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夏风云连载2】海上民族入侵和古埃及新王国崩溃
一 土著将领建立古埃及第20王朝
塞特纳赫特(英语:Setnakhte)是古埃及新王国第二十王朝的首任法老。约公元前1189年—约公元前1186年在位。他不是第十九王朝末期几位法老(包括西普塔、塔沃斯塔和塞提二世)的儿子、兄弟或任何直系后裔。他出身未知,很可能是平民出身,虽然很多埃及古物学家相信他与前一个王朝存在联系。第十九王朝法老麦伦普塔死后,君权旁落,地方不断叛乱,同时叙利亚人伊尔苏起义进攻埃及。在塞特纳赫特象岛碑上记载女法老塔沃斯塔的统治在一场内战中结束。很可能塔沃斯塔是在这场内战中被塞特纳赫特推翻的。塞特纳赫特在这王位危机和政治动荡时期篡位成为法老。他在位时间只有3年左右。他的皇后是Tiy-Merenese,可能是麦伦普塔的一个女儿。塞特纳赫特篡用了帝王谷的KV14墓,并重新把塞提二世埋葬于帝王谷KV15墓。KV14墓原本是女法老塔沃斯塔(Twosret)的墓,他把KV14墓中所有原属于塔沃斯塔的装饰重新装饰成他自己的,并继续扩大KV14墓,使该墓成为帝王谷最深的一个墓。塞特纳赫特这样做也可能是出于对塔沃斯塔厌恶甚至仇恨。拉姆西斯三世在他的哈布城王表中也排除了塔沃斯塔和西普塔两位法老。
2012年12月,埃及古物学家和分子生物学教授Zahi Hawass等人在《英国医学杂志》发表研究报告:“重温拉美西斯三世后宫的阴谋与死亡:人类学、法医学、影像学和遗传学研究”,文中公布了拉姆西斯三世的Y染色体的STR数据,并推测是属于Y-E1b1a分子单倍群,这被认为是属于非洲的一个支系。这可能进一步验证了阿蒙霍特普三世的岳父尤亚是努比亚裔或埃及原黑人土著的血统。自从喜克索斯人入侵埃及后,埃及就走上了军事强国的反击道路,因为战争的需要,土著的地位得以上升。阿蒙霍特普三世与泰伊的联姻或也存在加强土著忠诚的政治因素,不管如何,从此尤亚的努比亚系血统进入到埃及最高阶层,并由此导致阿玛尔纳时期的“乱夏”。尤亚以外戚的身份首先进入军队系统,他可能的儿子阿伊也继续在军队中掌权,并凭借在军队中的势力帮助阿蒙霍特普四世(孔甲)夺权并推行“乱夏改革”,而阿伊本人在图坦卡蒙死后还做了法老。虽然哈伦海布(夏桀)终结了阿玛尔纳时期的“乱夏”,并选择了拉姆西斯一世做接班人,但是尤亚系的势力已经在埃及统治阶层和军队中坐大,并形成盘更错节的势力。根据有关数据,埃及在第十八王朝中期的前1400年人口达到420万人,在第十八王朝末的前1300年人口达到430万人,在第十九王朝的前1250年人口达到440万人。战争必然消耗人口。第十九王朝建立后,因为战争的需要,就更是越来越依靠土著的力量,甚至开始使用雇佣军。拉美西斯二世的爱妃妮菲塔丽很可能与阿伊也存在关系,这也证明了第十九王朝时期,尤亚系势力仍然很强大,尤其是在军队中,土著依靠军功更容易建立势力。塞特纳赫特很可能就是一个靠军功升上来的土著将领,甚至他很可能就是尤亚系的一个后裔,这样他的儿子拉姆西斯三世的基因测试预判为Y-E1b1a就是可以合乎逻辑的。因为尤亚与埃及黄种人贵妇结婚,他的后裔又不断与埃及统治阶层黄种人通婚,因此推测到拉姆西斯三世已经相当程度黄种化。
