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专长考核,这类人比较容易通过

当前,全国许多地方的中医专长考核都已经进入报名阶段,当然也有些省份甚至连征求意见稿都未曾出台,或是刚刚与大家见面(比如湖北)。

每一天,许多各地的民间中医们都在数着日历过日子,他们盼着尽快报名,尽快参加考核,尽快拿到行医资格证,堂堂正正行医救人。

我们知道,中医药源自民间,中医药的许多理论和知识是在民间积累起来的,然后才从民间逐步走向殿堂、走向课堂、走向院所。随着时间的推移,当下的民间中医反而发展成了中医的一个派别,一个同样难以避免鱼龙混杂局面的群体,可是他们往往承担的却更多。

甚至,为了杜绝这种鱼龙混杂,他们在很早的时候,就被一刀切的形式,被撤掉行医资格,从当初的合法,一夜之间变为非法。

一些人坚守,一些人放弃,一些人远走。许多人甚至只能眼睁睁看着病人被疾病肆虐,却不敢伸手援助。不是他们冷血无情,而是身为普通人,他们有着现实中难以背负的不能承受之重。

如一位民间中医曾介绍,“上世纪80年代,鱼化寨地区有30多个老中医开着诊所,现在留下来的不超过5家。有位老人家有秘方,专治结石,到了儿子辈,手艺虽在,但没有行医资质开不了门诊,后来扫马路去了。

还有民间中医介绍,目前只敢给家里人看病,面对一些来求医的患者,只敢躲着走。有时看到一些患者明明能让他们免除病痛,却被罚怕了,不敢再逾越了,只能把悲和忍往肚子里咽。

这么多年来,国家给过民间中医转正的机会,虽然有些人千辛万苦跨过,可是就像许多民间中医说的,这个转正的机会几乎是渺茫,通过率很低很低,拿证是可望而不可即。这么多年,事实也给予了证明,否则一个《中医药法》的出现不会掀起那么大的波浪。

自从《中医药法》给“无证驾驶”的民间中医开辟了新的通道,不再设笔试考试,而是重点考核实践技能,且不管年龄(当然有的省会有一定限制)、学历是怎样,只要有真才实学都可以申请参加考核,大大缩短了“合法转正”的时间,民间中医就一直是炸了锅的状态,在打探咨询的道路上马不停蹄。

当前,中医人才严重短缺,尤其是基层中医。一位曾毕业于黑龙江中医药大学、在北京某中医诊所出诊的高博士说,“我们班92个人,最后只有2人做了纯中医。一方面中医思维难学,另一方面中医收入过低,刚毕业的中医学子,每月工资不到2000元。所以有的同学毕业后改考了西医研究生,有的改行做了医药代表,还有的直接去开淘宝或卖保险了。

这样本就扎根民间,一直为百姓服务的民间中医,则可以迅速扩充中医人才队伍,弥补科班中医人才的严重不足,为百姓更好服务。

《中医药法》也是认识到了这一点,加之以前的考核标准难以评价民间中医的真实水平,所以才点开了另一盏绿灯。

可是,“两个执业医师推荐”的问题,却反而成了民间中医对《中医药法》的最大诟病,许多人称,这根本不是为民间中医松绑,而是把民间中医引入了另一个新的规范,换一种方式来打压。

其实,“两个推荐医师”的问题,不是全然没有道理,而是没有考虑到大多数,带着不可抹去的片面性,理念自然会因现实的矛盾而受到冲击。而且也会助长一些谋利机构的生起,找准你最薄弱的环节,用金钱来交涉,因为涉及生存发展问题,许多人又不得不委屈求全。

面对中医专长考核,需要推荐医师的两类参考者,师承学习和经多年实践,可能后者比较吃亏些。

如相关人士所说,民间中医与执业医师有师承关系的,或在医学实践中得到执业医师的指导,其专长被执业医师所了解,这类中医专长人员由同类别执业医师推荐是不算太难。

而那些与同类别执业医师没有师承关系,在长期的医学实践中与同类别执业医师没有交集,其独特的中医专长技术是通过执业医师以外的途径或者自悟获得的。其专长与技能不被其他医生理解,这类中医专长人员很难得到同类别执业医师的推荐。

而且各个省份对推荐医师的推荐名额又作了限制,惩罚力度也都有所加强,这些都掣肘着推荐医师与待被推荐者的积极交集。在现有的制度下,这类人员会很难通过中医专长考核。

但是难并不代表没有机会,还是希望大家别失去信心,毕竟转正是不可言弃的终身目标。如网友所说,现在这个社会,没证就没有合法的看病身份证,就不能正常的开店,或者进到医院给更多的病人造福。

最后希望,这一问题能在今后得到妥善的处理,更多有真才实学的民间中医能早日归队,共同守护百姓健康。

医馆视界

<有温度的公众号>

一个整合中医行业信息资讯的权威服务平台,汇集最新中医行业资讯、国家相关政策、民营医馆经营理念剖析等。致力于为民营诊所/医馆提供最有价值的医疗信息服务,推动传统中医馆/中医诊所行业大升级。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