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新型冠状病毒的实用知识
中国的疫情已经控制住,但是美国的疫情刚爆发。可怕的是虽然前有中国八万多例确诊的经验,美国政府、医生和民众对新冠病毒缺乏基本的了解,连医生都很少戴口罩,令人十分担忧。中国的媒体已经对新冠病毒的知识做了很好的宣传,本文是我在e药环球上收集整理出来的关于新冠病毒的小知识,希望可以帮助身在美国的华人做好自我防护。
1、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潜伏期有多长?
潜伏期1-14天,多为3-7天。
2、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有哪些症状表现?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患者以发热、乏力、干咳为主要表现。少数患者伴有鼻塞、流涕、咽痛和腹泻等症状。
轻型患者仅表现为低热、轻微乏力等,无肺炎表现。
普通型患者具有发热、呼吸道等症状,影像学可见肺炎表现。
重症患者多在发病一周后出现呼吸困难和/或低氧血症,病程中可为中低热,甚至无明显发热。
严重者在发病后会快速进展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脓毒症休克、难以纠正的代谢性酸中毒和出凝血功能障碍等。病程中可为中低热,甚至无明显发热。
3、“不典型”症状有哪些表现?
① 仅以消化系统症为首发表现:如轻度纳差、乏力、精神差、恶心呕吐、腹泻等。
② 以神经系统症状为首发表现:如头痛。
③ 以心血管系统症状为首发表现:如心慌、胸闷等。
④ 以眼科症状为首发表现:如结膜炎。
⑤ 仅有轻度四肢或腰背部肌肉酸痛。
4、哪些人会成为新型冠状病毒的传染源?
目前所见传染源主要是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患者。无症状感染者也可能成为传染源。
5、新型冠状病毒的传播途径有哪些?
根据目前的证据,可以确定新型冠状病毒可以持续人传人,目前已确定的主要传播途径是呼吸道飞沫传播(打喷嚏、咳嗽、说话等)和密切接触传播(用接触过病毒的手挖鼻孔、揉眼睛等)。在相对封闭的环境中长时间暴露于高浓度气溶胶情况下存在经气溶胶传播的可能。
由于在粪便及尿中可分离到新型冠状病毒,应注意粪便及尿对环境污染造成气溶胶或接触传播。
6、新冠肺炎期间有哪些需要重点关注的人群?
人群对新型冠状病毒普遍易感。
7、如何杀灭新型冠状病毒?
① 病毒对紫外线和热敏感,56 ℃30分钟、乙醚、75%乙醇(酒精)、含氯消毒剂、过氧乙酸和氯仿等脂溶性溶剂均可有效灭活病毒,氯己定不能有效灭活病毒。
② 由于目前其他消毒方法对新型冠状病毒的灭活依据不足,不推荐其他消毒方法用于新型冠状病毒的消毒。
8、公众如何做好个人防护?
① 保持良好的卫生健康习惯,勤开窗通风,注意营养,适度运动,做好个人防护和手卫生。
② 避免食用野味,切割生食和熟食所用刀具案板要固定且分开使用,一些肉食和蛋类也要高温煮熟后再食用。平时多喝水,多吃新鲜蔬菜水果。
③ 尽量减少外出活动,避免去疾病正在流行的地区,减少走亲访友和聚餐,减少到人员密集的公共场所活动,尤其是空气流动性差的地方,例如:公共浴室、温泉、影院、网吧、KTV、商场、车站、机场、码头、展览馆等,尽量在家休息。
④ 建议外出佩戴口罩,外出前往公共场所、就医和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时,佩戴医用外科口罩或N95口罩。
⑤ 主动做好个人与家庭成员的健康监测,出现可疑症状及时就近就医。
9、不同的人群应该如何选择口罩?