这种情况在古埃及华夏族进入中原后也遇到了类似的情况。战国时期,秦国商鞅变法,其最重要的举措就是限制皇室宗族的世袭权力,普通百姓通过军功可以晋升。这就打破了统治阶层权力的血统世袭。贵族可以沦为平民,平民可以上升为贵族。这样到汉朝时,华夏族与土著的血统界限就开始模糊,通过不断的联姻,最终华夏族与土著融合形成了汉族。而在中国历代王朝中,通过联姻而掌握权力的外戚篡位夺权事件也屡有发生。
二 海上民族入侵和中东文明变局
海上民族(The Sea Peoples),是一个历史学名词。这些人被认为是一群海上劫掠者所组成的同盟,他们很可能来自南欧,尤其是爱琴海地区。他们在整个东地中海游弋,并且在青铜时代末期,入侵了安纳托利亚、叙利亚、迦南、塞浦路斯和埃及。但是,这群人的具体身份对现代学者来说依然是一个谜团。现在只能通过一些考古学的证据和古文明的零碎记载来进行推测。海上民族之所以被记录,是因为在晚十九王朝起,尤其是在第二十王朝,拉美西斯三世统治的第8年时,他们曾试图进攻占领埃及。麦伦普塔称他们为“外邦人”或“海上的民族”。大多数学者认为这些人还入侵了塞浦路斯、赫梯和黎凡特地区。海上民族组成复杂,与印欧人扩张有关,关于海上民族的历史叙述主要来自于古埃及七个来源资料。按照字母顺序,海上民族通常指以下几个族群:
丹雅人(Denyen):赫梯人识别他们为阿达纳人(Adana),可能起源于北部叙利亚和土耳其交界地带。他们也被相信在塞浦路斯岛定居。他们在公元前1207年拉姆西斯三世统治时期,联合利比亚人和其他海上民族攻击了埃及。埃及第二十王朝允许他们居住在迦南,到公元前第11世纪,迦南大部被海上民族控制。他们也被认为可能是希腊人(亚该亚人)。有学者认为丹雅人联合希伯来人形成以色列十二部落中的丹部落(Dan)。
埃克维什人(Ekwesh):可能是一群青铜时代的迈锡尼人,或叫亚该亚人。亚该亚人是古典希腊时代进入希腊的四大部落之一。迈锡尼文明是青铜晚期的希腊文明,也是希腊地区出现的第一个文明,年代约公元前1600-前1100年。
卢卡人(Lukka):一个爱琴海地区的民族,生活在安纳托利亚的西南部,从未被赫梯人控制。这个名字可能来自吕基亚语。吕基亚位于土耳其西南部海岸,是一个多山而且植被茂盛的地区,当地的土著是吕基亚人,他们说一种属于印欧语系的语言(吕基亚语)。后来希腊移民逐渐取代了当地居民成为吕基亚的主人。希腊人在吕基亚建起了一系列殖民城邦。
佩莱斯特人(Peleset):一般相信是指非利士人(Philistines),圣经中描述了这个族群,他们被描述为以色列王国的最危险的敌人。非利士人并非巴勒斯坦地区的土著。圣经学者通常将这个词追溯到其闪族根源,这个名称可能意为「移民」或「侵略者」。非利士人征服了沿着迦南西南部沿海带状地区的5座城市:加沙、亚实基伦、亚实突、以革伦和迦特。那里直到埃及第十九王朝结束(公元前1189年)都属于古埃及。非利士人长期垄断了锻造铁的技术,他们可能是在征服安纳托利亚地区消灭赫梯期间获得锻铁技术。
谢克莱什人(Shekelesh):后来移民到西西里岛,形成名叫西库利(Siculi)的古意大利部落。
施尔登人(Sherden):在服饰与武器上与非利士人相近,有些施尔登人还成为了埃及的雇佣兵。后来移民到撒丁岛。
特雷什人(Teresh):他们可能是意大利中西部古国伊鲁特里亚人(Etruscan)的祖先。也被认为可能是小亚细亚半岛西部的特洛伊人(Troy)。
还有还未确定的Tjeker和 Weshesh人。
