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钱极品 ▏六字刀
1989 年3 月下旬的一天,山东省临沂市大岭乡大城后村村民在村东1 公里处挖土时,于距地表深1 米处挖出一个大陶盆,上面盖着器盖。这一地点东南距郎邱故城遗址0.5 公里,地势略高,地表以下1 米就是黄沙土层。大家上下打量着这件大陶盆,盆为泥质灰褐陶,敞口、直腹、圜底,腹上部饰几道凹弦纹,腹下部饰绳纹和菱形纹。高38.5 厘米,口径65.8 厘米。器盖为泥质灰陶,弧顶,下折,口沿微上翘,是另外配的盖子。这里面到底装着什么宝贝? 村民们急不可耐,七手八脚地一通忙活,竟然把陶盆给打破了。大家大吃一惊,呈现在众人眼前的是2100 多枚齐国刀币。
山东省临沂市大城后村齐刀币窖藏地点 (《齐币图释》彩版第2 页)
山东省临沂市大城后村齐刀币窖藏六字刀拓本(《齐币图释第405 页)
值得庆幸的是,这些刀币没有流入民间,后来分别由临沂市博物馆、临沂地区银雀山汉墓竹简博物馆收藏。这一刀币窖藏数量之大、种类之全,为新中国成立以来出土齐刀币所仅见在临沂市博物馆收藏的1801 枚中,完整者1536枚,残断者265 枚。青铜刀币表面多呈灰绿者,部分刀币清理后洁净光亮,无锈蚀现象,保存较好,大部分像是未流通过的。分为节墨之法化、安阳之法化、齐之法化、齐返邦立长法化、齐法化等5 种类型。齐返邦立长法化有8 枚,刀首尖锐,凹刃弧背,刀形略窄,刀身边缘外郭隆起,下连刀环。背面上端有3 条横凸纹,刀柄面、背均有2 条纵凸纹。通长18.1—18.7 厘米,宽2.9—3.1 厘米,重42.8—47.9克。
实际上,建国以来在山东省境内发现了数量较多的刀币窖藏,其中不乏六字刀,试举以下五例:
1974 年,山东省青州市石沟河乡东南河村村民挖墙基槽时发现一批齐国刀币。在距地表0.6 米处,挖出一个陶罐,里面整齐地放置着520 枚刀币,其中5枚残断。包括节墨之法化、安阳之法化、齐之法化、齐法化及齐返邦立长法化等5 种类型。其中,齐返邦立长法化3 枚,通长17.7—18.9 厘米,宽2.2—3 厘米, 重45.4—51.5 克。
山东省青州市南河村齐刀币窖藏六字刀拓本(《齐币图释》第410页)
1982 年6 月,在山东省栖霞县观里公社潘家庄大队村东出土一批齐刀币。刀币出土时,首尾次序颠倒,一层层排列在土坑内。土坑南北长约30 厘米,东西宽约20 厘米,深约30厘米,周围无其他遗物,可能为一处窖藏。出土刀币196 枚,其中完整的143 枚。根据其铭文,可分为节墨之法化、安阳之法化、齐之法化、齐返邦立长法化、齐法化。齐返邦立长法化仅出土一枚,背文有“上”字铭文。通长18 厘米,宽2.8 厘米,重41.8 克。
1986 年7 月12 日,山东省寿光县寿光镇延庆寺村砖厂挖土,在距地表深1.2 米处发现齐刀币354 枚。刀币出土时为长方形排列,刀头与刀头、刀柄与刀柄相叠放,刀柄向东南,刀头向西北,上下四层,原来可能放在一个木箱里。这些刀币分为节墨之法化、安阳之法化、齐之法化、齐返邦立长法化、齐法化等5 种类型。其中,齐返邦立长法化4 枚,面、背皆有阳铭。弧背凹刃,刀窄而短,柄瘦而长。背上端有3 条横凸纹,刀柄面、背有2 条纵凸纹。形体较轻小,铜质低劣,铸造粗糙,铭文古朴。通长18.3—18.6 厘米,宽2.9—3 厘米,重44.2—45.1 克。
1991 年10 月,山东省临朐县地处齐鲁古长城附近的沂山乡付兴村村民整地,在村西北约1200 米处土坡,距地表深1.5米处发现齐国刀币22 公斤。出土时,刀币放置于陶罐内,排列整齐,似用绳穿在一起。县文物部门收回230 枚刀币,分为节墨之法化、安阳之法化、齐之法化、齐返邦立长法化、齐法化等五种类型。其中,齐返邦立长法化一枚,弧背凹刃,刀窄而短,柄窄而长。通长17.9 厘米,宽2.6 厘米,重49.2 克。
在其他省份发现齐刀币是非常稀罕的事。1996 年,在距山东省较近的江苏省赣榆县历庄乡尚庄村发现战国齐刀币40余枚。刀币出土时成串叠起,分别埋在距地表深0.3 米、相距约10 米的两处。刀币形制相同,绝大部分刀币铭文为齐法化,极少数为齐返邦立长法化。通长17.5 厘米,宽2 厘米,柄宽1.3 厘米,每枚重约59 克。