① 人员密集场所(医院、机场、火车站、地铁、地面公交、飞机、火车、超市、餐厅等)的工作人员,以及警察、保安、快递等从业人员,建议佩戴医用外科口罩或者佩戴符合N95/KN95及以上标准的颗粒物防护口罩。不推荐使用纸口罩、活性炭口罩、棉纱口罩和海绵口罩。
② 普通民众、公共交通司乘人员、出租车司机、环卫工人等,在岗期间建议佩戴医用外科口罩;如有条件且身体状况允许的情况下,可佩戴医用防护口罩。
③ 老年人及有基础疾病(心肺系统疾病、呼吸道疾病等)患者佩戴口罩后可能有不适感,甚至会加重原有病情,佩戴前应向专业医师咨询,并在专业医师的指导下选择合适的防护口罩。
④ 孕妇佩戴防护口罩,应注意结合自身条件,选择舒适性比较好的产品。
⑤ 儿童处在生长发育阶段,其脸型小,应选择符合国家标准GB2626-2006 KN95,并标注儿童或青少年颗粒物防护口罩的产品,如在佩戴口罩过程中感觉不适,应及时调整或停止使用。
⑥ 有疑似症状者,需佩戴不含呼气阀的颗粒物防护口罩或医用防护口罩。
10、有哪些常用的消毒方法?
① 皮肤消毒:可选用消毒酒精擦拭或浸泡消毒,或使用其他有效消毒剂如碘伏、含氯消毒剂和过氧化氢消毒剂等手皮肤消毒剂或速干手消毒剂擦拭消毒。
② 居家环境消毒:可用消毒酒精或二氧化氯等含氯消毒剂湿巾擦拭物体表面。
③ 耐热物品消毒:可采用煮沸15分钟的方法进行消毒。
11、用什么洗手?
使用洗手液或肥皂加流水,或者使用含酒精成分的免洗洗手液。
12、出租车司机应该如何防护?
① 每日载客前,司机应对车辆内部进行清洁和消毒。
② 车里应该配备口罩、消毒湿巾或者免洗手消毒剂等常用的个人防护用品。
③ 增加对车门把手、方向盘、车内扶手等重点部位的清洗、消毒频次,同时做好手卫生。
④ 在自然气温、行驶速度等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量关闭车内空调,开窗通风。
⑤ 司机应该全程佩戴口罩,同时提醒乘客也要佩戴口罩并减少交流。
⑥ 司乘人员打喷嚏的时候,都要用纸巾遮住口鼻,或者用肘臂来遮挡。
⑦ 可以通过车载广播、汽车座椅背面张贴提示性标语等方式,开展新冠肺炎卫生防护知识的宣传。
13、居家隔离者的照顾者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① 可疑症状者居家隔离期间,最好固定一位家庭成员照顾,这位家庭成员应该身体健康状况良好且没有慢性疾病。
② 当家庭成员与可疑症状者在同一房间时,都应该佩戴与面部严密贴合的医用外科口罩。
③ 随时保持手卫生,避免直接接触身体分泌物,不要共用任何可能导致间接接触感染的物品。
④ 可疑症状者使用过的手套、纸巾、口罩以及其他废物都应该放在患者房间专用的垃圾袋里面,标记为污染物再丢弃。
14、隔离时出现哪些症状应及时就医?
① 可疑症状者出现呼吸困难(包括活动后加重的胸闷、憋气、气短)。
② 可疑症状者出现意识问题(包括嗜睡、说胡话、分不清昼夜等)。
③ 可疑症状者出现腹泻。
④ 可疑症状者高烧超过39℃。
⑤ 可疑症状者出现畏寒、乏力、结膜充血等疑似症状。
⑥ 其他家庭成员出现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可疑症状。
15、家庭日常如何做好预防?
① 避免去疾病正在流行的地区。
② 减少到人员密集的公共场所活动。
③ 不要接触、购买和食用野生动物。
④ 居室保持清洁,定期消毒。
⑤ 随时保持手卫生。
⑥ 外出佩戴口罩。
⑦ 保持良好卫生和健康习惯。
⑧ 主动做好个人与家庭成员的健康监测,自觉发热时要主动测量体温。
⑨ 准备常用物资。
16、普通家庭如何做好居家消毒?