丹雅人、卢卡人、施尔登人在公元前14世纪中期的阿玛尔纳文书中已有提到,指一个施尔登人雇佣兵变节,还指三个施尔登人被埃及监工所杀。卢卡人被指控联合塞浦路斯人攻击埃及人,抓了埃及村民。在拉姆西斯统治的第二年,施尔登人攻击尼罗河三角洲,被拉姆西斯击败驱逐,并抓获了一些海盗。拉姆西斯二世时期的一个碑文说到:“没有人知道如何与不守规矩的施尔登人战斗,他们大胆地在海中航行,无人能够抵挡。”被抓获的施尔登人被并入到埃及军队中,在赫梯前线服务,并参加了卡迭石战斗。在阿布辛贝神庙浮雕上,刻有拉美西斯二世有个施尔登人卫队。在拉姆西斯三世的哈布城祭祀庙墙上有施尔登人在船上与埃及人战斗场景。施尔登人有独特的头盔,最初只有两边的角,在海上民族被埃及人击败以后,埃及描绘中在其顶端加上了圆牌装饰物,可能表示与太阳神拉存在联系。他们的护身甲可能是用亚麻的或者较薄的皮革制作。施尔登人装备的剑更长、更宽。他们的盾牌有两个套子,一个套在胳膊上,一个握在手上,这是典型印欧武士拿盾牌的方式。他们的装备一般并不逊于古埃及人。
(施尔登人)
拉姆西斯三世在位时期,海上民族一波波入侵埃及。拉美西斯三世改编军队,使用外族雇佣兵,阻止利比亚和海上民族的入侵。在拉姆西斯三世祭祀庙哈布城记录了他在位第5、8和12年三次反击海上民族入侵的胜利。哈布城有几段长铭文记录海上民族的活动,其中写道:“他们在岛屿上制定阴谋,然后他们突然袭击,所有的土地都被分散战斗,从赫梯、Kode、Carchemish、Arzawa到Alashiya(塞浦路斯),没有土地能够幸存,他们所到之处就一片废墟,就象从未有人住过。他们正在朝埃及而来,但是火焰已经在他们面前准备好了。他们是Peleset(非利士人)、 Tjeker、Shekelesh(谢克莱什人)、 Denyen(丹雅人)和 Weshesh人的联盟。他们把手伸得很长,他们的心充满自信,以为他们的计划为会成功。”事实上赫梯、迈锡尼、米坦尼文明在公元前1175年前后差不多同时崩溃了,附近的Ugarit、Ashkelon、Hazor地区也在这个时间左右被毁灭,一般相信这是与海上民族入侵有关,拉姆西斯三世的评论被考古证实。
(海上民族入侵和人口迁徙)
迈锡尼文明是与赫梯同时代的类似性质文明,属于第一波从巴尔干半岛南下扩张的印欧人与希腊地区原土著融合产生的文明。公元前1200年左右,希腊遭受多瑞安人入侵,陷入所谓的黑暗时代(Greek Dark Ages,前1200年–前800年),这段时期的希腊历史记载几乎真空。多瑞安人是印欧族的一支,来源于巴尔干半岛北部,也是古希腊时期四大部族之一。多瑞安对希腊地区的入侵,进而推动了海上民族对中东地区的入侵,这是自公元前4000年印欧人从黑海北开始扩散后对中东文明地区的第二波入侵。考古学者们认为在这一时间段中东地中海区域的文明湮灭了。曾经迈锡尼文明的宏伟宫殿和城市被毁坏或放弃。失去家园的迈锡尼人加入到新的海上民族中,向东举族迁徙。在哈布城浮雕中有许多非利士人的浮雕。非利士人的起源,现代考古学认为与希腊之南爱琴海的迈锡尼文化的早期有文化联结。非利士语的辞汇中,有许多证据证明他们起源于印欧语系。可能来自克里特岛,他们和特克鲁尔(Tkerur)人(可能来自希腊)一起到来,后者是唯一一个之后定居在黎凡特的海上民族主要族群。考古发掘弄清了迈锡尼文明与非利士文明之间的联系,5座非利士人城市中的4座位于迦南,第5座城市是加沙。特别显著的是,早期的非利士人陶器,就是爱琴海迈锡尼青铜文化陶器的当地版本,用褐色或黑色进行装饰。后来在铁器时代发展为独特的非利士陶器,用黑色或红色装饰。有一个发现是3个小青铜轮子和8个轮辐,这样的轮子在这一时期的爱琴海地区用作携带型的祭台。
