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胡藩为开山鼻祖的华林胡氏

胡公满64世孙胡藩,是江西华林胡氏的开山鼻祖。谱载胡藩,字道序,世家邳州宿迁县人。先世有胡奋任邳州司马,“爱桐柏山水之胜,概项籍戏马之雄风”遂就宿迁县而居焉,传至胡藩仕刘宋元嘉中太子左卫将军,卒谥壮侯。

胡藩素以“文武兼备、忠直义烈”成名于世。他英勇善战,是南北朝时帮助孝武帝建立刘宋政权的得力干将;在征讨、平叛慕容超、司马休、元直、卢循和刘毅的南征北伐中,他“所战有奇功,所见有特识”,为嘉其功,被孝武帝刘裕官拜“相国(丞相)参军事”,并赐土江西豫章(今南昌市)为其封地。

后来胡藩又看中了华林的山明水秀(今江西奉薪县西南),于是晚年辞官隐退时,则率12房夫人、60个儿子及其族人聚居于封地华林,成为华林胡氏的始祖。60个儿子后来创业散居江西各地,于是胡氏使成了江西的名门望族。后采官封西阳太守的胡镇,是藩公的长子。

胡藩的24世孙(即满公的88世孙)便是胡城(高早成)(孝感的多数谱牒俱称成公为89世。

胡城是唐昭宗皇帝饷侍御史,位仅次于丞相,职权是上管对皇帝谏议、下管对百官执法,其妻耿氏封一品诰命“徐国夫人”(即耿氏婆婆)。后来大唐江山被“五代”后梁朱温所灭,亡国之臣若不避祸,难保身家性命。胡城除却自身退隐外,又吩咐儿子珰、瑜、琼、王告、球各奔东西(陈留、晋宁、九江、汾宁)以求自保。独长子胡珰随父隐居华林,后出仕为南唐膳部员外郎。自此,五子形成了江西华林的五大分支,后又散布在今天的江西、湖南、湖北、河南、江苏、浙江、四川、福建、安徽等地,遂成为天下的胡氏大宗。

纵观华林胡氏,是胡姓历史上群英荟萃、光苦显耀,普照华夏最为辉煌的时期,仅以满公的92-96世为例,这五代共有子弟154人,以进士入朝为官者达67人,占总人口的44%,'一门三进士、六部四尚书',宋真宗“御赐状元、榜眼、探花诗”。“状元、榜眼、探花五代连冠”等,便产生于这一时期。而且700多年前的元著《宋史》,记载了华林胡氏后裔 32人的官声政绩,均夸他们为国家的栋梁之臣。

附:

"项籍戏马”相关资料

最早记录宿迁项羽戏马台的史料是唐前期诗人张说的一首诗。张说(667-731)洛阳人,唐大臣。武则天时,应诏对策,授太子校书。中宗时,任黄门侍郎等职。睿宗时,进同中书平章事,劝上以太子隆基(玄宗)监国。玄宗时,任中书令,封燕国公。擅长文辞,朝廷重要文件多出其手。张说曾游当时的宿迁项羽戏马台,留下《下相九日城北亭子》诗一首。该诗后于清朝康熙、雍正年间收入《古今图书集成》一书。诗云:“西楚茱萸节,淮南戏马台。宁知相水上,复有菊花怀。亭帐凭高出,亲朋自远来。短歌将急景,同使兴情催。”该诗从题目上就标明是咏“下相”(项羽故乡今宿迁)戏马台。

西汉史学家司马迁《史记·项羽本纪》载:“项籍者,下相人也,字羽。”下相是秦时的县名,因位处相水下流而命名。下相县自秦至汉、魏、晋,至南北朝的北齐时才撤销县级行政首府地位,地属宿豫县(后名宿迁县)。下相城自北齐后虽失去县治所在地地位,但毕竟是长达数百年的老城址,又世传为“项羽所筑”,是项羽操练战马,检阅骑兵之地。故后人在项羽故乡建造象征性的“戏马台”纪念这位英雄,选择下相城址是情理中事。张说诗句何以在“戏马台”前冠上“淮南”二字?所谓“淮南”,唐时泛指淮河以南并包括淮河以北的少部分地区。至宋曾设淮南路行政区。所谓“西楚”,秦汉时分我国楚地为三楚,即南楚、东楚、西楚。南楚包括今湖北、湖南、江西;东楚包括今江苏东北部、苏中、苏南;西楚包括今江苏西北部、安徽北部、河南东部。项羽灭秦后自立为西楚霸王,今宿迁地那时即属西楚。故诗中的“相水”、“下相”、“淮南”、“西楚”都是借古代地名而指今宿迁。重阳节这天,唐代宿迁项羽戏马台“亭帐凭高出,亲朋自远来”,其中自然也有身为权臣的张说,其盛况是不难想像的,故张说发出“短歌将急景,同使兴情催”的感叹。

唐张说的这首诗后收入明万历五年(1577年)宿迁第一部县志中。一并收入的还有宋、元、明数位诗人咏戏马台的诗。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