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房对联闲话:若信万殊归一理,莫将有限趁无穷

我们继续说清代学者何栻(1816-1872)的东坡诗句集联。今天看下面这一副:

若信万殊归一理,莫将有限趁无穷。

上联“若信万殊归一理”,大意是——从更高的层面上看,万事万物间并不存在本质的差别;

下联“莫将有限趁无穷”,大意是——人的生命、精力是有限的,但人所追求的知识、财富、地位、名利、幸福、境界等等,则是无穷无尽的。庄子讲: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以有涯随无涯,殆已!所以嘛,人固然需要努力奋进、自强不息,但也要注意知足不辱、知止不殆。

此联既不失超然达观的境界,又可见适可而止的智慧,也是一副很不错的座右铭。

下面分别看一下出处。

上联“若信万殊归一理”,出自先生的七绝《濠州七绝·观鱼台》,原诗如下:

欲将同异较锱铢,肝胆犹能楚越如。
若信万殊归一理,子今知我我知鱼。

此诗作于熙宁四年(1071年)十月,先生36岁,当时正在去杭州赴任(杭州通判)的路上,途径濠州(辖区大约包括今天安徽的凤阳、定远等县,治所在凤阳),顺便去转了几个景点。

濠州的这个“观鱼台”,其名称源于《庄子》中那一则著名的典故: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háo梁之上。庄子曰:“鲦tiáo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

“濠梁”,就是濠水上的桥。这个濠水是淮河的一条小支流,在凤阳东侧流入淮河。既然有庄子这个故事,那濠水旁所建的“观鱼台”,自然就是最正宗的了。这也算是挖掘地方文化、开发旅游资源吧。

接着我们看正文。

欲将同异较锱铢,肝胆犹能楚越如。大意是:

如果对万事万物间的差异锱铢必较,那么即使是腹腔中紧挨着的肝脏和胆囊,也会像楚国和越国一样相差千里。

若信万殊归一理,子今知我我知鱼。大意是:

老子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现代科学讲:所有物体都是由最基本的粒子组成的。从这些角度来看,万事万物还存在什么区别吗?争论“子非鱼”、“子非我”,还什么意义吗?

整体看这一首诗,前两句讲微观上对具体事物的精准认识,后两句讲宏观上对整体全局的概括把握。不知微观,难明究竟;不知宏观,难识全局。唯有将两者很好地结合起来,才是认识世界的正道。

大家看,东坡先生这里没有去计较庄子和惠子的是是非非,而只是借题发挥、言所欲言而已。就好像《题西林壁》那首诗一样,即使不在庐山,也可以那样写。天下之山,又哪里不是“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呢?

先生的《濠州七绝》中,还有一首《浮山洞》,写得也很超然:

人言洞府是鳌宫,升降随波与海通。
共坐船中那得见,乾坤浮水水浮空。

这一首诗的大意是:

大家都说浮山洞是神鳌的宫殿,洞中之水与大海相通、一并升降。可惜呀,我们人在船上、船在洞里,只能看见眼前这一点点东西;大家可要知道:这大地虽然广袤无边,却是漂浮在水中的;而这水呀,又是漂浮在太空中的哟。

由这一首诗,又不由得想起了先生对贬谪海南的一段感慨:

吾始至南海,环视天水无际,凄然伤之曰:“何时得出此岛耶?” 已而思之:天地在积水之中,九州在大瀛海中,中国在少海之中,有生孰不在岛者?覆盆水于地,芥浮于水,蚁附于芥,茫然不知所济。少焉,水涸,蚁即径去,见其类,出涕曰:“几不复与子相见!”岂知俯仰之间,有方轨八达之路子,念此可以一笑。戊寅九月十二日,与客饮薄酒小醉,信笔书此纸。

这一段的大意是:

我刚到海南岛的时候,看着周围茫茫无际的大海,愁眉苦脸,自言自语:“啥时候才能从这个岛上逃出去呢?”后来转念一想:陆地在积水中,九州在大海中,中国在小海中,如此说来,普天之下,芸芸众生,哪个人不是生活在岛上呀?我又有啥可愁的呢!

