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系高远高远至,功到自然自然成
第二天,小珠在群里,与小明讨论什么是太极拳的内功。
小珠:“什么叫内功?这几天被人追问这个问题,我不懂!他问,你练太极拳,没有内功心法吗?内功,是个怎样的概念?谁请说说?”
小明:“内功,我觉得是对本源觉知的多少吧,我们一直都在练内功。”
小珠:“练拳不练功,到老一场空,这练的功,是指什么功?似乎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见解。有说是内劲,有说是丹功,有说是自发功,有说是气功……”
小明:“功在拳外。功也不是练出来的。”
小珠:“‘功到自然成’,这又是什么?外家,外练筋骨皮,练力量速度技巧,这是不是外家功?内家,内炼精气神,练心意练觉知,由内及外的抒发过程,这是内家功?”
小明:“唉!没外何来内!不要硬是将它分开,一体的,是浑球!”
小珠:“反正好像这个内功是块橡皮泥,你爱怎么捏就怎么捏。”
小珠:“‘这位师傅,他身上有东西。’我怎么觉得,师父身上是摸不到东西呢?有,是功;无,也是功,有人练有东西,有人练无东西。”
小明:“太极拳最终归于自然,无内无外,无虚无实,不阴不阳,不需要刻意引导,只要简单的坚持!体会自然,归于自然,融为自然!我认为就是太极拳之功。”
小珠:“你的意思是,功是本源在功法上的各种外显,功无可求,道法自然!”
小明:“师父很早以前提出的轻、松、静、定、圆、均、活、光、虚、空、无这11字最后也归于自然,这个应该就是师父对太极拳所坚持的心法。”
小珠:“其实这十一字也是对太极功的一个个描述了。正如你所讲,功不是练出来的,而是合于自然时,表现出来的状态。”
小明:“唔!就是这种感觉!人生的结果就是一死,追求功夫就是追求结果,最终遗憾发现错过了许多美妙的事或物。”
小珠:“有句话说:‘我们活得好像从来不会死,我们死得又像从来没活过’。不明生死义,大概就是这样了。”
下午,小珠正在进货,轩源有电话来,说大卫托人把轩源上次在南安讲拳的视频光盘送过来了,问小珠可有空,将这份资料带回去复制几份,小圈子内传看。小珠答应晚饭后过来。
晚八点,来到相约地点,轩源一如平时装束,提着袋子,来到了。
两人就近在一间咖啡馆叫了两杯咖啡,服务生还没送上来,轩源已把那几张光盘铺在小珠面前。
“这是大卫,在我第一次去南安讲拳时拍下来的,我也是现在才看到。唉呀!感慨!唏嘘!几年时间过去了,回头看当时讲的东西,还是那些内容,还是强调的那些!而且几年间,自己看见自己,真的苍老了很多,憔悴了很多。讲拳很消耗精神体力,这是不知不觉的投入,身体透支了也不知道!对太极拳,我真的费了很多心,投入太多精力!”
“回去叫兴隆看一看,特别是第二盘,里面有一些讲到他关心的基本功的问题,看看对他有没有帮助。”
“这三盘,是去年四月,我去南安讲拳时大卫录下的,他录的效果很好,我当时也没有什么讲课纲要,就是大家坐在一起,讨论这个,讲下那个,没有准备的,纯粹是讲到哪里是哪里。”
“但让我惊异的是,竟然在不知不觉中,把我这么多年的心得基本讲到了,包括最近总结的舍力法、融入法、悬浮法、光照法、松空法,很完整。而且理,功,法都融于其中,不时显示,从理到用,基本表达了出来,没有保留,没有保守,我所研究,尽在这三盘影像中!”
“啊呀!……现在回看,虽然在拳上用了这么多心血,但心里却是满足的,总算没有辜负几十年光阴!”