哈布城浮雕描述海上民族入侵从陆上和海上双管齐下。拉姆西斯三世在尼罗河口等待,诱骗围攻敌人的船只。海上民族没有吸取教训,在拉姆西斯三世第8年时候仍然重复同样的错误,并收获同样的结果。法老不止一次等待他们。他建造了针对海上民族入侵的特别战舰,隐藏在尼罗河口,在海边部署观察哨兵。这些埃及船是专门用于海上作战的军舰。海上民族的船只被描绘成没有桨,必须依靠简单的方形船帆来航行,这也意味着他们的船没有依靠桨力才能实现的冲撞功能。敌人的舰队遭受伏击。在哈布城极具感染力的浮雕上能够清晰地看到携带复合弓的埃及人对海上民族造成的可怕的人员伤亡。浮雕中,数量巨大的尸体漂浮在水中。显而易见,埃及的敌对船员们缺乏任何一种弓箭。这导致埃及人的主要战术就是依靠来自陆上的弓箭手帮助完成攻击任务。埃及人驱使海上民族的船只近岸,然后海滩上的埃及弓箭手和舰载弓箭手联合发动连续齐射攻击,对敌人施以强大的火力。随后埃及海军用格斗钩攻击敌舰,敌人的船翻了,在残忍的肉搏格斗中海上民族被全面击溃。Osprey出版公司军事书Elite系列第40号《埃及新王国时期》也有埃及与海上民族作战的一些描绘图画。
(拉姆西斯三世与海上民族作战)
敌人的陆军力量也在埃及控制的地盘上被击败,这场陆上战斗发生在对抗北方入侵的Djahy。战斗结束后,几位海上民族的酋长被俘虏,有Tjeker、施尔登、,特雷什和非利士。在拉姆西斯三世第12年的战役中,他也俘虏了施尔登人和Weshesh人。在哈布城浮雕上有一群非利士人俘虏的浮雕描绘。伴随入侵的,还有整个民族大规模的人口迁徙,他们寻找新的土地定居。这种情况也被哈布城浮雕所证实。浮雕显示战斗的Peleset(非利士)和Tjekker武士伴随有装在牛车上的妇女和儿童。拉姆西斯三世声称收留了他们,把他们安置在埃及、迦南或者地中海其他地方。也重新安置了非利士人,允许他们重建起迦南的沿海城镇,并对他们征税。
(海上民族陆战)
虽然拉姆西斯三世顶住了海上民族的冲击,但是海上民族对西亚地区的扫荡,使得在第十八王朝末期形成的埃及、米坦尼、赫梯和古巴比伦旧大国体系崩溃,为新的力量崛起制造了空间。而埃及力量也造到了极大削弱,其国势也已日薄西山,从此再也无力控制黎凡特地区。此后西亚地区新亚述、新巴比伦和波斯的轮番崛起,对埃及形成致命的打击力量,最终在亚述和波斯的数次野蛮入侵之后,埃及先后沦陷于希腊人和罗马人的长期统治,古埃及文明逐渐消失在历史长河中。
三 哈布城
拉美西斯三世(Ramesses III),约公元前1186年—公元前1155年在位,他在位有32年的时间,是新王国时期最后的一位伟大法老。他长久的统治见证了埃及政治和经济权力的衰落过程。他统治时期在“希腊黑暗时代”中期,遭受海上民族和利比亚人入侵困扰,面对越来越多的经济困难和内部纷争,最终导致第二十王朝崩溃的开端。战争逐步消耗掉了埃及的财富,埃及帝国在亚洲的势力趋向衰落。他在位第29年发生历史记载上的第一次罢工,起因是修建王陵的工人得不到足够的口粮。在拉美西斯三世的最后几年,他恢复了向麦地那村庄的工人们提供了固定口粮的供应能力,结果是在拉美西斯六世–七世统治下后粮食价格大幅上升,而鸡和奴隶的价格保持不变。