① 在疾病流行期间,外出回家后及时洗手,或用乙醇类消毒剂消毒。
② 高频接触的物体表面,如门把手、桌椅、手机、电脑键盘等,每天做好清洁,定期消毒。
③ 有客人(身体健康状况不明)来访后,及时对室内相关物体表面进行消毒,可选择75%酒精等消毒剂或消毒湿巾擦拭消毒。
④ 地面可用含氯消毒液拖地或擦拭消毒,作用30分钟。
⑤ 洗手池、便池等每天清洗,定期消毒。
⑥一般不需要进行空气消毒,室内做好通风换气即可,每次30分钟,冬天开窗通风时,需注意避免室内外温差大而引起感冒。
17、乘坐厢式电梯时,按按钮是否有风险?
电梯楼层按钮上可能残留飞沫和病毒,有接触感染的可能。按楼层按钮时,最好不直接使用手指,可以使用手套等,如果用手指,在触碰按钮后避免接触身体其他部位,出电梯后清洗手。
18、乘电梯时是否需要戴口罩?
厢式电梯中空气的流通性差,建议乘坐时佩戴口罩。应减少乘坐电梯的频率,低楼层尽量走楼梯。但是在非流行地区,传播风险低,无需过度紧张,佩戴口罩、及时洗手即可。
19、乘坐交通工具时如何预防?
公众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时应佩戴口罩并及时清洁手部。途中尽量避免用手触摸车上物品。公共交通工具的在岗工作人员应佩戴口罩,并做好每日健康监测。增加公共交通工具清洁与消毒频次,保持良好通风状态。
20、私家车出行应如何做好防护?
① 开私家车出门要做好通风换气,冬天开车窗通风时,车内人员应注意保暖。
② 车内常备口罩、手消毒剂或者消毒纸巾等个人防护和消毒用品。前往公共场所返回后,建议用手消毒剂进行手部清洁。
③ 多人乘坐私家车时,车上人员均需佩戴口罩,减少交谈,打喷嚏或咳嗽时,用纸巾或手肘衣服遮住口鼻,并尽可能开窗通风。
④ 私家车上有可疑症状者搭乘时,要及时开窗通风,并对可疑症状者接触的物品表面,(如车门把手、座椅或方向盘等)进行消毒。
⑤ 私家车上有疑似或者确诊的新冠肺炎患者搭乘时,应该在专业人员指导下及时做好私家车内部,包括一些物品表面及空调系统的终末消毒,其他同乘者应该按照有关规定接受隔离医学观察。
21、乘高铁、飞机时需要注意什么?
① 乘坐高铁、飞机进出站时一定要配合工作人员做好体温测量。
② 途中减少进食,尽量避免脱口罩;避免双手频繁接触口、鼻、眼睛;打喷嚏或咳嗽时,用纸巾或手肘衣服遮住口鼻。
③ 途中尽量与他人保持安全间距,密切留意周围旅客的健康状况。如现异常,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量换座位,并主动上报工作人员。
④ 尽可能远离人群走动频繁的过道,减少在车厢或机舱内来回走动,避免使用公共饮水机,尽量自备或购买瓶装水。
⑤ 留意自己的航班号、高铁车次信息,注意社会公示的患者同乘交通工具信息,如果是同乘者,需上报并居家隔离。
22、去餐厅、饭店需要如何防范感染?
① 避免聚餐和前往人群密集区域就餐,尽量单人单桌吃饭。
② 如果不能单人单桌吃饭,应采用分餐制或使用公筷。
③ 建议采用打包带走方式用餐,或远程网络订餐,取餐时注意不与服务人员直接接触。
23、外出回家需要注意什么?
正确的步骤是:正常脱外衣→把外衣挂在门口(或通风处)→摘口罩→洗手→把睡前洗澡改成进门洗澡。如果做到这些,感染新型冠状病毒的概率就会很低。
需要注意,把外衣挂在门口特定的地方,不与干净的衣物混放。如未与患者接触,外套表面残留病毒污染物的可能性小。但外套上会携带大量灰尘,不建议带进卧室。
24、病毒会在头发上滞留吗?
一般情况下,公众外出回家之后,不需要专门洗头或者消毒。人感染新冠病毒需要一定的条件,如飞沫中的病毒含量、病毒活性等。目前研究显示,病毒对外环境中的紫外线和热敏感,正常情况下外出到室外或者一般的公共场所,头发沾到高浓度且有活性病毒的飞沫的可能性极低,所以保持头发日常清洁即可。
25、楼梯扶手和小区器械上会有新型冠状病毒吗?