往地上泼一盆水,一只蚂蚁扒着草叶漂浮起来,心惊胆战地不知道会漂到哪里。过一会儿水干了,蚂蚁跑下来见到同类,眼泪汪汪地说:“我的妈呀!差一点见不上兄弟们了。”你说呀,这随着小草漂浮在“茫茫大水”中蚂蚁,哪能料到一会儿又出现四通八达的大路了呢?

大家看,这就是那个既能“跳出三界外”、又仍“常在五伦中”的苏东坡。政敌们要想在物质上折磨先生,这个好像能做到;但要想在精神上折磨先生,那真是痴心妄想了。因为先生的境界呀,和那些政敌们根本就不在一个层面。

好了,我们接着看下联“莫将有限趁无穷”。这一句出自先生的七律《登玲珑山》,原诗如下:

何年僵立两苍龙,瘦脊盘盘尚倚空。
翠浪舞翻红罢亚,白云穿破碧玲珑。
三休亭上工延月,九折岩前巧贮风。
脚力尽时山更好,莫将有限趁无穷。

此诗作于熙宁六年(1073年)八月,先生38岁,正任杭州通判。这次去辖区的临安县检查工作,顺便爬了爬县城西侧的玲珑山。

玲珑山海拔353米,不算高,但两山陡起,似双龙盘旋,也很壮观。首联“何年僵立两苍龙,瘦脊盘盘尚倚空。”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颔联“翠浪舞翻红罢亚,白云穿破碧玲珑。”大意是:稻田无边,但见翠浪翻滚浮动;碧山玲珑,时有白云飘荡穿萦。这里的“罢亚”,古人注释为“稻多貌”;之所以说“红罢亚”,有可能是当时这一带种的是赤芒稻,稻穗呈红色。

不过这个“罢亚”,总感觉有点怪怪的:不知道是南方的方言?还是有别的什么典故?暂存疑与此,以待来日。

颈联“三休亭上工延月,九折岩前巧贮风。”大意是:三休亭这个地方,高度呀、地形呀、角度呀都很好,最适合赏月;玲珑山自下而上,盘曲有九折之多,清风吹过时左绕右绕,好像都绕不出去了。这里“巧贮”二字用得极妙,似乎是好山将好风给贮藏起来一样。

大家看,自首联、颔联以至颈联,先生陆续写到“苍龙”、“盘盘”、“碧玲珑”、“九折岩”,都在说此山的盘旋曲折。看来山名“玲珑”,确属实至名归。

尾联“脚力尽时山更好,莫将有限趁无穷。”大意是:虽然实在有点爬不动了,但眼前风景也更美了。仔细想想,这天下的美景也太多了,即使精力再旺盛、身体再强壮,你又能欣赏到多少呢?所以说呀,不管干什么事,都要量力而行哟。

不过,反复读这一首诗,总觉得个别辞句难免生涩、不够自然灵动。这里斗胆改几个字(见加粗字体,左为原诗,右为修改),是否妥当,还请读者朋友们不吝赐教:

何年僵立两苍龙,    何年天降两苍龙,
瘦脊盘盘尚倚空。    瘦脊盘盘尚倚空。
翠浪舞翻红罢亚,    翠浪舞翻红罢亚,
白云穿破碧玲珑。    白云穿破碧玲珑。
三休亭上工延月,    三休亭上宜玩月,
九折岩前巧贮风。    九折岩前巧贮风。
脚力尽时山更好,    脚力尽时山更好,
莫将有限无穷。    莫将有限无穷。


参考书目:《苏轼诗集合注(冯应榴)》《苏东坡传(林语堂)》《苏轼年谱(孔凡礼)》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