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别篇 | 湾漳北朝壁画墓鸱尾图像
图-1 湾漳大墓位置图
经国家文物局批准,于1987年开始对此墓进行发掘。主要发掘对象为墓室、甬道和部分墓道。在1989年对墓道的发掘中,发现墓道壁画保存较好。经照相、临摹和其他记录后,壁画被全部揭取。
墓道东西两壁各绘由53人组成的仪仗队,在东壁可见建筑图像,为一五开间悬山顶建筑,朱柱、灰瓦。屋顶正脊两端各置一鸱尾。鸱尾形态如鸟羽状,异常飘逸。
图-5 壁画中的鸱尾图像
东魏茹茹公主墓墓道东西壁也可见建筑图像,但均不如湾漳壁画墓保存的清晰完整。
南北朝时期鸱尾造型或近似鸟羽,或近似月牙。如鸟羽状的有:邺城博物馆藏东魏北齐时期鸱尾、邺城北吴庄出土谭副释加造像背屏上的鸱尾图像、麦积山石窟43窟与49窟鸱尾图像、龙门石窟唐字洞窟檐鸱尾图像等。
如月牙状的有:云冈石窟第9窟小殿以及五华洞的鸱尾图像、龙门石窟古阳洞西壁39龛与北壁228龛鸱尾图像。
上述鸱尾虽大体上能够分为两种类型,但却各不相同。麦积山石窟43窟、49窟的鸱尾体态宽大,卷曲感强烈,不分段,与正脊连接且过渡平滑。邺城博物馆藏鸱尾也不分段,但整体显得纤细很多。不难看出,在南北朝时期,鸱尾的形态其实非常丰富,并没有所谓定式。
湾漳大墓墓道壁画中的鸱尾形态,与上述类型也不太相同。首先,鸱尾分段,整体形成鳍部和胴部两个区块。其次,如鸟羽般的线条贯通鸱尾全身,形成放射状的线条。因为建筑沿墓道斜坡走势绘制,因此角度刻意倾斜。在此情况下,鸱尾形态也有相应扭曲。可以想象其原本状态应该更加俊逸。
这种刻满线条并且分段的鸱尾,在国内也有一些发现,但大多不完整。邺城遗址与操场城遗址出土的鸱尾残件看上去还是想象空间太大,不够痛快。好在海对面的日本列岛有出土过一些相对完整的实物,能够让我们一窥湾漳大墓壁画中鸱尾的原貌。
日本飞鸟时期寺院遗址出土的鸱尾,诸如和田废寺鸱尾、大阪四天王寺讲堂鸱尾、奈良法轮寺讲堂鸱尾残块,均与湾漳墓鸱尾很多相似之处。这些鸱尾在造型上会更加整体,没有邺城博物馆藏鸱尾那种强烈的凹凸感,诸多鸟羽细刻划较浅。
除了上述实例以外,在日本其他寺院遗址出土的诸多鸱尾实物和残件,在经过复原后也形成了类似的形态。这或许就是湾漳墓鸱尾的实际样貌吧。
日本飞鸟时代的建筑风格受到中国南北朝时期建筑的强烈影响。大量该时期建筑构件的出土,丰富了我们对公元六至七世纪东亚建筑风格的认识。这是非常有必要去深入研究的一件事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