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哪些说话技巧,学了之后会让人觉得你很会说话的?

想要成为一个“会说话的人”,不一定要掌握很多说话技巧。

有时候适当跟谈话对象互动一下,有一个“你来我往”的聊天氛围,那么就算你是一个口才不好的人,也一样跟别人顺利地聊下去。

在我们平常生活,真正要掌握的说话技巧,其实并不多;我们看了很多指导“说话文章”,能够实际应用的技巧,也只是很少。

技巧在精不在多,所以只需要掌握一些基本的技巧,我们就能够成为一个“会说话”的人了。

以下分享的这六个技巧,就可以适用于我们每个人。

技巧一:找到对方感兴趣的话题

我们每个人都喜欢谈论自己的事情。

当你懂得站在对方的立场去看待问题,你就拥有了高情商的谈话能力。

因为别人最需要表达的地方,也就是他们最感兴趣的地方。

你察觉到朋友正在为了不会写作的问题而心生烦恼,你走过去,却跟他聊起了你感兴趣的经济发展,你认为对方愿意搭理你吗?就算愿意搭理你,是不是也只是说一两句之后就快速结束谈话呢?

很多人在与他人交流的时候,往往苦恼于不知道怎么跟别人打开话匣子。

其实,谈论对方感兴趣的话题,这个问题就能够解决了。相反,只顾谈论自己感兴趣的话题,那么就很容易导致大家“尬聊”。

从寒暄入手,然后谈论对方感兴趣的话题,期间再加插自己想谈论的部分,一来一回,这样的谈话才能形成良性循环。如:

举个例子,来看看纽约一家高级面包公司――杜弗诺公司的经理杜弗诺先生是怎样做的:

杜弗诺先生一直想把自己的面包推销给纽约某家大饭店。连续4年,杜弗诺先生几乎每个星期都要去拜访这家饭店的经理,并且经常参加由这位经理举办的各种社交聚会。

为了促成这笔生意,杜弗诺先生甚至在这家饭店租了一个房间,住在那里,希望能做成这笔业务。但是,尽管杜弗诺先生用尽了各种方法,还是没能让这位经理提起大笔在合同书上签字。

“后来,”杜弗诺先生说,“我研究了有关人际交往的知识,决定改变策略。我决定要找到这个人的兴趣所在,寻找他最关心、最热衷的事业。”

“我发现他是美国饭店业协会的会员。不仅如此,由于他对这项事业抱有如此浓厚的兴趣和热情,他还被推举为这个组织的主席。每次只要开会或举行什么活动,他不管有多忙,都会毫不犹豫地赶来参加。”

“于是,当我再次去拜访他的时候,我开始和他谈论有关饭店业协会的事情。你猜怎样?我得到的反应之良好,简直令人吃惊!他花了半小时和我谈论饭店业协会的事情,整个谈话过程中,他都精神饱满,充满热情,而且声音也非常洪亮。我由此看出他感兴趣的正是饭店业协会的事情,可以说他将自己的全部精力都投入在这上面。就在我离开他的办公室之前,他劝我也加入这个协会。”

“在整个会谈中,我都没有对他提有关面包的只言片语。但没过几天,我就接到他饭店主管人员的电话,让我把面包的货样和报价单送过去。‘真不知道你对这老先生用了什么魔法,’那位主管人员在电话中对我说,‘他真的是被你打动了!’”

所以,了解对方的兴趣,谈论对方感兴趣的话题。

这种形式的聊天,就把自己要做的事情引入到对话当中,既关心别人,也能够让自己有话可说。

法则二:懂得勾起别人说话的欲望

每个人都有自己表达的欲望。

即便是性格内向的人,习惯了沉默寡言,只要你懂得打开他们的话匣子,他们一样会愿意跟你分享自己的心声。

所以,任何时候跟别人聊天,你一定要有一个“说话比例”的盘算,就是把自己和别人说话的时间调配好。

如果你是话题的发起者,那么刚开始也许80%的时间你去说话,让别人熟悉你的为人;慢慢地,你就减到60%的时间去说话;再接着,你就可以减到40%的时间去说话,把话语权交给对方,你自己就专心做一个倾听者。

