爱琴海和东地中海的火山灰辨认出来。散发出的二氧化硫和尘云可能摧毁了数个人类定居点,引起了大气降温(火山冬天)和接连几年的坏收成。根据古气象学家从格陵兰的冰层包含的硫酸雨粒、以及北美洲树木化石的年轮距离研究显示,这段降温期有可能长达十年。剧烈的喷发还导致了火山的坍塌,继而引起了巨大的海啸,将沿岸的居民点一扫而光。

《竹书纪年》记载帝癸(夏桀)在位第十年“五星错行,夜中,星陨如雨。地震。伊、洛竭。”这很可能是周人把导致埃及第一中间期的中东大旱事件、第二中间期即喜克索斯人入侵埃及时期发生的地震、米诺斯锡拉火山爆发现象,都集合到夏桀时期,统一作出一次性的“夏亡”记录

公元前1420年左右,克里特岛屿被迈锡尼人征服。一个理论指出米诺斯的航海能力因为锡拉火山的喷发而遭到重创。这可能间接导致了迈锡尼的入侵,而后者的管理技能无法维持一个贸易王国。而另一个理论认为爆发引发的火山灰遮蔽了太阳,导致持续数年的饥荒。而迈锡尼人利用这个时机进攻并征服了克里特岛,在这之后,大多数克里特城市走向了衰亡。锡拉火山的喷发对米诺斯文明的影响仍旧在争议中。

迈锡尼文明(Mycenaean Greece)是位于希腊本土青铜时代晚期的文明,年代约公元前1600年–前1100年,它由伯罗奔尼撒半岛的迈锡尼城而得名。大多数的古希腊文学和神话历史设定皆为此时期。在迈锡尼征服了克里特岛之后,迈锡尼人采用了米诺斯人的线性文字来书写他们的原始希腊语。线形文字是一种古代克里特岛上使用的未破解文字,它的破解被认为是考古学上的“圣杯”。从字形上看,线性文字与甲骨文很相似,一些音节符号明显就是古埃及象形符号或简单变化形式。推测线性文字也是把苏美尔或古埃及象形符号文字线条化的结果,与甲骨文类比属于异曲同工。

迈锡尼的人种与米诺斯很相似,其艺术与后期米诺斯艺术也十分相似。迈锡尼文明可能是公元前1800年R1b-L23支系人群南下伯罗奔尼撒半岛与原土著融合而形成。考古发现了迈锡尼时代大量的陶器,其风格与装饰与罗马利亚、保加利亚、乌克兰地区的彩陶以及中国马家窑彩陶也很类似。迈锡尼时期的绘画受到米诺斯文明的很大影响,其墓葬形式也是土葬。在整个地中海沿岸都能发现迈锡尼物品,甚至从中欧直到不列颠群岛。在塞浦路斯和黎凡特也发现了迈锡尼人的定居点。迈锡尼文明大约在海上民族入侵中东时期衰落,一种理论认为北方多瑞安人入侵导致迈锡尼文明结束,失去家园的迈锡尼人又成为海上民族一分子,非利士人很可能就是迈锡尼人。如果把赫梯和迈锡尼文明的形成看成是第一批印欧人(R1b-L23)从巴尔干半岛北方迁徙到小亚细亚和希腊地区与原来土著融合而形成,那么赫梯和迈锡尼文明的结束,又可以看成是第二批印欧人入侵的结果。

(迈锡尼)

公元前12世纪至前1世纪在亚平宁半岛(意大利半岛)出现伊特鲁里亚文明(或叫伊特拉斯坎文明,Etruscan civilization)。迄今为止,考古学界和历史学界都没有明确证实伊特鲁里亚人起源于何处。根据2013年的一份线粒体DNA研究,伊特鲁里亚人可能是地中海地区的原住民。本书推测:因为海上民族入侵,带动地中海地区人群迁徙,近东和爱琴海地区的一些移民迁徙到亚平宁半岛,并与同时期大约公元前1200年南下亚平宁半岛的R1b-U152印欧人群融合而形成伊特拉斯坎人。他们在半岛上建立起兴盛先进的文明,于公元前6世纪达至巅峰,在习俗、文化和建筑等诸多方面对古罗马文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早期罗马曾长期被伊特拉斯坎人所主导。公元前616年—前509年,罗马先后有三位来自伊特鲁里亚的国王。法国卢浮宫藏有一对伊特拉斯坎人夫妻雕像看,从相貌上看或具有明显闪米特系白种人特征,与苏美尔-古埃及人的黄种人相貌雕像明显不同。

