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偃师石桥北魏造像龛

欢迎投稿留言交流



该造像龛位于偃师市首阳山镇石桥村石桥小学内(普救寺遗址)。据清乾隆五十四年(1789)《偃师县志》记载,偃师县西北25 里,古石桥镇有普救寺,寺院原建筑坐北面南,南北中轴线上的主要建筑有山门、天王殿、二佛殿、大佛殿、登天台等。另据清代该寺《祖庭碑记》记载,该寺建于东汉和帝永元九年(99),重修于北魏、唐、宋、元、明、清时期。普救寺历经兵荒战乱,风雨侵蚀,虽屡毁屡修,但今已荡然无存,仅存造像龛一件。

该造像龛青灰岩石质,由一块巨石雕凿而成,形若小庙。坐北向南,高1.55、厚0.84、宽1.34 米;龛深0.65、高1.16、宽0.95 米。龛边宽0.19、龛门额厚0.19 米。造像龛内外各壁造像层数不等,计刻小龛70 余个,小龛内造像多为一佛二菩萨、一佛二弟子或一佛二菩萨二弟子,少量龛楣及近侧有飞天或龛下有博山炉和蹲狮(图一)。

龛内正面分上下两层造像,上层共6 个小龛,其中中间并列4 个小龛,龛内均为一主佛结跏趺坐于须弥座上,二菩萨侍立两侧。左侧小龛的右侧阴刻“堪主王道仁为祖父母卅七年供养”铭文,左侧原有文字,惜已剥蚀不清,不可辨认,下部仅存“供养”二字。下层并列三龛,中间一龛高27、宽29 厘米,内刻一佛二弟子二菩萨,龛上方两角各刻有一个飞天。左侧龛高30、宽20 厘米,内刻一佛二菩萨,主佛下边正中刻一供养物,二力士分立左右,龛上方两角也刻有二飞天(图二)。
右壁内侧为两层造像龛,第一层左边龛高26、宽23 厘米,右边龛高24、宽20 厘米。二龛内均为一佛二弟子,右边一龛上有飞天,龛的右部又刻一神王。第二层并列三龛,左边龛高18、宽15 厘米,内有一佛祖半结跏趺坐,弟子合掌伫立,右侧弟子像已残。中间一龛高16、宽13 厘米,内也有一佛二弟子,佛祖半结跏趺坐,弟子合掌伫立。右边一龛高8、宽14 厘米,中间有一博山炉,二雄狮蹲卧两侧。两层造像龛下原有文字,惜已剥蚀不清,不可辨认(图三)。
内壁左侧龛高26、宽24 厘米,内有一佛二弟子。主佛结跏趺坐,座下正中刻一熏炉,二雄狮分蹲左右。下部题记依稀辨认出“敬造观世音石像二百六十尊共八十七堪,宫德大主□取□郭氏,□清母孙□刘□七李氏,□□□付义□□□,塑□来云,□□李□□十八年八月”字样(图四)。
图四 内壁左侧拓片局部
正面门楣共有8 个小龛,均高15、宽12 厘米,内均为一佛结跏趺坐,二弟子分侍左右。左右门柱分别刻有5 个佛龛,左侧第二龛和第四龛内各刻一佛二弟子,佛座下有二雄狮蹲于左右,中间有一熏炉相隔,其余龛内均为一佛二弟子(图一)。

龛外壁右侧,共有五层造像,上四层每层五个佛龛,除第四层右边一龛中间为一博山炉、二雄狮相向左右蹲卧,左边一龛上部刻一佛二弟子,下部中间为一博山炉、二雄狮左右蹲卧外,其余龛内均为一佛二弟子,佛为结跏趺坐,二弟子侍立两侧(图五)。

第五层中间佛龛高37、宽30 厘米,内有一佛结跏趺坐于高台上,二弟子侍立左右,龛上左右两角刻飞天。该龛右下方有一小龛,高24、宽23 厘米。龛内一人手持莲花站立中间,三个供养人席地而跪。龛左边上下各有一个佛龛,上龛中间一坐佛,二弟子侍立左右。下龛中间为一伞状物和一人站立,三个供养人席地而跪(图六)。
龛外壁左侧,仅有一个小佛龛,高14、宽12 厘米,中间一佛结跏趺坐,二弟子侍立左右。龛背面刻四层佛龛,第一、二、三层,每层并列八龛,高、宽均12 厘米,龛内均为一佛二弟子。主佛结跏趺坐,二弟子侍立左右。第四层为并列两个佛龛,右龛高24、宽36 厘米,龛内中间刻一前腿曲蹬后腿直立的犟牛,犟牛前后各站立一人,犟牛颈部和臀部各有一人作降牛状。龛楣刻飞天一对,龛下护法狮一对。左龛高27、宽24 厘米,主佛结跏趺坐于高台上,二弟子侍立左右。龛楣上正中间刻一四瓣花,中间为一佛像,四周为云纹和飞天(图七)。
该造像龛是“堪主王道仁”为超度其祖父母亡灵解脱苦难而敬造的。惜记录开凿年代的题记已残缺不全,仅存“敬造观世音石像二百六十尊共八十七堪,宫德大主□取□郭氏,□清母孙□刘□七李氏,□□□付义□□□,塑□来云,□□李□□十八年八月”字样。但该龛浓重的时代特点和风格,使我们认为其雕刻时代应为北魏时期。

