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里的天蓬元帅和关公

       既然叫花和尚就说明鲁智深不是一个正经和尚。
       他既不了解佛学教义,也不知道僧人戒律,根本没有加入浮屠队伍的自觉追求和思想基础,只是为了躲避官府的缉拿而剃发入寺。思想芜杂,难免“花”。
       但花和尚的“花”和今天我们说的“花”又不一样。鲁提辖没有男女关系方面的不正经。在这方面他一出场就像一个毫无性欲的得道高僧一样。也许这正暗示着他的佛缘。
       他的“花”与酒有关。在五台山他有两次酒闹。
       第一次,在山半腰的亭子里见酒非喝不可,抢了酒喝,喝晕乎后踉踉跄跄回寺。有两句这么说他:
指定天宫,叫骂天蓬元帅;踏开地府,要拿催命判官。
        涉及俩神仙,一个天上,一个地下。
        骂一个不厉害的人物是显不出骂人者的厉害的,骂天蓬元帅,可见天蓬元帅是个厉害角色。
       另外,天蓬元帅和催命判官对举而出,说明虽然他们一个在天上,一个在地府,工作单位有霄壤之别,但在单位的地位是基本相当的。判官,在地府里好像是二把手,除了阎王就是他大了。这反证了天蓬元帅在天宫的地位之高。
       结论:《水浒传》里的天蓬元帅比《西游记》里的猪八戒在仙界的政治排名似乎更靠前。
       第二次喝酒前,鲁智深先去办一件正经事——找到一家铁匠铺打一条禅杖、一口戒刀。
        铁匠征求他的意见,禅杖要多重。他脱口而出,一百斤。铁匠说太重了,关王刀也才八十一斤重。鲁智深驳斥:“俺便不及关王?他也只是个人。”
       最后,铁匠建议打一条六十二斤的水磨禅杖。鲁智深没有表示反对。
        一个六十二,一个八十一,这种安排,大概是对关王的尊重,毕竟是个已经封“王”的人了;群众对他的膜拜正与日俱增,不照顾一下群众的情绪也不太好;另一方面也是对现实的尊重吧。六十二斤,能抡起来乒乓乒乓地与人斗,不错了!
       在这一回(第四回 赵员外重修文殊院 鲁智深大闹五台山)里,就出现了天蓬元帅和关公——不同名著里的两位重量级人物,可见这些人物在当时已经广为人知,粉丝爆棚。也正是这样深厚的群众基础,才让他们有了离开其本来舞台而到处走穴的资格。
[水浒笔记1]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