(伊特拉斯坎人夫妻雕像)

二 希腊化时期


北方多瑞安人入侵之后,希腊经历了400年左右时间的黑暗时代(Greek Dark Ages),时间大约在公元前1200年–前800年。从前800年–前480年,希腊艺术、哲学、剧场、诗歌等兴起,这段时间被称为希腊古风时期(Archaic period in Greece)。大约从公元前510年雅典人民推翻了最后一位僭主的统治,至亚历山大大帝去世时的公元前323年,这段时间被称为希腊古典时期,它前承古风时期,后启希腊化时代。古典希腊时期的文明影响了后来的古罗马文明,并对整个西方文明产生了重大影响,同时也对现代政治、艺术、科学、文学、哲学等方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希腊古典时期,也正是古埃及最后的本土王朝与波斯殊死搏斗时期,埃及先是被波斯征服形成持续121年的波斯王朝(公元前525-前404年)。希腊作为兴起的一支新兴力量,也与波斯发生了冲突。公元前499年至前449年之间,波斯与古希腊城邦之间发生了一系列战争,在历史上被称为波希战争。历史上著名的马拉松战役就是发生在波希战争期间。公元前449年,波希战争以双方签订卡里阿斯和约而告结束,波斯帝国从此承认小亚细亚之希腊城邦的独立地位,并且将其军队撤出爱琴海与黑海地区。波斯在这场战争中遭受失败,使其对外扩张的气焰受挫,并逐渐走向衰落。希腊获胜确保了希腊诸城邦的独立及安全,使得希腊继续称霸东地中海数百年。雅典更在波希战争后进入黄金时期。希腊在波希战争中取胜,使得中东地区文明加紧向地中海地区转移。

公元前431年到404年,希腊地区爆发了伯罗奔尼撒战争(Peloponnesian War),这是南方以雅典为首的提洛同盟与北方以斯巴达为首的伯罗奔尼撒联盟之间的一场战争。雅典此时正处于其文化的顶峰,其政治结构是有财产的男性公民的民主社会。斯巴达传统比较喜欢寡头政治。最终北方联盟获得胜利。斯巴达战胜后立刻在雅典引入了寡头政治,结束了雅典的经典时代,也结束了希腊的民主时代,强烈地改变了希腊地区。几乎所有希腊的城邦都参加了这场战争,战争双方使用了它们所有的手段,其战场几乎涉及了整个当时希腊语世界,战火从西西里岛到小亚细亚,也牵涉了该地区所有国家。这场战争深刻地影响了希腊和一部分野蛮人,在现代研究中也有人称这场战争为“古代世界大战”。希腊历史学家修昔底德(Thucydides,460 BC - 395 BC)在他的《伯罗奔尼撒战争史》中详细地记录了当时的事件,修昔底德分析了这场战争的原因和背景,他的分析对欧洲的历史学具有先驱作用。

因为伯罗奔尼撒战争,波斯也获得喘息之机。伯罗奔尼撒战争一结束,埃及本土人反抗波斯统治的起义成功,重建本土人王朝(第二十八、二十九、三十王朝)。在希腊地区,斯巴达的霸权也只持续了数十年,在这个时代的终了,北方的马其顿王国在雄心勃勃的腓力二世(前359年-前336年在位)统治下逐渐展现优势。马其顿位于希腊世界的边缘,尽管马其顿王室声称具有希腊血统,希腊人也看不起为半野蛮的马其顿人。不过,马其顿和各希腊城邦相比,马其顿的中央政府较强势,控制的地区也比大多数希腊城邦广大的多。腓力二世利用任何机会扩大马其顿的领土,最终腓力二世成立科林斯同盟,使他可以直接控制大多数希腊城邦,并被选为全同盟的最高统帅。腓力二世统治时期,波斯再次征服埃及,建立短暂的第三十一王朝。腓力二世准备对波斯的阿契美尼德帝国发动战争,但他遭到暗杀。

