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启超教育思想体现在这十句话中,受用终生,值得为人父母者借鉴
最近读了一本书《我们今天怎样做父亲-梁启超谈家庭教育》,这本书收录了梁启超关于家庭教育的书信、文章,在经过一系列校对整理之后,加入导读、题解和注释,我在梁启超与家人、孩子们的一封封信件中,感受到这位卓越人物出类拔萃的家庭教育,以及他的行事风格和处世态度。
我们都知道,梁启超是中国近代杰出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史学家、文学家,他的身上有太多光环,绝对称得上近代史中位居前列的人物之一。他是戊戌变法领袖之一,中国近代维新派代表,他与康有为联合发动'公车上书',举办强学会,办报纸,开讲堂,倡导新文化运动,推广'诗界革命',他的一生关乎家国情怀,不管是政治主张还是学术贡献,他对近代革命及推动影响深远。
梁启超被公认为是清末优秀的学者,中国历史上一位百科全书式人物,而且是一位能在退出政治舞台后仍在学术研究上取得巨大成就的人物。辛亥革命前,他在与革命派论战中发明了一种新文体,介乎于古文与白话文之间,使得普通百姓都乐意接受。同时,梁启超还是中国第一个在文章中使用'中华民族'一词的人,他还从日文汉字中吸收了非常多的新词,'经济','组织','干部'等,皆始于梁启超先生。
梁启超自身是卓越和优秀的,在他的教育下,他的九个子女,也极其优秀,出类拔萃。九人中,出了三个院士,其他六人也都是各自领域的精英人物。这与梁启超与他们的教育分不开。九个子女:思顺、思成、思永、思忠、思庄、思达、思懿、思宁、思礼,其中思顺、思成、思庄为李夫人所生,思永、思忠、思达、思懿、思宁、思礼为王夫人所生。
九个子女中,长女梁思顺是中国诗词研究专家。最为人所熟悉的长子梁思成是杰出的建筑学家。次子梁思永,是著名的考古学家,后来被选为中央研究院首届院士。三子梁思忠,曾任炮兵上校,可惜英年早逝,年仅25岁就去世了。次女梁思庄,是著名的图书馆学家。四子梁思达经济学领域。三女梁思懿是社会活动家。四女梁思宁也曾在战争中从事宣传工作。五子梁思礼,是中国著名的火箭控制系统专家,后被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一门三院士,九子皆才俊',梁启超的教育方式让很多人心生好奇,如果你读过他写给儿女的信件,就会发现,梁启超的很多教育思路和方式都很具有前瞻性。1928年5月4日,他在写给梁思成的信件中说道:生活太舒服,容易消磨志气。事情权衡利弊,你自己去考虑抉择。他对孩子的态度是,警戒与尊重并存。在给梁思庄的信中,他写道:凡学问最好是与自己性之所近,才能事半功倍。梁启超意识到当时的中国需要储备优秀军事人才,便让三子梁思忠进入美国弗吉尼亚陆军学校和西点学校,后来思庄学成回国,担任炮兵校官。
他根据孩子性格,建议他们发展适合他们的事业和领域,因为梁思永性格沉着稳重,他便建议梁思永学习考古,后来梁思永考入美国哈佛大学共读考古学和人类学,他时长鼓励梁思永:'你将来如何才能当得起'中国第一位考古专门学者'这个名誉,总要非常努力才好……'后来梁思永成为了中国近代考古学的开拓者之一。
这就是梁启超的教育方式,我觉得今天的父母可以参考和借鉴一下。今天,我们一起欣赏梁启超的十句书信,感受一下梁公的教育方式。
学问是生活,生活是学问。——梁启超书信
受学只需理解,无需强记。——梁启超书信
参考书亦不必太多读。——梁启超书信
生活太舒服,容易消磨志气。——梁启超书信
能在困苦中求快活,才真是会打算盘。——梁启超书信
悲观是腐蚀人心的最大毒菌。——梁启超书信
不可和轻浮的人多接近。——梁启超书信
几个孙子叫他们尝尝寒素风味,实属有益。——梁启超书信
着急也无益,只是努力把自己学问学够了,回来创造世界才是。——梁启超书信
饮食最要当心,交朋友最当谨慎。——梁启超书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