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决能吃却消化不良的问题
大家好,我是中医丁主任。(本文仅供学习、参考,不能替代医嘱和处方。文中所述配伍、方剂,必须在中医师当面辨证指导下来借鉴、应用,切勿盲目尝试!)
今天这篇文章,我想和你聊聊“胃强脾弱”这个事儿。啥是胃强脾弱啊?通俗来说,就是能吃的同时,消化不良。你想想,你自己,或者你身边的人,有没有这个情况?
我以前就遇上过这么一个人。他在某单位的食堂工作,烧得一手好菜。此人天生食肠宽大。吃起东西来,狼吞虎咽,饭量大,吃饱了还想吃,生怕吃少了对不起自己。但是呢,人家吃完就拉,放下筷子就上厕所,大便稀溏,有时候甚至完谷不化,吃啥拉啥。他告诉我,他是早晨起床拉一次,每顿饭饭后准拉一次。
看舌头,也有意思,舌根部位苔黄厚而腻,似乎有热象,但是舌质胖嫩,边上有齿痕,这又是虚象。另外就是,他一张嘴,就能闻到口臭味道。但是他自己似乎没有察觉,反倒觉得自己嘴巴里没味儿,晚上则口干。我跟你讲,这就是典型的胃强脾弱。
胃强,指的是有一点胃火,能吃,食欲旺盛。同时呢,他脾弱,便溏,消化不良,好拉稀。舌苔里头,有一部分黄腻,那是胃强有热的表现。舌质淡胖,有齿痕,这就是脾虚了。胃强有热,所以他口臭。脾虚,水谷不养舌头,所以口淡,吃不出味儿来。哦对了,还有脉象。脉象,多是滑脉、濡脉。
这个时候怎么办啊?一方面你要健脾化浊止泻,另一方面还得清热。
我这里有一张方——黄连、葛根、藿香、青蒿、诃子炭、蒲公英、八月札、炙甘草、玉米须、车前子、鸡内金、薏苡仁。
这里头,葛根、诃子炭用于止泻。薏苡仁、车前子、玉米须,用于健脾利湿止泻。藿香,芳香化浊去湿气。黄连、青蒿、蒲公英,可以清胃热。八月札,理气和胃,清胃热。炙甘草,和中健脾。鸡内金,用于健脾。
这样的配伍,很好解决了胃强脾弱这一对儿矛盾,对于慢性消化不良、轻症胃炎、慢性胆囊炎证属胃强脾弱者,较为适合。
说起来,这个胃强脾弱,在现代人的生活中,还真就越来越多见。尤其是一些常年在外工作、吃饭不定时,经常过饥或者过饱,吃饭狼吞虎咽,或者对美食没有抗拒能力的人,非常容易这样。
这样的朋友,我建议你不要立即对我文中所述的的配伍,进行照搬套用。有些时候,你看我的文字,对号入座,越看越像自己。实际上呢,从中医辨证的角度来说,你可能另有其因。所以,我建议你一定要在中医的辨证下,找到自己问题的真实所在。确属胃强脾弱,再考虑调治之道。我在这里谈的,不见得适合现实中每一个人。
另外,我还想说,咱们对饮食,尤其是美食,一定要懂得节制。你能吃,吃得多,日子久了,容易给脾带来负担,脾运化不及,于是就形成了脾虚。但是呢,由于你一直能吃,吃得多,胃里头有热,于是就总想吃。如此,就陷入恶性循环了。所以说,对饮食一定要克制、节制。再好吃的东西,也不要吃起来没完没了,你说对不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