公元前336年亚历山大继其父腓力二世王位成为马其顿国王。在16岁以前他一直由亚里士多德任其导师。随着亚历山大大帝继承父亲的王位,也接手对波斯的战争。在长达数十年的征服中,亚历山大击败波斯国王大流士三世,并征服了整个波斯帝国,征服的土地包括小亚细亚、亚述、黎凡特、埃及、美索不达米亚、米底、波斯、以及现代部分阿富汗一带与巴基斯坦印度河流域和中亚草原。公元前332年,埃及的统治权从波斯易手到希腊人手里。马其顿30岁时,已经创立历史上最大的帝国之一,他一生未尝败绩,被认为是历史上最成功的军事统帅之一。在长年不停的征服后,亚历山大于前323年去世。

在亚历山大征服波斯帝国之后不久,中东及附近文明地区进入希腊化时代(Hellenistic period),通常起始点视为亚历山大大帝于公元前323年逝世开始,并结束于罗马共和国在前146年征服希腊本土,或前31/30年最后继业者王国托勒密王国灭亡为止。这段时期,19世纪后西方史学界认为古希腊文明主宰整个地中海东部沿岸的文明,所以称此地这段时期为希腊化时代。希腊化时代被认为是希腊古典时代和罗马文化间的过渡时期。希腊化时期的特点是新的一波的希腊殖民活动,并主要以埃及和西亚的各希腊化王国内建立殖民城市为主。

亚历山大大帝死后,整个马其顿帝国被各个继业者所分割,并在之后的四十年内战争持续不断,直到前280年才稳定下来,形成四个主要的王国。

  1. 卡山德王国→安提帕特王朝王朝,在马其顿和希腊本土;

  2. 托勒密王朝在埃及,首都在亚历山大;

  3. 塞琉古王朝在叙利亚和美索不达米亚,首都在安条克;

  4. 利西马科斯王国→阿塔罗斯王朝,在安纳托利亚,首都在帕加马。

在亚历山大继业者分封协议中,塞琉古当上巴比伦尼亚的总督,并以此地为根据地向外扩张,建立塞琉古帝国,并以公元前311年作为塞琉古纪年开始。塞琉古帝国初期以近东为中心向外发展,最强盛时疆土包括安纳托利亚、黎凡特、美索不达米亚、波斯和今日的土库曼斯坦、帕米尔和部分巴基斯坦一带,统治旧亚历山大帝国的东部大部分。

(希腊化地区)

巴克特里亚起初为塞琉古帝国的一部分,但这个东部省份与帝国中心距离过于遥远,意味着总督在管理上握有极大的自由,且受中央拘束较小。在大约前250年,巴克特里亚、粟特和马尔吉阿纳的总督狄奥多特自立为国王,建立希腊-巴克特里亚王国王国。差不多在同一时间,邻近的塞琉古帝国帕提亚总督安德拉戈拉斯也宣布独立,但安德拉戈拉斯无法阻挡北方帕尼游牧民族的酋长阿尔沙克一世入侵,帕提亚终究陷入游牧民族手中并建立安息王国。使得初生的巴克特里亚新王国与塞琉古帝国联系中断。最终在前130年左右巴克特里亚遭到北方游牧民族塞种人四个部落入侵而灭亡。然而,希腊的城市文明似乎在巴克特里亚王国崩解后继续存在,使之后的游牧民族深受希腊化影响。前128年左右,西汉使节张骞来到王国已灭亡的巴克特里亚,并称当地为大夏,一些学者如伯希和、塔恩(W. W. Tarn)、纳拉因(A.K. Narain)等认为,张骞所见到的大夏人是希腊-巴克特里亚残余的臣民,他们挺住塞种人的攻势,但最终在游牧民族大月氏入侵下灭亡而臣服。但另一些学者如费迪南·冯·李希霍芬、王国维等认为张骞所见到的大夏人是塞种人,他们灭亡了希腊-巴克特里亚王国后,臣服于后来入侵的大月氏。学术界争议希腊-巴克特里亚王国是否是汉朝时张骞出使西域时所遇见的大夏。实际上,马其顿人在征服埃及后,可能以埃及-夏的继承人自居,因而改叫夏人,即Helladic(希腊人)本来是夏的谐音。张骞所见巴克特里亚的一些后裔或以埃及-夏后裔自居,或本来就是一些埃及-夏人后裔迁徙来此。也因为在中亚地区存在过“大夏国”,一些西方人把中国华夏文化与古埃及文化存在的相似现象说成成是希腊人或吐火罗人传播的结果。

(巴克特里亚王国)

