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哥说|镇会计套取资金的舞弊是防弊意识不够
DALE点评
晕染效应+自我催眠的合理化+内控失当(不被重视),这样的情境总特别容易诱发舞弊,尤其是在经济落后地区、小公司。
重要提示:本文著作权(解释权)属原创作者,或资料提供者;财税微波 仅提供传播平台,不代表本平台立场;若有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以便及时处理;可通过文末留言,或与“财税微波” 或 “丁潇” 或 “作者” 联系,进一步沟通交流。以下为本文:
今天看到一则新闻,标题是「平昌县镇龙镇财政所原总预算会计梁登宣套资金赌博遭开除公职」;内容很短:2008年11月至2018年2月,梁登宣利用职务之便,采用虚列债务、重复支出等方式,套取财政资金667万余元据为己有,并用于个人赌博、偿还债务等开支。2019年1月25日,梁登宣受到开除公职处分。涉嫌违法犯罪问题移送司法机关依法处理。(镜剑法治网 2019-04-25)
舞弊的防范是全球政府、企业、单位的最大课题之一,不论你的策略再精准、内控再完善,没有防止舞弊的意识,一样会被舞弊拖垮。
二八定律仍适用
二八定律又名80/20定律、帕累托法则(Pareto‘s principle)也叫巴莱特定律、朱伦法则(Juran's Principle)、关键少数法则(Vital FeRule)、不重要多数法则(Trivial Many Rule)最省力的法则、不平衡原则等,被广泛应用于社会学及企业管理学等。
根据美国舞弊审核师协会(Association of Certified Fraud Examiners,ACFE)的统计,85.6%的舞弊是由从来没收到控告或定罪的人所实施的。也就是说,被发现的舞弊案的犯罪嫌疑犯,80%都是以前不曾怀疑过的人群所犯下的。
ACFE还发现舞弊案件是40.2%通过举报发现、15.4%是内部管理的常规审查发现、13.9%通过内部审计做专项检查发现、8.3%是偶然发现、注册会计师年度审查发现的有4.6%、而经由警察破获的仅占1.8%。也就是说,舞弊者会觉得被发现的机率很低,然后自己会认定有很大的机会从事犯罪而不被发觉。
防舞弊要认识舞弊心理
2001年有一篇名为《舞弊心理》的文章,作者指出:舞弊与其他犯罪一样,可以用三个要素很好的解释:具有犯罪的动机、在合适的机会里可以达到目的、缺乏有效的监管。我称之为:特定的人在特定的时间与机会里,实施犯罪。也就是说:会发生舞弊多半且必然是内控不被重视,且管理者国度信赖「人治」。
而诱发舞弊的心理,从《犯罪心理学》这本书里面可以概括的归纳出:为了攀比财富、为竞争上位达到所谓的成功、甚至未来证明自己比较聪明或优秀。这些动机在实施犯罪的过程中多半有着几种所谓合理的自我催眠,包括有(1)没有伤害到其他任何人、(2)仅仅是暂时借用、(3)因为个案本身需要支付大笔的债务或医疗费、(4)每个人都这么做所以我也可以、(5)对抗不合理与不公平。(2019-4-7拙著:《常州涉外企业出纳职务侵占3600万一案中的内控关键》的主人翁就有第一、第二、第三个理由做自我催眠。)
要留意晕染效应效应
另一个有趣的统计是员工人数低于100人一下的企业的舞弊案件占据ACFE调查案件的30.8%,是研究案例的最大群体,而员工超过1万人的企业只有20.6%,是研究群体中最小的;这也就是说,小公司的舞弊案件发生机率远高于大型企业。如果套用这个概念,是不是可以合理质疑,贫困单位的舞弊会比经济发达地区城镇高?!
是,绝对是,为何?因为滴入效应!
所谓的滴入效应,又称涓滴效应、或渗透效应,但个人比较推崇「晕染效应」。晕染效应是指在经济发展过程中,不给予贫困阶级或地区优待或补贴,而是由优先发展起来的群体,通过消费、就业等多种措施来带动发展。
晕染效应已经被中国证实是一个可以应用的策略。但晕染效应在舞弊防范里面就是攀比效应,也就是说,经济发达地区的人被经济不发达地区的人当成攀比的对象,会而且容易导致经济不发达地区的人的心理扭曲,例如再穷也要卖肾买下苹果三套件就是一个很好例子。
【结论】
所以,晕染效应+自我催眠的合理化+内控失当(不被重视),这样的情境总特别容易诱发舞弊,尤其是在经济落后地区、小公司。
中小企业主或单位负责人,如果你的企业本身有上述三个情境中的一个以上,就要特别留意,否则,再好的经营策略都会被抵销于无形。
齐至德(DALECHI)2019-4-26于东莞
财税微波 “齐哥说”专栏独家供稿人
DALE CHI (齐至德),国际内部稽核师 (Certified Internal Auditor,证书28899号),私立逢甲大学会计系毕业,专长中国关务税务及外汇实务、管理会计、内稽内控、人力资源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