首先,造像龛中的佛、菩萨和弟子均身体瘦长单薄,双肩较宽。身体所穿袈裟分为双领下垂和通肩式,贴体下垂,胸腹衣纹概括洗炼,下部衣纹仅用刀刻出细浅的垂线纹,完全表现出北朝时期的简沽、纤巧风格。

其次,该龛正面造像均为一主佛结跏趺坐于须弥座上,二菩萨侍立两侧。与水泉石窟甬道北壁第13~15 龛造像比较接近。开凿于北魏时期的水泉石窟内两侧洞壁雕有大小佛龛约400 余座,龛内的造像多为一佛、二弟子、二菩萨;龛楣及近侧多刻飞天、莲花、帏幔;佛座下有金刚力士及蹲狮、卧兽等,造像刻工简朴硬直。

最后,该龛正面门楣8 个小龛内均为一佛结跏趺坐,二弟子分侍左右。开凿于北齐时期的崔永仙造像碑碑阴上部龛内均为一佛二菩萨,主佛皆结跏跌坐,着双领下垂式袈裟,两者有相同的风格。因此,偃师石桥造像龛的开凿时代应为北魏时期。

文章来源《洛阳考古》期刊


来源:旃檀精舍

(0)

相关推荐

  • 川-邛崃石窟---花置寺摩崖造像

    花置寺摩崖造像位于邛崃市临邛镇西北约7公里的花石山上,地属柏树村,山崖坐北朝南,位于小柏树水库中,三面环水.现存造像10龛2019尊,均为长方形敞口平顶龛,从东向西编号,主要内容有千佛.毗沙天王.西方 ...

  • 喜仁龙拍摄的济南佛像佛寺

    近来为解析龙虎塔雕刻,搜寻查阅相关资料,读了瑞典学者喜仁龙(1879-1966)的<5-14世纪中国雕塑><中国早期艺术史>,厚厚的四大册,感觉卧游了各地的名胜古迹,许多艺术珍 ...

  • 常青|太原附近的雕凿壮举

    图1:山西太原天龙山石窟外景 山西省太原市,是一座著名的历史文化古城,特别是在中古时期,许多帝王都是在这里成就了自己霸业,进而一统天下的.公元532年,身为大丞相兼渤海王的高欢,在晋阳(即太原)设立了 ...

  • 喜仁龙镜头下的天龙山石窟

    流失海外一百年的天龙山石窟第8窟北壁主尊佛首一亮相春晚就引起热议.该佛首1924年被盗,是2020归国的第100件文物. 1922年3月,日本人外村太治郎拍摄的天龙山第8窟. 天龙山第16窟.17窟的 ...

  • 川-邛崃石窟---磐陀寺摩崖造像

    磐陀寺位于西距邛崃约5公里的临邛镇磐陀村花果山东面山坡上,造像山崖坐西向东,现存6龛造像,从东向西编号,其中1号龛位于2号龛下方,与其他龛不在一个平面上.始凿于唐元和十五年(820),造像前面平地上有 ...

  • 山河旧梦:只应碧落重相见

    只应碧落重相见,那是今生. 可奈今生,刚作愁时又忆卿. 十月的这天,终与心心念已久的碧落寺相逢. 碧落寺之名始于隋唐.北宋时曾被钦赐治平院.元至元五年重新更名为碧落寺,以至今日.碧落寺在群山怀抱之中, ...

  • 龙门石窟,伊水河畔的一部恢弘千年史

    洛阳在历史上曾是众多朝代建都的城市,素称"九朝古都"之称.在一千多年的历史长河中,洛阳曾长时间地作为中国的政治.文化.经济的中心,这也使得它有着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和众多的文物古 ...

  • 陕:麟游慈善寺石窟、九成宫

    麟游一游,慈善寺内瞻皇家石窟,九成宫处赏帝王书碑. 慈善寺石窟开凿于漆水河南岸,共有三个石窟十七龛,造像四十七尊,从南到北分布在崖壁上.慈善寺开凿于隋文帝时期,唐高宗李治和武则天时期续凿,为隋唐时期重 ...

  • 石造像塔

    石造像塔:北魏,高206厘米,庄浪县出土.塔身由五块呈梯形的方石雕叠摞而成,自上而下,上小下大.原为楼阁式,今塔顶.塔基与塔檐均失,仅留五级塔身.正面:第一层方形浅龛内雕一佛二弟子像:第二层雕二佛并立 ...

  • 张彩虹丨雨中麦积山

    带着征途的疲劳,下了火车,在旅馆稍作休息,我与丈夫.女儿便带着期待的心,登上开往麦积山的公交,于8月21日上午九点多到达麦积山石窟. 麦积山石窟,位于甘肃省天水市东南25公里的麦积山风景区,是中国四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