“感慨完后,我又有纠结了。纠结的是,多番亲临讲授,或长途电话中,都是强调那些:中定啊,松空啊,本源啊,放下啊……可是众众,总在钻研一些有为法中出不来,总是放不下自己的东西,总是未能诚心感受天地虚空的能量……”
“上次在金都,我为什么要在大表后写那句:受比施更伟大,就是希望大家能勇敢地放下自己的旧念,接受新知,不要固守着自己的东西想搞嫁接。但是现在看来,效果不理想。”
“ 大卫近来通过几次点拔,明白多少了,而且看他与陈师傅那个推手,也见到他真是明白了,我略欣慰。但最让我震动的,是彦老师,他当年只不过在旁边听我讲拳,后来我将我的一些心得送给他,他这几年就静心研读,身体力行,从原来练硬功为主的,转而接受松空的理念。”
“他现在虽然还是有为松,但毕竟走出了这一步啊。大卫占不到他的便宜,甚至还吃了亏,这真是‘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让我纠结,让我唏嘘,也印证了,太极拳,最重要是心念,心念正,自然进步快。”
小珠:“这个录像,既然让您感觉是一个比较完整的总结,那也就是说,您的这个阶段已渡过,要进入下一个阶段了,那就放下心吧。”
“金都一会,圆通师父认识了慧明师伯,两人相谈甚是投缘,圆通师父与慧明师伯说拳的风格很相似,都颇有师生缘,有教学魅力,体贴学生的心,学生想学什么,就能教什么,这种方式甚得兴隆中意。兴隆说学生哪里不懂,就在不懂的地方来施教,而不是笼统的说这不对,那不对,学生才学得明白。”
“慧明师伯与圆通师父尽心说了两天,圆通师父很感谢他,说他就是从慧明师伯的讲拳中,才明白到您的核心功法,慧明师伯诠释了您身上最重要的东西。”
轩源问:“我的核心功法是什么?”
小珠:“就是如何去虚,这才是最关键的。”
轩源讪笑一声,“那个虚,是慧明的虚……”
小珠继续说:“圆通师父和慧明师伯都有个心愿,轩源老师的理论很高,初学的人很难明白,应该在这两者中架设一条桥梁,帮助大家通往彼岸……”
轩源接着说:“强哥也是这个思想,‘师父的东西你们学不到的,我用了这么长时间,才学到师父两三成功夫,你们要学,师父就要从九楼那么高走下来一楼教你,那多为难师父!我比你们经历早,我走过的路知道如何行,我喂你们……’”
“你想想,将一样食物放入自己口中咀嚼,然后再喂给别人,那还是原来的东西吗?咀嚼过的东西,那么恶心,你要不要?为什么要喂人,而不教人去咀嚼呢?真的咀嚼过,才是自己的领悟啊……”
小珠的心里又一亮:是啊,大道本至简,每个人有每个人的理解,有的人认为难,要经过自己的学识系统消化、整理、说教……这已不是本源,是人心在不断加工造变。
而这一切,当被冠以弘扬传播,普及造福的名义,还有几人能看到其中的变异?包括教者本人,也可能处异变而不知……
这,真让人倒吸凉气,“人心为危”,披霞之下的人心,更难认清,更难摆脱。
小珠忽然觉得,一路走来,不断在身边出现、走近走远的人,他们都有一腔热心肠,一付热血骨。
但一到临界分水岭,各自所表现出来的豁然、喜悦、包容、敬畏、追求或刚强、执拗、排斥、抗拒、迥避……各自精彩。小珠细想之下,就是在用人心感觉,还是用道心感应这道分水岭,产生巨大的不同表像。
轩源说:“是的,其实就是人性。我也会这样,因为我是人。但我有目标,目标不是‘我’,而是‘天地’,这样能从执着中不断放下、不断放下地走出来。”
小珠:“我觉得,他们的坚持,也没有错,如果我执着于他们‘不突破自己的人心局限,学习用道心去看问题’这个念头而想去改变他们,那我还是在人心这个范畴中脱离不开,所以我理解他们,因为我也是人,常犯执着也不知。”
“但同时又觉得,如果他们放下执见,投入天地,得到的将是更广博的世界。所以,在这无为与欲有所为的诸般纠缠的状态中,我心里总有一些说不清的感觉……”
轩源笑道:“老子说:‘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损不足以奉有余。’老子又有说:‘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道心包容人心,人心却难入道心,因为人心难舍利益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