在拉美西斯三世当政的第32年,由于居民的贫困和贵族的分裂意图,国家继续走向衰落。拉美西斯三世妻妾中有一个叫泰伊(Tiye,第二个叫泰伊的皇后),她策划了宫廷谋杀案,谋杀法老,以使她自己的儿子彭塔瓦尔(Pentawere)登基。阴谋被后来的拉美西斯四世所揭露,大约40人被捕及受审,全部被判死刑,审讯纪录在现代被发现。2012年12月《英国医学杂志》的研究报告认定法老拉美西斯三世遭谋权者割喉。拉美西斯的死标志着一个时代的结束。埃及从此开始了衰退与逐步被入侵者取代的过程。拉美西斯三世的木乃伊已被发现,现藏开罗博物馆。在他帝王谷KV11墓中发现有祭司演奏凤首箜篌的绘画。
拉姆西斯三世选定的继承人、他的儿子拉姆西斯四世在“哈里斯纸草书(Papyrus Harris I)”中记录了拉姆西斯三世为了修建各种纪念建筑,捐赠了大量的土地和黄金。也记录了拉姆西斯三世派遣远征商贸船队到朋特(Punt),在迦南地区开采铜矿。在卡尔纳克,他重建自阿蒙霍特普三世开始建立的孔斯神庙,在第二座塔门前旁边修建了拉姆西斯三世庙,该神庙有拉姆西斯三世的雕像。虽然经过可能的多代黄黑混血,该雕像仍然与标准的黄种人还存在某些差距。拉姆西斯三世最重要的建筑是他在位第12年完成的麦迪纳特·哈布神庙(Medinet Habu),也叫哈布城,这也是新王国时期的一个重要建筑。
哈布城(Medinet Habu)位于底比斯西岸,是第二十王朝拉美西斯三世的祭祀陵庙(Temple of Ramesses III),在科普特时代,这里有一座相当规模的城市。该陵庙保存得较为完好,其面积仅次于卡尔纳克阿蒙神庙,它是法老统治时期的最后一座大型建筑工程,也是埃及最后一段富饶时期的纪念物。
哈布城也是沿中轴线多庭院进落布局,内城外围有许多辅助建筑,是中国庙宇典型传统布局形式。这里原先是皇室居所,第一进院落是举行仪式和娱乐的场所,第二进院落在托勒密和罗马时代被教堂所占据。此外,这里还有三座多柱厅。神庙的外墙上刻有著名的全景浮雕。在这个城的多处城墙上描绘了海上民族的出现,以及埃及在海上和陆地上打败海上民族入侵的场景。哈布城也以拉姆西斯三世打败海上民族的浮雕而闻名。哈布城也是在卡尔纳克图特摩斯三世节日大殿之后,又一个充满雕梁画栋的新王国建筑,也是在今天保存最完好的新王国时期的纪念建筑之一。
(哈布城)
四 穆王名的时期
第二十王朝时期通常又叫Ramesside时期(Ramesside Period),因为自拉姆西斯三世开始,第二十王朝连续九个法老都叫拉美西斯,即朕名字中都有“穆”的符号。埃及古物学家从拉姆西斯三世一直编号到拉美西斯十一世。从塞特纳赫特于公元前1189年建立第二十王朝,到公元前1077年拉美西斯第十一世统治结束,第二十王朝历经约110年叫穆王的时代。
拉美西斯四世(Ramesses IV)是第二十王朝的第三任法老。他是拉美西斯三世的第五个儿子,在拉美西斯三世在位的第二十二年公元前1165年因他的四位兄长都已经去世,所以他被封为王子。由于拉美西斯三世的统治长达三十多年,一般认为拉美西斯四世大约到了40岁才成为法老。他统治的时期为公元前1155年—公元前1149年。拉美西斯四世即位后,开始了主要的兴建计划,多次派遣远征队伍到吉夫特东部的哈马马特干河床(Wadi Hammamat)采集矿石,亦曾在他在位的头四年四次派遣远征队到西奈半岛开采绿松石。