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首席高富帅诗人:王维

01

唐开元年间,唐玄宗面前的大红人玉真公主在府中举办宴会。

岐王李范带着一队伶人前来助兴。

玉真公主大老远就被其中一位美男子吸引,只见那人面容俊秀,一身白衣,显得超凡脱俗,飘逸出尘,在一众小鲜肉当中都鹤立鸡群。

玉真公主连忙向岐王打听:那个小帅哥是谁呀?

岐王介绍道:这是我的知音王维,琵琶弹得极为了得,今日特地来为公主献曲。

王维抱着琵琶,上台为公主弹奏。

只见他熟练地拨弄,技艺娴熟,满座无不陶醉。

玉真公主忍不住拍掌叫好,岐王自豪地说:弹琵琶只是小王的副业,他其实是一位诗人,诗写得极好,小王,快把作品拿给公主看看。

公主翻开王维递上的诗集,边看边惊叹:这些诗居然是你写的?我还以为是古代的名家写的呢?小王啊,你这么有才不去参加科举可惜了。

岐王故意面露难色,说:本应参加科举的,只是听说今年京兆府已经推荐张九龄的弟弟张九皋为第一名,王维小兄弟很傲娇,如果不是第一名,他便不想参加。

玉真公主听到,连忙说:张九皋本就是我推荐的,依我看,王维更有状元的气质,你放心,我跟主考官说一声,省状元非你不可了!

玉真公主说话算话,果然让王维保送第一。

2.

正所谓人红是非多,关于王维的传说,可以说多如牛毛。

比如有一次他为岐王花了一张画,画上面有一块石头纹理清晰,栩栩如生,岐王爱不释手,将它挂在客厅。

突然有一天风雨大作,雷雨交加,那石头就飞了出去。

众人惊呆了,转头一看,画卷上空空如也,石头已经不见了。

过了几十年,高丽朝派遣使者进贡一块奇石,说是有一日风雨中从神嵩山上飞下来的,上面还有王维的字印。

大臣们一看,还真是王维的手迹。

还有一次他看到一幅《奏乐图》,根据画中乐师的演奏姿态就说这是《霓裳羽衣曲》的第三叠第一拍,结果乐师演奏一对比,果然不假。

在这些故事里,王维仿佛神一般的存在,琴棋书画无一不精,无一不通,俨然偶像剧中才有的完美男神。

那么事实上呢?

事实还真是如此!

首先是出身。王维的父辈出自太原王氏,是大唐五姓七望之一,母亲的家族更显赫,是五姓之首的博陵崔氏。在重视门第的唐朝,王维这个家庭背景可是闪闪发光,可以本色出演道明寺那种。

其次是长相,史料说他长得“妙年洁白,风姿郁美”。简直是漫画中走出来的美少年啊!
 

长得帅家世好也就算了,偏偏人家还有才,而且还不是一般的有才,绘画水平直追吴道子,音乐水平堪称专业级别。

更别提写诗的功力,17岁的时候,他就已经写出了流传千古的代表作之一: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对此我们只能说:老天爷,你也太偏心了吧!

自带男主光环的王维,人生是否会一路开挂呢?

很可惜,王维的人生并没有想象中的完美。

3.

王维出生在山西祁县, 他的父亲早逝,母亲崔氏独自抚养6个孩子,作为长兄的王维更觉得自己责任重大,自小发奋苦读,立志考取进士,扶持弟弟妹妹们。

唐朝时佛教十分流行,崔氏自从丧夫以来,一心信奉佛教。

王维的字是摩诘,名和字合起来是维摩诘,这是佛教中一位著名的在家菩萨,意思是洁净污垢,没有污染的人。

王维的一生和佛教有着不解之缘。

公元715年,已长成翩翩少年郎的王维独自来到大唐首都长安。

生逢盛世,到处都是蒸蒸日上的景象。

尤其是长安的少年游侠,仗剑天涯,行侠仗义,渴望建功立业,颇有建安士人的风骨。

王维不禁胸中一热,挥笔成诗,充满侠义精神的诗句一挥而就:

少年行其一

新丰美酒斗十千,咸阳游侠多少年。

相逢意气为君饮,系马高楼垂柳边。

王维此次离开山西蒲州老家,来到都城长安,是为了考取进士。

他意气风发,坚信:圣代无隐者,英灵尽来归。(像我这么帅气儒雅、多才多艺、家世显赫的人还不出名就没天理了。)

