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郁氏文化】挤公交( 文/刘剑辉)

郁氏文化

挤  公  交

作者/刘剑辉   图片/网络

从家里到华信公司有七公里路程,我未配车,上班就必须挤公交。

往返于工业园的公交只有“7”路车。始发站为白溪码头,经工业园而至一完小、二完小,终点站是人民医院。由于是专线,此路车平时没多少人乘坐,但每天早上却是黄金时段,从白溪到城区摆摊的菜农渔民必须乘坐“7”路车,去市级中小学上学的学生必须乘坐“7”路车,到工业园各厂矿上班的工人也必须乘坐“7”路车,都赶在同一时间点。挤公交,一个“挤”字了得。我想:全世界人口最密集的地方应该是公交车上,而公交车上人口最密集的当属7:00或7:30钟的“7”路车了。

挤公交较苦。由于空间小,人多,空气质量不好,呼吸不顺畅,如果出现晕车人群,时有呕吐,呕吐物带着菜腥味,那感觉可想而知。

太挤,有时候无处立脚。有一次,我被挤在门边,关门时,脚后跟被门缝卡掉了一层皮,当时疼得我嘶牙裂嘴,之后“癫痫”走路一星期。

太挤,口舌之争在所难免。那些先上车的菜农渔农都携带着大包小包,后上车的人难免磕磕碰碰,甚至踩踏。大度的,一笑了之,小气的,双方很快就吵起来了,吭爹的,骂娘的,车内立马就变得一团糟。

太挤,对于那些小学生来说,他们属于弱势群体,往往被挤得尖声大叫,哭哭啼啼,一把鼻涕一把泪也是常有的事。

挤公交亦乐。“7”路专线公交有个特点,就是每天有固定的一群人到达一个固定的地点,比如我,从东江宾馆站台上车,到华信公司门口下车。于是乎,我都知道哪个站台有哪几个人要上车,在哪个地方下车,也知道他们在哪个公司上班。一回生,二回熟。通过这些人,我可以了解工业园内部的一些信息。与我同公司不同部门同挤公交的同事也有好几位,每次在车上见面都很和气,在公司碰上更是相互打招呼,也很亲切。展泰公司有位大哥与我在车上认识,成了不折不扣的好友,他经常给我带早餐,家里自制的蛋卷、红薯饼、糯米糍粑等,一式两份,他一份我一份。我也常把发表了自己文章的报刊杂志送到他手上,让他阅读。我想:同舟共济,同船共渡,大抵也就如此吧。

因为人多,流动性大,有时能在车上碰上多年不见的老朋友或同学。我就碰到过一次,一位高中同学,在校读书是铁哥们,毕业后便杳无音讯了,一次在挤“7”路公交时,有人踩了我的裤角,他给我道歉,我一扭头却发现是一张非常熟悉的脸,他同时也注意到我了——正所谓“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久别重逢,十分亲切,嘘寒问暖,下车时互加微信。同在一个城市工作和生活,之后我们常有来往,闲时他到我家喝喝小酒,没事我去他家下下象棋,逢节假日更是带上各自的家人一起游山玩水,不亦乐乎,因为挤公交,让这份友情得以延续。

生活本有酸有甜,有苦有乐,凡事都有两面性。当大街小巷车满为患,对交通造成堵塞,对环境造成污染,挤公交,何乐而不为呢?

作者简介

刘剑辉。1980年出生于湖南资兴巍峨的七宝山脚下,在美丽的东江湖畔长大。山冶性水养心,自小爱舞文弄墨,长大后浪迹江湖。曾在《潇湘文艺报》《作家摇篮》《湖南日报》《郴州日报》《江门文艺》《佛山文艺》等报刊杂志上发文上百篇,在《星星诗刊》《当代诗歌》等诗刊发表诗歌数十篇。散文、诗歌多次在全国大赛中获奖。

【郁氏文化】阳光的味道(文/刘剑辉)
【郁氏文化】原创格律词六首    [ 文/刘剑辉 ]
【郁氏文化】呼朋唤友过重阳(古风,文/刘剑辉)
【郁氏文化】公路边有个漂亮的女孩( 文/刘剑辉)
【郁氏文化】功成谱就同门谊(刘剑辉)

《郁氏文化》编审部成员组成

顾问:郁美兰  匪 石

审稿组主管 : 郁志发

审稿组组长 : 范俊来

审稿组成员:郁光涛

郁祖槃

审稿组成员:刘高田

编辑组主管 : 郁郁松

审稿组组长 : 张爱梅

组员:黄花梨

陈玉峰

推广组组长:陈玉峰

组员:郁德忍 郁光涛 丁秀萍 郁秋萍 郁洪军 郁金波 郁宁生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