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车旅客全部遇难,提前下车的情侣说了什么?(心灵测验)
不管什么原因的“见死不救”,照理都为人伦道德所不容,却越来越被人们所理解,但我仍无法接受给其冠以“明哲”之尊。如果定义“哲”是智慧圣洁的,我有理由怀疑这是一个错误的成语,或者是当初毛泽东在那篇著名的文章中用错了词。通晓哲理的人难道会因为一例有悖正义的“彭宇案”(暂且不计该案后来被反转)就让人性沉沦吗?那不是明哲,那是迷哲。保全自己并不错,关键是看保全自己的理由。因怕连累自己而回避原则,漠视生命,这与至圣的哲理风牛马不相及。
还有一种保全自我的行为,虽然没人冠以“明哲”,却被有关部门设奖鼓励。那就是为“打不还手骂不还口”的执法人员设立“委屈奖”。诸不知,在遭到不法侵犯和暴力抗法时,理性的做法是阻止相对人扩大错误和放纵违法乃至犯罪。在特殊情况下,有效保护自己也是保护别人(包括对方),这才称得上明哲。可惜,我们往往过度赞赏了人们对自己权利的不当放弃,包括安全和生存的权利,保全的是个人也许多余的名声(有媒体称维护了执法队伍形象),却合伙成全了人性的丑恶和劣行。
(联系到“重庆公汽坠江案”,司机遭到不法侵害时,正确的姿势应该是:首先保证车辆安全和乘客安全,不应该是反击自卫,也不应该是无谓的委屈求全而图所谓的形象。故有论者提出应该赋予司机面对侵害的正当防卫权。此段为该文“补丁”)
今天看到蕙智兰心《让我们都拷问一下自己的心灵》一文,博主被一个故事深深地感动。故事说:
一个美丽的夏日,一辆旅游大巴车载着一车游人行驶在山路上。当大巴车开到了一处风景迷人的地方,一对情侣请求司机停车。这对情侣下车后观赏风景,大巴车继续向前开去。可是不一会儿,就传来了不幸的消息。说旅游大巴车被从山上翻滚下来石头砸中,滚下山崖,车上游客全部遇难。这对情侣听到了这个消息,不无感慨的说了一句话,让人深感震撼。是什么话,博主按下未表,却从容地对自己作了一次心灵测验。
博友称自己本是一个善良的人,她设想要是自己,应该说什么才能如此打动人心呢?她竭尽自己的思维和情感想了很多种说法,她的最好的一个说法是: “要是咱俩坚持让车上的人都下来看风景,就不会有这事了。”我以为博主的话已经很感人了,我在给她的回复中承认我比不上她,至少弯没有急转过来,借用一句她的话,我或许没有她善良。
然而,博友对比情侣的发自内心的表达,她为自己的表白深感惭愧。那对情侣听到这个不幸的消息,不无感慨地说:“假如我们不中途下车,那辆大巴就能赶在山石滑落之前驶过,车上的人也许就不会遭遇这场劫难。”
原来,情侣的答案是如此简单,简单得就是常识,这个常识是从自己的行为中审视自我,寻找问题的根源,是一种高境界的善良。我不想说我被震撼了,我只是想一般人可能不会说出来这样的话,这是一种境界更是一种胸怀和担当。当下,有谁会把这样严重的灾难之因主动往自己身上揽?那些不幸死难者的亲人如果失去理性,这样的话虽然不能成为死者复命的稻草,却可能给一些趁机发灾难财的人求之不得的理由。
我按照博主的提示,试着让妻子回答这个问题,我启发她,你只要坚持“那个一闪念的时候总是先想到别人,想到别人的安危,别人的幸福”的原则,你就可能寻找到那个温暖的答案。可惜她也没有立马想出来。当我把“标答”告诉她,妻子却平静地说:“这样的话,其实也在我心里。”她自言自语:“但我为什么不能脱口而出呢?”
想起约20年前一件事:当时我们一家三口坐长途班车回乡下过年,因为放行李的缘故,妻子把自己靠窗口的座位与另一位男乘客作了互换。不想在经过一个街镇时,一群顽皮的小孩们向过往的班车乱放一种“冲天炮”,鞭炮不幸飞到坐在窗口的那位男乘客头上,顿时把右耳炸得鲜血直流。
这时,我和妻子赶紧张罗车上的人有没有创口貼,帮助他擦拭包扎伤口。妻子不停地对他说:“对不起,如果我不和你换座位,挨炸的应该是我。”也许受到一种感染,那位突然挨炸的乘客虽然恼火,却并没有对我们怒怼,反而安慰我妻子说:“不关你的事。如果是你,薄皮嫩肉的就更不得了。”
我记起妻子当时的确是这样说的,而且非常真诚。我反问妻子,如果代替你挨炸的人是个无赖,如果他被炸得很重,像今天有些人一样需要找一个付医药费的人,你会不会后悔自己主动伸头接砖头?如果把那件事移植到现在,你能没有任何顾虑就表达自己的内疚和自责吗?我提醒她,你上个月在汉口碰到一个摔倒的老汉,不是不敢上前扶他起来吗?虽然你庆幸那位老人自己爬起来了,一种良心的内疚却至今藏在心里。我的分析似乎让我和她都明白,为什么藏在心里的话就是说不出来,为什么心里想着的事却不敢去做。
近年来屡屡由扶起“路倒”引来的纠纷,已经让“怕惹麻烦”成为人们挥之不去的心理障碍。心理障碍后面有自私也有良知,只不过是自私战胜了良知。而所谓“明哲”就是把非常简单的事弄复杂,弄得人们把爱心与善良埋藏到内心的最深处。人性中最美的东西在很多场合是需要诱发的。当一个人保不住自己的基本权利时,多数人很难超越自我。善良可以让世界充满温情和活力,而海晏河清的社会自然会滋润人间的美好与正义,包括人们的勇敢、理性和智慧。
(发表于2011年1月11日。原标题《追问毛泽东是否错用“明哲保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