亚历山大大帝征服行动的结果使希腊人的眼界大大扩展,从前五世纪、前四世纪以来希腊城邦间无止尽纷争变得毫不重要,许许多多的年轻人和充满野心者纷纷移民到东方的希腊化王国,甚至远到希腊-巴克特里亚王国和印度-希腊王国,即今日的阿富汗和巴基斯坦,这场大规模移民直到前一世纪为止。

希腊人是个好学生,特别崇拜古埃及文明,一切都希望全部模仿照搬古埃及人,尊重古埃及人所有习惯,连国名也改成夏(谐音“希腊”),他们以古埃及文明的继承者自居,因此希腊人在埃及建立的托勒密王朝又被认为是古埃及最后一个王朝。托勒密王朝干的也许最伟大的一件事是建立了“亚历山大图书馆”,收藏古埃及各类藏书。依此图书馆,希腊人人拼命地学习苏美尔-古埃及人几千年发展的文明成就。希腊人崇拜古埃及的所有文明成果,包括科技、数学、医学、哲学、文学、诗歌、文学、宗教、伦理、戏剧、雕塑、绘画、建筑等等所有方面,悉心搜刮各种书籍整理学习,刻苦攻读。亚历山大图书馆建于公元前259年,据说当初建亚历山大图书馆唯一的目的就是“收集全世界的书”,实现“世界知识总汇”的梦想,所以历代托勒密王朝国王甚至为此都采取过一切手段:下令搜查每一艘进入亚历山大港口的船只,只要发现图书,不论国籍,马上归入亚历山大图书馆。通过各种正当不正当的手段,亚历山大图书馆迅速成为人类早期历史上最伟大的图书馆。极盛时据说馆藏各类手稿逾50万卷(纸草卷)。由于四方学者纷纷云集此地,古希腊地理学家、天文学家、数学家和诗人的埃拉托色尼,古希腊文献学家阿里斯塔克等不少历史名人都曾出任过亚历山大图书馆的馆长。诸如哲学家埃奈西德穆,数学家、物理学家阿基米得等睿智圣贤也均在此或讲学,或求学,使图书馆享有“世界上最好的学校”的美名,并在整个地中海世界传播文明长达200至800年,类似于周朝在中国大地传播华夏文明800年。亚历山大城也因为亚历山大图书馆,成为当时世界的知识、文化贸易中心,学者云集,人才荟萃,被世人誉为“智慧之都”。

亚历山大图书馆的建立为希腊人如饥似渴学习古埃及文明创造了极好条件,诸如阿基米得所谓的那些东西其实都是在攻读古埃及的文明成果后的心得。阿基米得(公元前287年—公元前212年),被称为“伟大的古希腊哲学家、百科式科学家、数学家、物理学家、力学家,静态力学和流体静力学的奠基人”,并且享有“力学之父”的美称,阿基米得和高斯、牛顿并列为世界三大数学家。公元前267年(不同资料有几年误差),也就是阿基米得十一岁时,阿基米得被父亲送到亚历山大城跟随欧几里得的学生埃拉托塞和卡农在亚历山大图书馆地学习,但最后阿基米得还在学习苦想时,就被冲进来的罗马士兵给杀死了!

亚历山大所征服的辽阔领土在之后两三个世纪内深受“希腊文化”的影响,直到罗马和安息分别在西部、东部兴起。由于希腊和东方文化相互交融在一起,发展成一个混合的希腊文化。西方人后来曾大力包装古希腊文明,称古代希腊作为一个“文明古国”,曾经在科技、数学、医学、哲学、文学、戏剧、雕塑、绘画、建筑等方面做出“巨大的贡献”,成为后代欧洲文明发展的源头。真相已经很清楚,长期受中东文明辐射的古希腊人,在打败波斯占领埃及后,又学习了古埃及人的科技、数学、医学、哲学、文学、戏剧、雕塑、绘画、建筑等等方面的成就。但不可否认的是:经过希腊人翻译的古埃及文明部分成果(所谓的“希腊文明”)得以保存并发扬光大,为后来西方文明崛起奠定了文明发展基础。此后,世界文明发展的格局逐渐形成东西方并立共存之势,一直延续至今。中国著名学者何新则走向另一个极端,他认为古希腊史都是伪史,这种观点不是客观的,只是极端民族主义思维发酵后的结果,对于中国人认识世界有害无益。客观地说,早期地中海文明只是中东地区文明的辐射,后期希腊人崛起后,他们学习吸收并保存了部分古埃及文明成果,但这部分成果被后来的欧洲人包装成了“希腊文明”。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