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抄《道德经》经笔,留心
最近心情浮躁,想着重翻一下《道德经》。
几年前自己曾把道德经原文手抄了一遍,并且配有自己的心得体会。
有些文字需要静下心来读,手抄受益匪浅。写毛笔字的人深有体会,练字时心静,浮躁被沉淀,心空下来了,有更多的空间来思考,入心。
原文不多,八十一章,每章短而精。之前每次都是匆匆而过,习惯了快速的信息索取,这个,有些不入心。
道德经的句子简练但值得用心去思索。因此,找了个有质感的本子,每读一章节,体会,之后用心去抄。本子需有质,这是对文字和自己的尊重,也有收藏意义。其次,慢慢的写,心无杂念,遇到意味深长时可以停笔沉思。
字写得不好,但绝对入了心
有时候会查一些句子的深意,会读到相关的典故或者名人的评语(红体字),所以,我的本子一半是抄原文,另一半做注解或者感受。
有人评语:这部貌似出世的书,其实全是入世的道理,孔孟是直接的,老子,则主张迂回的方式达到。
有人感慨:真正的智者,应该懂得休息,懂得享受快乐,先度自己,再度别人。
当局者迷,跳出圈外用客观的旁人的角度审视自己;看待别人,要设身处地想一想,而不是只用自己片面的主观判断;别人的话不要太在意,而自己要有自我,尊重自己的感觉,不随波逐流,放弃自我。(此段为个人所感)
抄到第十八章时,有幸读到谢植春辞职后的《已末十愿》,自己人生虽未经历过大起落,但此刻明白了一些想要为自己而活的人最应该追求的。
真我生活,精神救赎,崇尚简朴,系统读书,走路修行,节制欲望,缩减社交,价值选择,思考写作,理想创业。
心静,半天无杂事的时候,郑重的做这件情。不是负担,而是享受。有时连续几天不得空闲,甚至会想念。
就这样,文字不多,竟然用了小半年才完成,感觉受益匪浅。不仅仅是读了,而是用心的体会了。之后偶尔会拿出来重温,这比买的原版对自己更有意义。
老子的《道德经》主张无为而治,但并不很多人想象的那样不求奋进。而是让我们顺应规律的前进。
在这个向前冲的时代,年轻一代已习惯于文字快餐,甚至有人因为没时间读书,入会员去听别人对某某书的评价。
自己读完后去听别人的读书心得,这是好的,思想的碰撞会产生更多的智慧。但是,一点不经过思考,而是去全盘接收别人的思想,之后自诩自己读了n本书,其实,都是别人的思想罢了。
一万人读《红楼》会有一万种感受,而你是复制的那种,岂非浪费独一无二自我?
读到曾国藩对此评价,被吸引,之后读了《曾国潘全集》,他给自己定的规律——日省三次,还会经常写日记,分析自己不足。他曾写到:慎独则心安。越是自己的时候,越应节制自律。
遇事,恬静方能心安,心安才能思考,思考就会生智,生智才会有法,有法才能解决,解决才能反省,反省才能看透,看透最终彻悟。
最后一章,
天之道,利而不害
圣人之道,为而不争
🌾🌾🌾🌾🌾🌾🌾🌾🌾🌾🌾🌾🌾🌾🌾
(未完待续)
下着雨的夜,最适合静心,念着亲人,回忆着相聚,反思着过往,畅想着未来。希望能领悟一丝之道,已慰吾心!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