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肇堂家书其一
这是一封很久以前的信,现在读来依然感慨,这个春节我闭门读书,不愿出行。被一众批评心态寂然,老态龙钟,文章说教,一脸学院派气息。可是我出门、读书、聚餐最为强烈的感觉还是自己太无知,对于山川的无知,对于历史的谬读,在知识面前如牙牙小儿,引人发笑,也使自己汗颜。说出去的话,发出去的文章,常常不敢再回想,春节将过,一切安好,权作总结。
吾儿:
时间太快,转眼又过去了一个学期。你来到我身边,又回到你的学习中去。相聚虽短,也足以解相思之渴。我们去了该去的地方,见了该见的人,看了该看的风景。我们还谈论了前景和要做的努力。一切看起来都按部就班。可是在这封信里我想说的不是按部就班,不是计划里的人生,而是那些我们未曾想到的事件。
你出国之前,我就给你看了《追风筝的人》,我没有追问你的感觉如何,我只是想让你知道在这个世界上总是存在着超乎我们想象之外的黑暗,这次我却没有让你把《发条橙》带走,是因为他们描述的是不同的黑暗,前者来自外在的人和社会,后者来自内心。你和我谈到过人的“知性”和“兽性”的问题,我确定你一定了解被黑暗驱使的人性会做出什么样的坏事。作为父母,我们真的很想像教算术题一样一题一题列举人性中的种种,听你说出标准正确的答案。有些父母想给孩子营造一个永远的童话世界,只展现人生的美好。我们也会这样想,并不是我们能力有限,或者冷酷无情,而是我们知道你的人生会有很大一部分是和我们渐行渐远的,而这中间渐行渐远也正是你成熟的标志。而且这个时刻来的很快,对于我来说,我甚至会把你读了某本书,做了某件事的时刻定位为那一刻。但是了解人性中的善恶并不等于了解自己。
你已经读过《麦田守望者》这样的书,我不知道你还记不记的那本书的独自呓语、想哪说哪的独特的写作方法。我想要告诉你的就是那种来自内心深处的矛盾。你从小就是清醒的孩子,即便在你生病或者发着高烧的时候,也会清醒地知道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有一次你出水痘,水痘很痒,可是当我告诉你不能抠,否则会有感染,你居然克制住自己一次都没去碰那些全身到处都发出来的痘点,那时候你还不到四岁;小学的时候,你生病去医院扎针,实习护士扎了很多次把你的手都扎水肿了,你还是淡定地告诉她没关系再试试;也许这是你一贯处理问题面对问题的方式。回到现在,你这次来,有认真地咨询我关于发型和痘痘,我觉得小时候那个清醒冷静的你又回来了。很多人可以清醒冷静地面对外部世界,却不能清醒冷静地面对自己。一开始你变声、起痘痘、头发开始变卷,你开始表达对于我们议论的厌烦,表现出所有青春期的特征——不知道把自己如何是好。不到一年时间,你就开始和我讨论如何处理这些烦恼,我吃惊于这种烦躁持续的时间如此之短,我以为你会让痘痘和怒发冲冠的形象保留到12年纪才问我的建议。
老实说,我不能预见你将来成为什么样的人,我也不想你在15岁就为自己的人生刻好笔直的线。发型、外表这些事情当然并不重要,但是如果一个人及早认识到什么适合自己,尤其是在外表这种不重要的事情上,显然可以让人生少浪费很多时间,尤其是对于我们这种觉得知识才是人生终极追求的人来说,对吧?
这个圣诞节假期,我的一本书交稿了,我在校稿的过程中曾经辗转反侧、妄自菲薄;写作让我痛苦,但是更让我清醒。我在引注和结论中看出自己的明显的不足,首先是阅读的不足,这不足是有着系统的缺口的,它使我看清楚我应该要从何入手,它给我展现了一份明白的书目检索的纲要。我为了这个有些欣喜若狂。圣诞节假的时候,你告诉我说,你认为对于知识的渴望才是人永无止境地追求。我感慨于一个十五岁的孩子就已经明白了人的终极欲望。我可以在美学欣赏和概论课上展示马斯洛(一个经济学家,自己上网检索一下)的需求理论,可是却无法用只言片语说服一届一届怀着不同梦想的莘莘学子们,说服他们只有知识才是人的终极追求。没有强烈的渴望就没有动力。当我已届不惑的今天,我才刚刚迈进求索知识的门槛,我看到光的方向,我知道什么可以让我在无得无失的的境况里心有戚戚,难掩喜悦之情。当我发现我的阅读缺口是如此庞大,我感到的不是沮丧,而是更大的欢喜,仿佛我在高山上看到了还有无数可以攀登的更高的山,仿佛我在打开一扇门的时候看到了更多闪闪发光的未知之门。就人类的欲望来说,这绝对是一件奇怪的事情;没有哪一个领域可以给人这样的感觉,当你发现自己得到的只是冰山一角时,它给你的感受居然不是失落而是更大的欣喜。而且您明确知道,你越向前走,得到越多,你会发现你的所得在整个知识宇宙中的比例越小。可你不但义无反顾,而且逐渐甘之如饴,这难道不比任何形式的成瘾都要令人难以舍弃吗?
这一年的孤独时间太多,让我能从在国内一人分饰多个角色的烦乱里脱出身来,我有了更多的时间面对自己,自己是一个更难以了解的复杂世界,你应该知道,虽然人工智能已经呼之欲出,科学家们似乎正好站在这门学科的拐点上,我不能预料将来的科学会如何发展,我想对你说,如果我们可以客观地面对外部世界,我们可不可以也客观地面对自己,把自己当成另一个值得探索的世界来分析和面对?虽然因为我们身处其中,不像面对外部世界那样可以保持距离冷静旁观,因为我们会痛、会难过、会忧郁甚至会无法自拔在一些我们自己都难以定义的情绪中。因为我是建筑设计师,我的职业让我学会了从不同的角度分析处理问题,我很感激这个职业,这种职业的训练让我可以从深陷其中的主观臆断中跳脱出来,让我可以冷静地处理我和他人的分歧,我和我自己的分歧。
你给我听你喜欢的歌,我和爸爸惊奇于这个青春明朗的调子和我们15、6岁是的调子如出一辙,所以我才想在这封信里给你一些预言,青春都是一样的清新和阳光,但是也一样会有成长的烦恼,相信你会冷静面对。如果不能,套用一句美国人常用的话:“If you have any question let me know”。喜欢你在我们面前还是像孩子一样的行为,喜欢你在我们面前永远长不大的样子。很矛盾,是不是?
亲,你欠我好多封信了。
爱你的妈妈
1月1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