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土地改革往事

奥派经济学

在这里,读懂真实的市场。
278篇原创内容
公众号

以经济学思维分析真实的人的世界

欢迎关注私产公号

南宋土地改革往事

©文/ 菁城子

编辑:瑞秋的春天

☄反官僚不是指向特权而是财产,就要小心了。

贾似道是宋朝最后一位著名宰相,由于在军事和外交上自作聪明,办了很多蠢事,被认为是加速了宋朝灭亡。很多人同情贾似道,说他到底南宋末年独当一面的人物,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不可以苛求。贾似道大体还是公忠体国,操劳用心的,证据就是景定年间推行“公田法”。在我看来,这项政策确实很用心,却是他愚蠢祸国的最好证据。

公田法是贾似道当权时推行的一项土地政策。南宋末年,蒙古军队频来进攻,朝廷兵费大耗,财政已到山穷水尽的地步。多征税吧,效率太低,收上来总是不够用。发钞票吧,通货膨胀,物价飞涨。贾似道想出一个“公田法”,就是划定土地所有者的限额,超过限额者由国家强行购买,再租佃给农民,由朝廷直接收租。

简单说就是抑制兼并,实行国有农场。限额最开始针对的是官员,一品限田50倾,往下减每品递减5倾,至九品为5倾。这项改革看起来极好,官员勒紧裤腰带,与朝廷共度时艰,这是何等情操。当时官僚一片反对,贾似道带头献出浙西一万亩良田作官田,其他官员只好悻悻地不再多说。

公田法并非明目张胆地抢动,朝廷可是有偿征收。租额一石以上,每亩二百贯;九斗的一百八十贯;八斗一百六十贯,依次类推。这标价比市面价格低一半,不过想想看,将士在前线打仗,钱粮耗尽,你们这些大官僚大地主却坐拥大片土地,还好意思讨价还价?朝廷指望你们做出点牺牲,还花钱补偿,简直太够意思了。当时支持的官员就说,公田法实在是“仁之至、义至尽”的良法。

名堂上如此,真要实践起来,花样就多了。首先,这些补偿几乎不给现钱。凡购买五千亩以上者,给银两只有半成(5%),其它用度牒、告身和会子折抵。

度牒和告身是古代充任公职或出家为僧的特许证,可以流通。会子则是朝廷印刷的纸币。这几样其实都没什么价值。尤其是会子,朝廷每天加印十五万贯会子,专门用来购买公田,会子简直形同废纸。大多数的购买公田,数量都不大,都是用贬值飞快的会子支付。这种购买等同于明抢,时人斥为“白没”(即平白无故地抄家没收),因此公田法遭到多数官僚一致的殊死反对。

很多人想,贾似道敢于向官僚开刀,总好过向民众抢劫,也算没坏透吧。真要这么想,就太简单了。当反官僚不是指向特权,而是指向财产,那就要警惕了,因为它会随时转向没有抵抗能力的平民。

很多官员的田产其实是几世积累的祖田,都要算成不法财产,那是不分青红皂白。官员的抵制和舞弊使买田数额一直不达标,限田标准一降再降,甚至跌到百亩。这个标准很多地主富户通常都能达到,他们也要被限田。对于无权无势的普通大户,主管官吏往往夸大他们的田亩数,逼迫他们卖田。公田法本意是从大地主碗中分肉,想不到却变成向农民口中夺食的运动。

还有人认为,受害者最多是地主和富农阶层,佃农没什么影响。表面看是这样,从前向地主交租,现在改为向国家租,没多少区别。其实经手一折腾,佃农大受其害。办事官吏为邀功受赏,或多报田亩数,或高报公田等级,田租负担大大加重。官家声称禁止多收田租,实际执行起来却是大斗征收,一斗收到一斗三升被视为惯例。原来只需要纳糙米的租子,现在改纳舂米。很快地,官家的公田无人愿种,竟出现抛荒现象。

贾似道推行公田法的本意是替朝廷解忧,效果却特别坏。一方面是破坏生产,大量农田从私转公,效率大不如前,甚至出现抛荒,整个社会的米价更昂贵,吃饭更加艰难。另一方面,朝廷原想集中财力一致对外,想不到引起朝野内讧抵制。人们看不到敌军压境带来的艰难,却看到一帮害民之贼,趁着国事艰难巧取豪夺,中饱私囊,使尽各种奸计鱼肉百姓。朝廷最看重的民心,贾似道可真是全挥霍了。

我看过很多为贾似道说好话的文章,说他身处时艰,外敌压境,兵马要花钱,粮草要征收,天上又不会掉馅饼,不拿民众榨血已经算不错,旁人议论那是不当家不知柴米贵。

从当时历史情境看,贾似道想练兵抗敌,确实没法当好人。将所有者从私有土地上赶出去,再依赖公有制获取资源,这是所有方式最低效的一种。公有制的生产效率远不如私有制,它能在短时间内将土地产出耗尽,朝廷获取长期资源比征税和印钞困难得多。政府在组织和监督生产方面的效率,远远不如征收。

此外,变私田为公田是在树敌。对绝大多数人而言,保卫私产的积极性远大于保卫国家。和重税通胀相比,“没收私田”真是做得太绝了,足够激发起人们全部的愤怒。从这层面说,贾似道把国际矛盾最大限度地转化成国内矛盾,还加了好几码。

公田法从景定四年(1263年)开始推行,一直到德祐元年(1275年),整整折腾了十几年才结束。中间战事稍缓,明明不那么紧迫,公田法却搞得民不聊生。朝野饱受其苦害多年,怎么弹劾都不奏效,最后还是因为战事失利,贾似道才被扳下台。朝廷下诏说,公田法害民,该还田的要还田。

这时候已经没有时间了。第二年(1276年)元朝的军队长驱直入临安,宋朝实质上就灭亡了。元朝的忽必烈用来发军饷、漕粮和赐给功臣的田,主要都是出自宋朝的公田。一场辛苦,全都为他人作了嫁衣裳。

一时强弱在于力,千秋胜负在于理

合作公众号

为什么我们必须寻求正确的经济学?
奥派经济学

在这里,读懂真实的市场。
278篇原创内容
公众号
一课经济一起学
科学普及你我他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