果然,才来长安不久,王维就名动一时,公子王孙纷纷为他敞开大门。

尤其是唐玄宗的兄弟岐王和宁王,都是文艺青年,岐王擅长诗画,宁王擅长音乐,王维稍稍展现了一下真正的技术,就让两位王爷变成维密(王维神秘粉丝团)。

岐王对待王维就像对待自己的师友,参加宴会要带上他,打猎要带上他,连去城外避暑都要带上他。

玄宗的哥哥宁王曾经宴请宾客,王维也在座上。

席间宁王有一位妾,原本是卖饼师傅的妻子,宁王贪慕她的美貌,强行抢来。

宴席上,这位妾似乎郁郁寡欢。

宁王便问:你还在想那个卖饼的吗?

于是让人将卖饼师傅叫来,两人相对无言,默默垂泪。

宾客们见了,都觉得惊叹。

宁王让大家作诗时,王维便写了一首:

息夫人

莫以今时宠,难忘旧日恩。

看花满眼泪,不共楚王言。

息夫人是春秋时息国的国君之妻,楚文王得知其美貌过人,于是亲征息国夺人。

息夫人嫁给楚文王后,终日郁郁寡欢。无论楚文王如何宠爱,从来不说话不笑。

楚文王问其原因,息夫人说:我一个女人,却侍奉两个丈夫,还有什么话可说?

王维以历史故事讽喻宁王,潜台词是:强扭的瓜不甜,你还不把人家老婆还回去?

宁王豪爽地听从王维的话,让他们夫妻团聚。

少年王维出入长安上流贵族府第,如鱼得水,炙手可热,街头巷尾,无人不在争相传看他的诗作。

就在杜甫还在乡下玩泥巴,李白还在游山玩水、寻仙问道的时候,王维已经红遍大唐,占据娱乐版、艺术版、文化版等各大版面的头条。

03

人生赢家王维一路绿灯,顺利进入官场,担任从八品下的太乐丞。

这是个负责宫廷祭祀礼仪音乐的官职。

没想到新官上任的王维屁股还没坐热,就栽了跟头。

这年秋天,长安城落叶萧萧,寒风四起。

唐玄宗的弟弟岐王请来文人雅士,共享盛宴,王维自然也在席上。

这位王爷素来爱热闹,组局喝酒那是常态,高兴的时候就让伶人表演节目助兴,只是,今天这节目有点特殊。

喝得醉醺醺的岐王,像个撒泼的孩子,冲着伶人喊道:我要看黄狮子舞,快,给本王表演黄狮子舞,其他的我不看。

伶人们面有难色,要知道宫中礼教森严,而这黄狮子舞更是只能为皇帝表演,人人都知道不能乱来。

偏偏这岐王,平时就恃宠而骄,屡屡犯禁,唐玄宗都不加苛责,如今越发猖狂了。

见伶人们不听命令,岐王大怒。

众人只得将厅堂门窗紧闭,偷偷表演了黄狮子舞。

然而世界上没有不透风的墙,这件事很快传到了皇帝耳朵里。

就像家长袒护犯错的孩子,唐玄宗照例袒护岐王:我弟弟都是被你们这些人带坏的。

于是听差办事的大小官员只能自认倒霉,领罪受罚,王维自然也成了背锅侠。

被贬官到远离政治中心,离京都千里之外的济州(今山东),王维有苦无处说。

04

在京城风光了7年,刚刚踏上仕途的王维就迎来了人生第一个重大的打击,他内心的挫折可想而知。

原以为自己才华卓绝,门第高贵,因而能够平交王侯,这是多少人跑断了腿,踏破了门槛都没能进入的上流社交圈。

谁曾想成也萧何败也萧何,最终自己却因为与王侯贵族走得太近而引火烧身。

任你才华盖世,也难逃权力左右。

他在《被出济州》一诗中不无怨气地写道:

微官易得罪,谪去济川阴。

想到前途茫茫,不知何日能卷土重来,不禁感叹;

纵有归来日,各愁年鬓侵。

从前慢,车马船只都慢,王维从长安出发,800公里的行程少不得要走上十天半个月,便有机会在山山水水之间排解一下苦闷的情绪。

在高处俯瞰,渔舟点点,孤灯处处,寂寥的天地,让诗人哀伤的心情得以平静:

岸火孤舟宿,渔家夕鸟还。

寂寥天地暮,心与广川闲。

看到开封的农村,处处一片祥和,鸡犬相闻,阡陌纵横,犹如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或许此时他的心中早已埋下了归隐田园的理想:

鸡犬散墟落,桑榆荫远田。

所居人不见,枕席生云烟。

然而越接近济州,他心中的不平就愈加明显,想到昨日还在与王侯贵族游乐宴引,年少成名,一夕之间却被贬官千里,为了微薄的俸禄远离故乡和亲人,真是今夕何夕:

明当渡京水,昨晚犹金谷。

此去欲何言,穷边徇微禄。

不情不愿地抵达济州,等待他的是看管仓库的司仓参军的职位,长安的繁华更显出此地的落魄、凄凉。

05

在济州的四年,王维苦闷又孤独,但他心气甚高,宁愿关起门户打坐参禅,也不愿融入这个地方。

公元725年 ,老朋友祖咏前往东州赴任的途中路过济州,特地去拜访王维。

一向闭门谢客的王维见到老友,又是开心又是伤感,希望祖咏留下来过夜,见祖咏并无此意,开玩笑地说:我们可是从小穿同一条裤子长大的老同学,如今你要高就了就不认我这穷朋友了吗?

喜祖三至留宿

门前洛阳客,下马拂征衣。

不枉故人驾,平生多掩扉。

行人返深巷,积雪带馀晖。

早岁同袍者,高车何处归。

经不住王维的软磨硬泡,祖咏只好答应留宿。

祖咏离开的时候,王维送了又送,万般不舍,竟然难过得眼泪连连,直到船已离远,还站着岸边遥望:

齐州送祖三

相逢方一笑,相送还成泣。

祖帐已伤离,荒城复愁入。

天寒远山净,日暮长河急。

解缆君已遥,望君犹伫立。

在济州四年,王维偶尔寻访山水,与隐士村夫畅谈,但心绪依旧苦闷,无法融入这个地方。

不久,深感碌碌无为的王维辞去了官职,成为待业青年。

06

回到长安,王维开始等候机会。

公元 728 年,在襄阳隐居多年的孟浩然初次来到帝都参加科举,不幸落第。

两位生性与世无争的诗人一见如故,虽然年龄相差12岁,但不影响他们成为忘年之交。

王维带着孟浩然出入权贵门府,一起参加派对,一起喝酒作诗,希望能得到权贵们的赏识。

然而一年下来,孟浩然陪着大佬们喝酒猜拳,却没有得到任何机会,郁闷的他决定回去自己的山林别墅,继续做他的宅男。

临行前,孟浩然十分不舍地对王维说:老弟,我要回去隐居了,知己难得,我最不舍的就是你呀。

寂寂竟何待,朝朝空自归。

欲寻芳草去,惜与故人违。

——《留别王维》

王维也十分不舍,宽慰孟浩然说:老哥,回家乡过世外桃源的生活也挺好的,不用在这官场看人眼色,我多羡慕你呀。

两人交往时间不长,却一见如故,王维十分欣赏孟浩然与世无争的生活方式。

只是,他的妹妹还未嫁,弟弟还没长大,他还不能随心所欲过自己想要的生活。

公元 733 年,张九龄担任宰相,王维知道,他的机会来了。

唐朝实行的是三省六部制,同朝三位宰相中,张九龄最具文采,也最爱提拔有文采的官员。

王维生平第一份简历就投给了张九龄。

唐朝许多诗人写诗干谒,求取官名。这是一类自荐的诗,类似于简历。

李白就写了无数的干谒诗,可谓遍干诸侯,杜甫也投了几十份简历,但大多石沉大海。

王维第一次找工作,就被一代贤相张九龄录取,担任右拾遗,运气不知道比杜甫好多少。

刚想跟着贤德的上司好好干,谁曾想,上司居然被炒鱿鱼了。

公元736 年,张九龄被罢相,贬黜出京,臭名昭著的李林甫大权独揽,权势滔天。

张九龄不但对自己有知遇之恩,更是他的的模范和榜样,如今遭受奸人排挤,王维怅然若失道:

所思竟何在,怅望深荆门。

举世无相识,终身思旧恩。

自然,为张九龄举荐的王维也遭到了打击。

公元737年,王维被任命出使河西,代表朝廷封赏校阅军队。

相当于变相的逐出京城。

07

王维带着失意的心情再次离开帝都,这一去就是两年。

盛唐的诗人大多有边塞情节,就像我们现代人有西藏情节一样,王维也不例外。

事实上,杜甫、李白都写过不少边塞诗,但他们都没有去过边塞,王维是少数真正去过边塞的大唐诗人。

西北边境辽阔、壮丽,一排大雁飞过胡人的领地。

荒无人烟的大漠深处,烽烟远远看着就像一条直线,长河之上的落日大而圆。

视野所及全变成简单的几何形状,人在天地之间更显得微不足道。

王维胸中一热,提笔写就了:

使至塞上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这首诗太过有名,以至于很多人一度以为王维是边塞诗人。

王维以诗为画,真实再现了盛唐苍凉、辽远的边塞图景。

出使凉州归来,王维再次被派去桂州(今桂林)知南选。

知南选即是代表朝廷前去南方栓选官员。

公元740年,南阳的秋天有些萧索。

行舟路过襄阳,王维想起多年不见的孟浩然,他在不久之前突然去世。

多想和老友再聚,共饮一杯,可回应他的只有寂寞的江水,空荡荡的蔡州:

哭孟浩然

故人不可见,汉水日东流。

借问襄阳老,江山空蔡州。

为了纪念老友,王维还为孟浩然画像,画中的孟浩然白衣骑马,风度翩翩,仿佛一位世外高人。

借着此次公费出游,王维顺道拜访了南宗禅创建者神会禅师,与他畅谈了多日,询问解脱之道。

与神会畅谈后,王维心境开阔,如同打通神督六脉,诗歌中空灵的禅意更加妙不可言。

比如这次行程中写的《汉江临泛》:

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

知南选回来,王维深感官场复杂,好在打拼多年存下不少积蓄,便在长安郊外的终南山买了别墅,开始隐居。

终南山又叫太乙山 ,景色优美,山清水秀,离长安不远,许多达官显贵在此修建别业庄园。

山上又有许多寺庙道观,对王维来说,没有比这里更适合隐居的了。

过香积寺

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

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

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

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

兴致好的时候,便独自出门散步,回味咀嚼过去的辉煌,无人倾诉也无所谓。

走着走着,不知不觉就到了路的尽头,云开云散,万籁俱寂。

偶然遇到乡间老农,就谈笑一番,不在意时间流逝。

终南别业

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

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

08

公元742年,大唐改元天宝。

这一年,王维和李白这两位同龄人的命运轨迹神奇地重叠了。

42岁的王维走出终南山,出任左补阙,而李白在碰壁无数之后,终于得到奉召进京,担任翰林待诏。

不同的是,王维是正经八百的编内公务员,而李白只是个临时工,和许多道士僧侣、民间艺人一样,只是奉旨进宫,陪伴皇帝从事文娱活动的平头百姓。

这两位盛唐顶级巨星终于迎来了历史性的会晤,怎么着也该碰撞出点火花吧?

让大家失望的是,关于二人的交往,历史上没有留下任何记录,包括他们的众多共同好友——孟浩然、王昌龄、杜甫等等,也从未提及两人关系如何。

有人说,王维看不上李白的狂妄,李白看不上王维的清高。

有人说,王维内向,李白外向,一个不主动一个不搭理。

……

然而这都只能是后人的猜测,也是永恒的历史谜题。

事实上,王维此时有个重要的好基友——裴迪。

裴迪比王维小15岁,一开始是追星族与偶像的关系,相识后王维发现裴迪崇尚道教,生性淡薄,常年在山林间隐居,与自己颇为投缘。

朝廷的局势越来越黑暗,唐玄宗晚年昏庸荒唐,专宠杨贵妃,朝政都交给李林甫。

李林甫大肆排除异己,张九龄当宰相时代的清明气象已然不复存在,大唐正在从巅峰上快速滑落。

王维对政治的热情越来越淡,隐居的愿望却越来越强烈。

公元744年,王维卖掉了终南山别墅,买下了宋之问的故居——位于陕西蓝田的辋川别业。

裴迪追随王维,也在辋川附近居住。

两人常常一起泛舟游玩,弹琴赋诗,过着神仙一般的生活。

09

王维的审美水平自不必说,再加常年出入权贵宅园,因此当他开始独自打造辋川别业的时候,自然得心应手。

他因地制宜,打造了20个景区,并分别起名孟城坳、华子冈、文杏馆、木兰柴、宫槐陌、柳浪、金屑泉、白石滩、竹里馆、辛夷坞、漆园、鹿柴等。

名字已经美得让人心生向往,王维还与裴迪一起,细细赏玩,每到一处景点便各自赋诗一首,两人一共作了40首,结集《辋川集》

辋川别业到底什么样,就像西施一样,我们是见不到了,但王维留下的诗作营造了一个清净、空灵,远离尘世的辋川画卷,让人神往。

这些画面几乎都是安静唯美的空镜头。

安静的春山能听到桂花落地的声音,月亮出来惊动了鸟儿:

鸟鸣涧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常年照不到阳光的深林,人的声音仿佛来自另一个世界,夕阳的余照落在常年长满青苔的地上:

鹿柴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独自在无人的山中自开自落,无人欣赏的芙蓉花:

辛夷坞

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

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

即使有人的画面,也是一位孤独、安静,和清风明月唱和的世外高人:

竹里馆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辋川让王维得到前所未有的平静和自由,这里远离官场,远离尘世,能让他不断探寻自己的内心世界。

他常常像那位居家修行的菩萨维摩诘,静坐参禅,心中无尘杂,只觉自己与自然万物融为一体:

书事

轻阴阁小雨,深院昼慵开。

坐看苍苔色,欲上人衣来。

10

虽然已经把当官作为兼职,但王维还是稳稳地在朝廷立住脚跟,官阶也在逐步晋升。

照这个趋势下去,很快就可以领退休金,正式回辋川隐居了。

然而,离法定退休年龄还不到3年的时候,安史之乱爆发了。

这场改变大唐命运的滔天灾难,同样改变了三位大诗人的命运。

杜甫,在动乱中流离失所。

李白,不幸跟错队伍,差点被杀头。

王维算比较幸运,逃难中虽然被叛军抓获,但安禄山看中他的名气大,执意要让他做官。

王维当然知道投降叛军的后果,却也没有办法反抗。

于是吃了哑药,妄图蒙混过关,但安禄山自己就擅长装疯卖傻,他可不吃这一套。

王维被迫接受了伪职,宰相陈希烈、驸马张垍也早就向安禄山俯首称臣。

王维得知在这场惊天的浩劫中,颜真卿的哥哥颜杲卿一家誓死不屈,满门忠烈30余人被残杀,就连乐师雷海青都不肯屈辱为叛军演奏,被当场肢解。

这样的忠肝义胆,更衬托自己的懦弱。

王维未尝不羞愧难当,但他没有任何力量,唯有用一支笔来抗争:

万户伤心生野烟,百僚何日更朝天。

秋槐叶落空宫里,凝碧池头奏管弦。

安禄山被唐朝军队平反后,照例要清算这些立场不坚定的官员。

数百位官员被砍头、流放,王维却意外地官复原职。

据说是那首诗起的良好的宣传作用,再加上王维弟弟平叛有功,为哥哥说情。以及裴迪等不少朋友四处奔走,王维才得以逃过清算。

但他内心却不无煎熬,无时无刻不在忏悔、自责,虽然没有人苛责他。

此后,他将自己的官田捐赠给百姓,更将心爱的辋川别业捐赠给寺庙,换取良心的平静。

晚年的王维愈发悲观、消极,希望寄身佛门,求取解脱:

叹白发

宿昔朱颜成暮齿,须臾白发变垂髫。

一生几许伤心事,不向空门何处销。

然而,他终究不能抛弃官职,又一心希望归隐,做什么都不够彻底。

这些年,他不停地在送人,送走知己、送走老友,写了大量送别诗,几乎每首都是经典。

山中送别

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

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

送别

下马饮君酒,问君何所之?

君言不得意,归卧南山陲。

但去莫复问,白云无尽时。

其中这首《送元二使安西》,更是送别诗中的巅峰,甚至有学者将其评为唐诗三百首压卷之作。

弥漫在诗句中的细细的雨丝,淡淡的愁绪,和天涯相送,不知何日再聚的惆怅千百年来感染了无数人。

送元二使安西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这首诗配上音乐,成为流传千古的古琴名曲《阳关三叠》。

身边的亲人、朋友一个个离开,他的生活更加安静,也更加冷清了。

公元761年,王维与世长辞,享年61岁。

他喜欢安静,渴望隐居,却终身困守官场。

或许在他内心,早就参透了解脱之道,因此无所谓官场还是山林,只要心中有一个诗意的世界,就能活得透彻;

酬张少府

晚年唯好静,万事不关心。

自顾无长策,空知返旧林。

松风吹解带,山月照弹琴。

君问穷通理,渔歌入浦深。

参考书籍:

《王维诗传》——王志清

《人间最美是清秋——王维传》——毕宝魁

《王维诗选评》——刘宁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