美国著名学者迈克逊说:“不肯留神去听人说话,这是不受人欢迎的原因之一。一般的人,他们只注重于自己应该怎么说下去,绝不管别人要怎么说。须知道,世界上多半是欢迎专心听人说话的人,很少欢迎专说自己话的人。”

那怎么才能够打开别人的话匣子,让他们有话可说呢?可以试着这样去做:

1,别人没话说的时候,用开放式发问引导对方打开话匣子。如:

最近你有没有留意到XXX的新闻,听说这件事对我们影响很大,你怎么看?

2,别人说出自己的观点时,你可以接着分享自己的看法。如:

我觉得这件事情并不是这么简单,你想想它背后是有什么势力在操控着?我们普通人根本就很难深入其中了解到事实的真相。

3,根据别人的话语,从中提取关键词用作给自己发问或者解读。如“势力”:

发问:你认为背后的“势力”大概是什么人,你了解到吗?

解读:对的,我也认为存在着某种“势力”去操控着这件事的发生,因为不可能这些示威者会如此有组织地到处破坏。

当经过建立起彼此的交谈氛围,接下来你就可以分配彼此“问与答”的比例了。别人愿意针对这个话题详说,你就让他说个痛快;别人如果对这个话题没感觉,就通过发问转换其他可以聊的内容。

与其自己唠唠叨叨说这么多,不如构建一个顺畅的聊天场景,让别人发表自己的意见。

技巧三,表达的时候采取委婉的方式

与人相处,总会遇到跟别人的观点不一样的时候。

著名人际关系学家卡耐基认为,对于一些比较敏感、尖锐的话题,最好使用模糊语言,给对方一个模糊的意见,诸如用一些“好像”、“可能”、“大概”之类的词语,显得讨论留有余地,不要过分强硬。

确实如此。

除非是一些大是大非的问题要坚持自己的底线和原则,否则跟别人聊天,遇到意见不一的情况,都要尽量转弯表达自己的看法。

跟别人聊天时,这个思考也一定要有。

尤其是在一些比较正式的场合,不方便直来直去地说话,如果一旦碰到一些敏感的话题而又不能不回答,这时最好的做法,就是巧妙运用模糊语言表达自己的意见,让大家都能够“有台阶”可下。

高情商的人,都懂得用模糊语言回答那些让人感到难堪、尴尬的问题。

因为模糊语言的伸缩性很大,变通性强,而且语意又不明确,怎么解读都可以,故此可以有效地化解矛盾,摆脱被动的局面。

模糊语言不仅能够让对话双方在短时间内消除误会和矛盾,更重要的是,它能够创造一个相对和谐愉悦的气氛,使得交谈顺利进行下去。

很多情商不高的人,由于不懂得使用模糊语言,什么都直来直去地说,就很容易导致聊天出现问题了。

想一想以下这个笑话,是怎么使用模糊语言的?

某男子在女朋友的陪同下去看牙。医生检查了一下,问:“牙齿坏了,要拔除!”

男子为了在女朋友面前显示一下自己的“实力”,装得很惊讶地说:“拔牙的话,会不会影响到我考取直升飞机的驾照呢?”

医生淡淡地说:“不会的!顶多会影响你在吹牛时,容易造成漏风!”

如果直接去说,你会怎么揭穿这个男子的吹牛呢?

技巧四:适当袒露一些自己的缺点

你与人相处的时候,非常紧张压抑,很大程度上是跟自己“完美形象”有关系。

你越是在乎自己塑造出来的“完美形象”,跟别人聊天时就越是放不开。

你跟这样的人相处会觉得很累,别人跟这样的你相处,也会很累。这样子,谁能够自然融洽地相处下去呢?