病毒可能附着于楼梯扶手、小区器械等公共设施表面,因此应避免触碰这类公共设施,避免用脏手触摸口鼻、揉眼睛等。一旦触碰,尽快洗手。
26、上班途中如何预防感染?
① 上班途中应正确佩戴一次性医用口罩。
② 尽量不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建议步行、骑行或乘坐私家车、单位班车上班。
③ 如必须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时,务必全程佩戴口罩。途中尽量避免用手触摸车上物品。
27、在办公室如何预防感染新型冠状病毒?
做好办公区环境清洁,建议每日通风3次,每次20~30分钟,通风时注意保暖。人与人之间保持1米以上距离。多人办公时要佩戴口罩,接待外来人员时双方佩戴口罩。保持勤洗手、多饮水,坚持在进食前、如厕后严格洗手。
28、手机、座机、电脑键盘是否需要消毒?
办公室的办公设备均应定期消毒。手机、座机、电脑键盘等可用消毒酒精棉球擦拭消毒。消毒时应关闭设备电源,防止发生危险。
29、办公场所可以开中央空调吗?
办公场所应开启门窗,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停止或减少使用中央空调,必须开空调时,要同时开排气扇。此外,应定期清洗消毒空调,即使是分体式空调,也要定期清洗。
30、居家开空调安全吗?
居家的分体式空调不会造成病毒在不同房间中流动,但使用时仍应定时开窗通风,保证室内空气流通,并定期清洗空调滤网。
31、超市买回的东西需要消毒吗?
不需要,勤洗手即可。手触摸到被新型冠状病毒污染的物体,再去接触眼、口、鼻,可能造成间接接触传播。因为新型冠状病毒在体外存活的时间有限,同时在非流行地区,超市里的物品被患者口沫污染的概率很低。
32、能在衣服或者室内喷75%酒精杀毒吗?
不可将酒精用于大面积喷洒、环境物表消毒。不建议使用酒精对衣物大面积喷洒消毒,因为酒精是甲类易燃物品,室内大面积喷洒或喷洒在衣物上时,遇到高温、明火、静电都可能起火燃烧。病毒通过污染衣物从而感染人的机率是极低的,若未至医院等高风险场所,未接触过可疑症状者,普通公众不需要对衣服进行专门消毒。
33、吸烟能预防病毒感染吗?
吸烟不仅无法对病毒感染产生预防作用,还会刺激呼吸道。烟草中的有害物质会损伤肺功能,降低抵抗力,增加受到感染的风险。吸烟时无法戴口罩,手部会触碰口鼻,增加了病毒感染风险。
34、生理盐水洗鼻子能预防新冠病毒感染吗?
没有证据表明经常用生理盐水冲洗鼻子可以预防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及其他呼吸道感染。仅有限证据表明,经常用生理盐水清洗鼻子加速普通感冒的恢复
35、谣言:每15分钟喝一口水可预防新型冠状病毒。
虽然通过喝水补充水分对健康很重要,但尚无证据表明喝水保持咽喉湿润就能预防冠状病毒感染。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主要传播途径为飞沫传播和接触传播,飞沫传播途径中,病毒大部分是通过呼吸道进入体内,上呼吸道的病毒载量相对较多,而非咽喉部;接触传播途径主要通过污染物直接接触眼、口、鼻、裸露伤口引发感染。
36、谣言:越光滑的表面病毒存活时间越长。
实际上干净光滑的表面,微生物是不容易存活的,病毒是在一些阴暗、潮湿,比较脏的地方存活的时间更长。电梯按钮、门把手风险高,并不是因为病毒在上面存活时间长,而是因为这些地方是高频接触的地方,相互接触交叉感染的风险大。 增加消毒频次,手不直接接触,做好手部卫生,有助于防范此类环境的病毒感染。
37、谣言:空气中有病毒,不能开窗通风。
新型冠状病毒可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而飞沫传播距离很短,一般在1-2米内,不会在空气中长期漂浮。从这个角度讲,在日常通风环境下,空气中一般不会有新型冠状病毒。每天至少两次开窗通风,是降低感染风险的有效措施。
如果喜欢我的文章,就转发、收藏,点“在看”。