位于哈马马特干河床的大型石碑记录了一次最大规模的远征,远征队人数为8,368人(包括5,000名士兵、2,000名阿蒙神庙的僧侣、800名哈比鲁(当时埃及对一种游牧民族的称呼)及130名石匠与采石工人,由阿蒙大祭师拉美斯奈克特亲自指挥。他又派人在卡尔纳克大幅扩建其父亲时期重修的孔斯神庙(Temple of Khonsu),并在哈特谢普苏特祭祀庙附近兴建一所大型的祭祀庙。拉美西斯四世于在位后的六年半去世,埋葬于帝王谷KV2的陵墓中。他的木乃伊于1898年于KV35墓(阿蒙霍特普二世的陵墓)中发现。继承王位的是他的儿子拉美西斯五世。
(拉美西斯四世和他的名字)
拉美西斯五世在位仅四年,约公元前1149年—约公元前1145年,他在位期间阿蒙神祭司的势力日益增长。他们控制了许多土地,并通过儿子和下属干预财政。拉美西斯五世的木乃伊头部有一大伤痕,死因未明。
拉美西斯六世是拉美西斯三世的另外一个儿子,他统治期公元前1145到前 1137 年。他即位后王室动荡,他霸占了拉美西斯五世的帝王谷KV9陵墓,墓室布满装饰绘画。由于高级官员和阿蒙神祭司擅权,因此他没有修建什么建筑物。他是最后一位在西奈开采铜矿的法老。儿子拉美西斯七世继承其王位。
拉美西斯七世在位期约前1136年至前1129年,在位期间,埃及通货膨胀严重,谷类价格比以往攀升了三倍。拉美西斯七世葬于帝王谷KV1,但其木乃伊却下落不明。
拉美西斯八世在位仅一年或两年,他是拉姆西斯三世最后幸存的儿子之一。他统治期短暂,记载极少,在底比斯帝王谷也没有发现他的陵墓。
拉美西斯九世约公元前1129年—约公元前1111年在位,他可能是拉美西斯儿子Montuherkhopshef的儿子。他在位时期,埃及出现危机。高级祭司阿孟霍特普在底比斯总揽宗教和政治权。拉美西斯九世仅为虚名,公元前1118年—公元前1113年期间,利比亚的两个部落不断进攻底比斯和附近地区,使这一地区工作完全停顿。由于财政困难,政府常数月不发墓地工人粮食,致使工人盗墓,谷价暴涨。他葬于帝王谷KV6墓。
拉美西斯十世约公元前1111年—约公元前1107年在位,可能是拉美西斯九世的儿子,在位时期埃及危机持续加深,墓地工人由于长期缺粮而不断罢工,利比亚军队入侵频繁。他位于帝王谷的KV18墓还未完成。
拉美西斯十一世是第二十王朝的末代法老,可能是拉美西斯十世的儿子,约公元前1107年—约公元前1078/1077年在位,在位时期阿蒙神祭司与努比亚总督多次激战,阿蒙神高级祭司倒台,社会四分五裂,王室庙宇和陵墓不断遭到洗劫。他的陵墓也因此施工中断并未使用。公元前1085年,军官赫里霍尔重建社会秩序,成为阿蒙神的高级祭司,同时攫取了全部王室和朝政头衔。拉美西斯十一世死后,第二十王朝和新王国结束。埃及进入第三中间期。
古埃及的灭亡似乎是宿命,基本逻辑是:文明扩散→周边兴起→入侵与战争频繁→联合和提拔土著→土著建立王朝→加剧社会分裂→内乱外侵终至灭亡。新王国结束后,埃及进入外族侵占时期,虽然中间本土埃及人曾经试图恢复王朝,但古埃及辉煌的文明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以创造文字、城邦制度、青铜文化为三大特征的苏美尔-古埃及人创造的文明把地球人类带入到文明社会,古埃及新王国的结束标志着青铜文明时代全球文明秩序的最后崩溃。而一部分古埃及人迁徙到东亚中国继续延续华夏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