从这些例子可以归纳出齐刀币的出土特点:一般以窖藏形式出土于当时齐国一些城市及其附近地区,且数量较大,种类繁多,应该是与齐国官吏、富人、商贾等宅居城市,货币大多集中于城市有关。将大批钱币埋入地下,这是在社会出现紧急事件、迫不得已将财富暂时埋藏的应急方式。
让我们重新复原一下当时的历史场景:襄王复国之后,秦军东进,从而引发齐国政局动荡是最大的历史事件。所以,有学者推测这些出土数量巨大的刀币窖藏,与秦兵东下、最后一统六国的历史背景紧密相连。
齐六字刀是战国时期齐国发行的一种金属铸币,形制较大,因钱币正面铸有六字而得名。铭文中第二个字的释读在学术界仍存在一定分歧,主要有建邦、返邦、邦等三种说法。
清代李佐贤释为“建邦”,影响较大。1984 年,何琳仪撰文,释为“返邦”,认为是田齐襄王复国所造货币。1998 年,黄锡全将六字刀释为“齐邦大刀”,意为齐国开拓封疆之君或齐开拓封疆长远,推定在齐湣王灭宋之时。六字刀出土数量极少,关汉亨统计的结果是仅占出土各类齐刀总数的3.23‰,所以弥足珍贵。
六字刀的钱文特点,正如清代鲍康在《观古阁泉说》中所归纳的:“字画宽长,或瘦劲可喜。”“字画宽长”是指结构横向取势;“瘦劲可喜”意为笔画纤细却有力度,起笔、收笔多为露锋。其整体书法艺术风格是谨严规整,张弛有度。起笔、收笔多为露锋,这是在制范时钱文用刀刻就的缘故。战国中期以后,许多铜器也是在铸成之后以刀代笔,直接在器壁上刻出的。
有一奇特现象让人难以解释。虽然发现的齐刀币窖藏较多,但是墓葬中未见随葬齐刀币,朱玉德在《齐刀币殉葬考》一文中分析认为:临淄地区商代至战国时期的墓葬,大都有腰坑和殉人,这是东夷人的习俗在葬俗中的反映,而东夷人是以鸟为图腾的,崇拜鸟类。齐国以刀的形式为货币,这是一种杀伤工具的形象,用它陪葬是不吉利的,故而不葬。
齐刀币主要出土于山东境内,所以山东省博物馆藏刀币数量较多,种类丰富,六字刀铸造精整,钱文清晰。
山东省博物馆藏齐六字刀标本一背“匕”,长18 厘米,1.5—3.2 厘米;标本二背有一竖画,长18.2 厘米,宽1.7—3.3 厘米。(《山东省博物馆藏珍·钱币卷》第9 页)
六字刀在其他博物馆也有收藏,如国博“古代中国”基本陈列、“中国古代钱币”专题陈列各展出六字刀一枚,
国博藏六字刀 长18.2厘米,宽2.9厘米,重45.9克。 (国博供图)
首都博物馆藏六字刀一枚,上博藏六字刀
上博藏六字刀拓本,长19.1厘米,宽1.6—2.9厘米,重45.5克。 (《中国珍稀钱币》第177页)
津博馆藏六字刀各有4 枚。
传说六字刀似乎还有治病的神奇功效。1920 年,郑家相任职于天津。一天,他路过大吉山庄,店主孙华潭和他打招呼,连声告知“有好泉,有好泉”。郑氏急忙入店,只见60 多枚齐大刀尽收眼底,其中有返邦六字刀4 枚,节墨背“开邦”刀2 枚,背“安邦”刀3 枚,背“大行”与“法甘”刀各2 枚,背“一”字刀20 余枚。另有安阳刀8 枚,齐之法化刀10 枚,齐法化刀10枚,老板说这些齐刀均为陈介祺旧藏。郑家相毫不犹豫,毅然以五百金的价格一网打尽,满载而归。他在细细审视每一枚刀后认为返邦六字刀背“上”字与“化”字传形者最为珍贵,是《古泉汇》著录过的,其他各品也大多选入了《古泉汇》。惟有三字刀钱文为“齐之化”,则是齐法化刀所改刻,改“法”字为“之”字,刀痕隐现。
就在这一年的秋天,方若得了丹毒病,住在东亚医院治疗,郑家相时常探望。一天,郑氏带着返邦六字刀背“上”字与“化”字传形两枚珍泉,前往医院看望方若。方若问:“此新得耶?”郑氏回答:“然,前数日得陈盙斋旧藏刀数十品,此其最珍者。”方若问:“能见让否?”郑氏答:“如公爱此,当相让。”方若精神为之一振,坐起来说:“今日得此,足疗吾疾矣。”家相笑着说:“果能疗公疾,予有何吝惜焉。”过了没几天,方若出院,前来相谢,云:“承君高情,感激之至,昔戴文节之父于病中得一天策府宝而加餐,今承惠二刀,得速疗吾疾,古泉之魔力,诚伟大哉!”
(本文选自霍宏伟先生著《古钱极品》一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