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络诗歌||田夕云《要在缺乏诗意的地方发现诗》

作者简介

田夕云,男,中国作家协会安徽分会会员、中国通俗文艺研究会会员、合肥市作家协会理事、合肥市摄影家协会会员。自八十年代以来,他用朽田、席匀等笔名在《人民日报。海外版》、《中国青年报》等全国各地60多家报刊台发表散文、诗歌、杂文、随笔、论文、新闻、摄影、电视专题片解说词等各类作品2000多篇,达300余万字。部分作品在全国、省、市获奖。著有散文作品集《岁月之海》(安徽文艺出版社出版发行)。

   田夕云的诗

要在缺乏诗意的地方发现诗

文/朽田

真正的诗人不可能只懂诗,纯粹的诗人不是大诗人。
大诗人要有气魄包容许多非诗的东西,他们有散文家的心境,小说家的心态,画家的心情,音乐家的心绪。山川因花草树木、鸟兽虫鱼而富于自然生命力,又因诗而富于了艺术生命力。山川是诗人的胜地,诗人是山川的恩人。
然而,不是什么样的人都能写诗,什么样的文字都能称之为诗。急功近利者不必去写诗,无聊遣情者也写不好诗,火气太盛会扼杀了诗,辞藻过丽反害了诗。一个太象诗人的人,是被诗束缚了自己,是小诗人,小诗人的诗大多太有诗意,因而沦为陈辞滥调,写花草鸟兽给人看见的就是花草鸟兽,缺乏精神上神秘、微妙的新鲜悸动。
精华恰在糟粕之内,诗也常在非诗之中,对进入境界的诗人来说,重要的不是沉溺于诗,而是超拨于诗,能在缺乏诗意的地方发现诗意,才是真正的大诗人。大诗人集先知、哲人、学者、狂人为一身,哲人寻求的是思想。狂人寻求的是包括思想在内的一切本真生命。站在生命的这一边,大诗人破坏了和谐和统一,选择了狂人。大诗人选择了狂人之后,诗是一种暴力,于是就诞生了《国际歌》,有了“英特耐雄纳尔就一定要实现”。诗是永恒的,诗的永恒是以诗人的毁灭为代价,精神上的狂欢以肉体的苦痛为前提,是诗,给人类和世界带来了光明和精神食粮。

原创文字,转载需授权

中国网络诗歌学会、中国网络诗歌网站和《中国诗》杂志的交流平台,竭诚为国内外广大诗人和诗歌爱好者服务。

三. “作品+简介”,须在一个Word文件。作品后紧接作者简介,作者简介须100字内,如有高水准的朗诵录音文件(mp3格式)更好。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