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伯礼院士作词,字不错,但不是他写的……

🔥书艺咀华咀嚼书法艺术之英华!
昨天,全球新冠肺炎确诊病例达到令人震惊的1亿人,夜里,“新华网”官方微信公众号发布了一篇文章《张伯礼院士写下这首词!》。这首词是张伯礼院士看到1亿人感染病毒后有感而发,令人动容。
在文章末尾,新华网公号还配上了疑似张伯礼院士亲笔所书并落款的词作文字版,字体工整隽永,瞬间引起网友的顶礼膜拜。我们来看看原图:
随后,这篇文章和这张图片在微信、今日头条等网媒广泛转发,引起广大网友点赞,很多人既赞美张院士的家国情怀,同时也被那整齐隽永的字迹所折服:
可是,作为资深书法爱好者、字迹挑刺重度患者,书艺君看到那个文字版时,一眼就看出那些字并非出自张伯礼院士之手,而是出自电脑字库
何以见得?
现在电脑字库非常发达,有很多手写体被做成字模录入字库,打印之后很容易“以假乱真”,让人以为是某人手写而非电脑打印。
但其实,无论电脑技术多么发达,想要快速准确判断出所见字迹是否为某人手写,也是很容易的。
今天,我们就以张伯礼院士词作文字版为例,简单聊聊识别方法。
识别字迹是否为某人所写最核心的方法,就是看一件作品中出现的同一个字,或者同一个偏旁部首,甚至同一个笔画,是否具有同质化特点,就是是否长得一样。
因为,俗话说“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叶子”,我们一般人写字,都会在不经意间把同一个字写成不同的形态,把同一个点画写成不一样的造型。

比如,我们从张院士词作文字版中选取相同的三组字“疫”、“天”、“人”对比分析一下:

标题中的“疫”字,跟第一句中的“疫”字一对比,很明显,两个字是一模一样的。像这种笔画复杂的字,要想写得一模一样,非“二田”不可。
上阙第三句的“天”字,跟下阙第一句的“天”字,也明显是一模一样的。
还有下阙第三句的“人”字,跟第五句的“人”字,也是完全一样。
经过对比分析,我们可以看出,这件词作文字版完全是“好事者”用电脑字库中的字模排版制作而来,绝非张伯礼院士亲笔手迹。
这个好事者究竟是谁,我们不好说,也许是新华网的迷妹小编,也许是其他人,这样做的目的应该更多是表达对张伯礼院士“国士无双”的敬仰之情。
方不圆的叫嚣
只不过,做什么事应该实事求是,不能混淆是非、误导大众,即使好心为之,也不可取。
尤其是当书艺君看到不少书法类微信平台也跟风转发了这篇文章,而且很多书友粉丝也简单认为那些字是张院士手迹,这就更不应该了。
所以,我觉得有必要较真一下,从书法专业角度做一个澄清。
另外,平心而论,这个字也很一般,属于典型的用硬笔方法写毛笔字,除工整之外,无他可言。
作为书法人或者书法爱好者,应当始终保有那种对于文字、字迹的高度敏感性。

阅读更多👇

🔥《兰亭序》真迹惊现?不能再假了…

🔥李咏病逝,网传其书法是真迹吗?假的

🔥人民日报敢批马保国,为何不敢批江湖书法?

🔥这字几千元一幅,你敢买吗?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