很多人以为跟别人相处,一定要留给对方完美无瑕的印象,一点小错误都不能犯。然而这种心理,不仅会给自己带来巨大的心理压力,而且还会感染到对方,让跟我们接触的人也同样有种坐立不安的压抑感。

反映到行为上,不是导致自己不敢随便说话,就是让自己的言谈举止看起来很刻意的做作。而正正是这种状态,就会影响到我们的人际交往。

我身边有一位培训师,讲课很受欢迎,我问他有什么心得。他说:“非常简单,上课的时候,为了活跃气氛,我会故意把一些常识性的东西说错,还一脸无辜幼稚那样。大家看到我这个样子,相处气氛就变得很轻松了。”

偶尔开一开自己的玩笑,自嘲一番,别人就会觉得你很可爱。就算有时候不小心说错了话,你能够主动道歉,什么事情都没了。为了维护自己面子而执着辩驳,这样就显得太霸道。

适当袒露一些小缺点,开玩笑说“其实我近来脱发,所以不要盯着我的发际线看”,或者“听我唱歌的人,近来都进了医院躺着,你们还要我唱吗?”。

这种自嘲式的聊天,就能解除对方的防备心理,从而让对方继续轻松的跟你聊下去。

技巧五:适时重复对方的说话

我们每个人都有一种“渴望被肯定”的心理。

故此,你说出来的话,要是被对方认可认同,你这种心理就会得到满足,从而产生愉悦感。如果跟别人相处的时候,你也能够肯定一下对方,对方想必会非常感谢你。

这其中有一个做法,就是重复对方说的话。

例如朋友跟你说自己昨天完成老板吩咐的一项任务,提升了公司的业绩。那你搭话说:“你说你透过自身的能力,帮助老板完成了一项任务,让公司的业绩获得提升吗?厉害哦!”

就算你重复说出的意思,跟对方话语的意思没有什么不同。

千万不要认为这种重复对方言谈的做法是浪费时间。因为这个做法表现出两个特征:第一,表明你在认真听对方说话;第二,表明你在理解对方说话的意思。

有时候对方说了一些话,你不明白,然后你用自己的语言把对方的意思重复一遍说出来,整理出清晰的头绪,这样做不但让自己更加理解话语的意思,而且还能够激发对方愿意倾谈的欲望。对于构建良好的人际关系,这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例如别人跟你诉苦说出自己的情况,你说:“我知道你现在很伤心,那些情况肯定会让你感到很难过。”对方就会觉得你在认真听他说话,表明你在关心他。

想要学会安慰别人,你必须懂得了解对方的难处;而想要了解对方的难处,你必须学会倾听;想要学会倾听,你肯定要知道对方在说什么。

而适时重复对方的话语,就能够做到上面这几点。

技巧六:根据彼此的社交距离去交谈

你希望同事下楼吃饭,顺便给你买一瓶饮料,以下哪几种说法会更好?

A:张明,等一下你下楼吃饭,给我买个饮料回来。

B:张明,等一下你下楼吃饭,可不可以顺便给我买个饮料回来?这里十块给你,谢谢你啦!

C:张明,听说你等一下要下楼吃饭哦,那你帮我买个饮料回来怎样?拜托你啦,我不想下去啊!求求你好不好?

不同的表达,会给人不同的心理感受。而这种心理感受,却又跟我们的社交距离息息相关。

根据社交距离跟别人交谈,你的言辞用语,也要进行适当的调整。一般情况下,面对不太熟悉,社会地位又相差不大的人,就尽量选用第二种说法。既不会让别人觉得你高高在上,也不会自我贬低那样,需要去哀求别人。

其实社交距离,无时无刻都会存在。你跟家人可以借10000块,但跟朋友也许只能借1000块;跟相熟的同事可以相互帮忙,但对于关系还不熟络的人,你贸然麻烦别人,可能就会超出彼此社交距离的行动范围。

应用在说话上,也是如此。跟相熟的朋友,你可以随意开玩笑;但面对其他关系不熟的人,你开的玩笑,也许就会对别人造成冒犯。

任何时候,懂得根据社交距离来谈话,随着关系的发展,慢慢变换和调整说法,你才能够做到真正的高情商。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